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对专项力量的提高与比赛成绩的优劣具有决定性影响,教练员对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特征的认识的正确性对运动员的训练控制、比赛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认为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具有专项力量训练的周期性,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符合专项技术的发展,依据专项力量训练的专一性特点进行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的训练,要达到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肌肉群力量的目的,必须遵循专项力量训练的原则来进行速度滑冰专项肌肉群力量的训练;专项力量训练负荷符合项目供能与技术的需要,结合专项技术特点的力量训练才是在训练中最为重要的;专项力量训练对预防运动性损伤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散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打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运动员的整个身体训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于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通过对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验与分析,不但能揭示不同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内在关系,而且能为教练员如何选择训练手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技术与身体训练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论述并验证了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技术与身体训练的方法,即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对提高运动成绩起着关键性作用;发展速度,对提高专项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专项力量是提高专项成绩的基础;训练方法必须随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注重“重复训练法”。  相似文献   

4.
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认为,力量训练的形式与专项活动形式差别越大,其获得的效果对专项成绩提高的作用就越小;专项力量训练的形式是特定的,其获得的效果是专一的,且有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对已经拥有良好肌肉力量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过多的非专项性的力量训练不但不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甚至可能有负面作用;采用爆发式的弹性力量训练有利于速度能力的提高;从事有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采用低负荷、高重复的练习形式,这样不会导致肌肉体积的增大;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专项技术应当以相同的速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丹萍  周丹琦 《游泳》2007,(3):43-45
本文通过对跟游训练的实验,说明跟游训练对提高中长距离游泳成绩及专项成绩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发现挖掘跟游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专项训练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两个阶段不同侧重的专项训练前后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功和专项成绩的变化,探讨不同专项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为合理安排训练计划、评价训练效果提供依据。在冬训期间,对运动员的15s、30s无氧功和场地专项成绩测试结果显示,专项力量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能力,但8周训练时间过长,造成了专项频率水平的降低,影响了成绩。专项频率训练虽然使无氧能力小幅下降,但对运动员骑行频率的改善从整体上提高了短距离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中,应合理安排各种专项训练手段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亚洲第1个破50m自由泳22s大关的国际健将级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史润强,实施专项训练监控,探索科学有效的个体化训练监控模式。方法:以史润强为研究对象、同组其他运动员为比对对象,对专项训练中6种主要训练手段进行血乳酸和心率的监测,并在专项训练前、后进行主项成绩、有氧能力、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跟踪测试,评价阶段专项训练效果。结果:1)对史润强的监控揭示其能量代谢特点为:磷酸原供能能力、爆发力及短时间冲刺能力有待提高;无氧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糖酵解供能的能力与国际一流运动员相比存在差距。2)根据专项训练的监控结果,总结出运动员各专项能力的训练特点,并对各训练手段提出个体化的调整建议,以加强训练效果。结论:1)本研究提出了可用于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监控的流程,并通过对史润强的阶段性专项训练监控,发现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建立系统的专项体能、专项训练方法和阶段训练效果评估流程,并科学安排测试计划,从而保障训练的科学性。2)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监控指标主要为专项成绩、测试成绩、血乳酸和心率,其中,成绩和血乳酸起主要监控作用,心率起辅助监控作用。3)专项能力评估及专项训练手段的监控主要应依据能量代谢系统理论来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超等长训练适宜于跳跃专项少年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对提高跳跃成绩效果显著,超等长训练对提高肌肉超等长收缩能力的作用显著,高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尤其是跳跃专项少年运动员应积极进行超等长训练。  相似文献   

9.
关于专项力量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就专项力量训练进行分析,阐述力量训练的形式与专项活动形式差别越大,获得的效果对专项成绩提高的作用就越小;对已拥有良好肌肉力量的高水平选手来说,过多的非专项性的力量训练不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采用爆发式的弹性力量训练有利于提高速度能力;从事有氧耐力项目的选手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采用低负荷高重复的练习形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少年举重比赛中,不少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较高,而专项成绩却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专项成绩技术动作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专项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观察法,对两组不同级别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训练,发现重视少年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是可以提高专项成绩水平的。  相似文献   

11.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儿童的业余田径训练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运动成绩日渐提高,训练手段和方法多样化的今天,恢复始终是一个提高运动成绩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文章根据少年儿童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儿少田径训练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对负荷训练怎样在产生疲劳后进行积极恢复进行研究,从中找到适合儿童少年合理的恢复手段,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为竞技运动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俄罗斯目前在田径运动训练管理体系方面的一些变化、所存在的问题及田径各项目的成绩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介绍。有助于了解俄罗斯的田径运动现状。  相似文献   

13.
详细地介绍了课题组在中国羽毛球队备战奥运期间,通过羽毛球技战术理论与训练方法研讨、国外主要对手技战术特征诊断与分析、与教练员一起制定备战训练和比赛策略等科技攻关工作,为中国羽毛球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备战08奥运会,制定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高水平竞走运动员训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大运会及一些国际比赛中,我们训练的5名运动员有2人达到国际运动健将标准,1人达到运动健将标准,2人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回顾多年的训练实践,认为高校竞走运动员的训练,要根据校历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在发展竞走运动员一般耐力水平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速度和力量训练;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适宜的专项训练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和中国标枪运动员的技术分析。发现在基本技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认为在青少年身体发展的有利时机,应加强基础规范性的技术训练,形成正确规范的技术是今后创造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少儿排球运动员训练比赛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施丽亚  曹健 《体育科研》2000,21(3):51-54
运动动机是体育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在心理力量,技战术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动机水平亦需从小培养,以省第十届“小排协”夏令营全体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验法,对他们参加排球训练比赛的动机及比赛成绩与动机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期望能为少儿排球运动训练科学化及培养高质量的排球后备人才提供一点心理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要从体育大国逐步向体育强国转变,离不开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其中取得的成绩有:发展规模逐渐壮大、运动成绩斐然、体教有效结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人才培养理念出现偏差、生源质量不高、运动经费和训练条件不足等。学习、借鉴美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代表团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进行剖析。提出应夯实高校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改善高校竞技体育的训练及外部环境,探索其新的培养方向与模式,其目的是以有利于在今后的比赛中继续取得佳绩。  相似文献   

19.
古巴女排长盛不衰的隐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依柱  彭建肆 《体育学刊》2002,9(4):139-141
阐述了古巴国家的特殊社会体制与排球环境,分析了其后备队伍的选拔与培养途径。论述了教练员对排球运动的高深认识与科学训练,从而揭示了古巴女排长盛不衰的非竞技因素以及对中国排球运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体能训练体系建立是现代体育竞技模式发展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世界体育竞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田径类项目速度力量类项群的体能训练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体系的建立健全使田径项目训练的实效大大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成绩也不断提高和突破。想要提高项目(群)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就必须科学地认识该项目(群)的生物学特质,从而采取有效地运用机体适应规律,选择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