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考的所有科目、所有试题中,从来没有像语文学科的作文试题这样吸引各界人士、各类媒体的关注。几年前全国一道作文题,大家的议论聚焦在一个点上;如今,全国十几道作文题,有千万个“评论家”——老师、家长、专家、学者、作家、媒体记者;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都掺和进来。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观点,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调侃者亦有之,闹得沸沸扬扬,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在近十几年来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两点体会颇深:一,每次布置作文题,学生一见作文题就说:没什么可写的。二,每阅学生习作,总觉学生作文内容干瘪,主题肤浅,阅之有昏昏欲睡之感。上述问题和  相似文献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场之中,面对作文题,奋笔疾书者有之,目光呆滞者有之,抓头挠耳者有之,咬嚼笔头者有之。作文于语文,关乎重大,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写就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地打开思路。因此,学会几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快速打开作文的思路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下面介绍几种打开作文思路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综观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可谓万紫千红,各有特色。而某些试题在命题方向和内容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湖北卷与辽宁卷的作文题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先来看两省的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5.
当前,许多教师上作文课时,总习惯于先出作文题,紧接着就对学生进行作法指导,而不注意在对学生进行作法指导之前去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写作内容。这种做法必须改变。写作原理告诉我们:作者写作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运用作法,而是为了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运用作法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教师出示作文题后,在没  相似文献   

6.
好的作文题目,不仅仅有提纲挈领之效,更有画龙点睛之功。而高明的阅卷者,往往通过标题便能大致判断出文章的优劣高下。因此,在作文题目上巧下工,美修饰,定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下面以2015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题为例,谈谈新材料作文的拟题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俊辉 《初中生》2008,(3):18-2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场之中,面对作文题,奋笔疾书者有之,目光呆滞者有之,抓头挠耳者有之,咬嚼笔头者有之。作文于语文,关乎重大,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写就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地打开思路。因此,学会几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快速打开作文的思路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下面介绍几种打开作文思路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场之中,面对作文题,奋笔疾书者有之,目光呆滞者有之,抓耳挠腮者有之。作文之于语文,关乎重大,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写就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地打开思路。因此,学会几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快速打开作文的思路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下面介绍几种打开作文思路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考场上作文时,我们应怎样让自己的思路开阔?除了平时加强拓展思路能力的训练外,如能掌握一些技巧,对迅速打开思路、顺利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一、探因索果巧开思路面对作文题时,如果我们一时不知从何下笔,这时我们可采用"探因索果"的方法来帮助打开思路。如作文题《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很多同学面对这道作文题时,只在"钥匙"上思考徘徊,写来写去  相似文献   

10.
研读手头的100多道2005年中考作文题,令人欣喜不已。我们所读到的各地课改实验区、非实验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上,绽放的作文题之花鲜艳夺目,五彩缤纷。这些作文题“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绝少有人再出那种云里来雾里去的题目了”(张志公),充分体现了命题者“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了对考生人格的尊重和人性化关怀。出墙红杏今更艳选题作文这种命题方式,属组合式命题,最早出现在2001年。据统计,选题作文在当年中考作文命题中所占比例,2001年至2004年,分别为11%、14%、16%、23%,呈逐年上升之势。2005年我们搜集到的各地122道中考作文…  相似文献   

11.
品读2009年全国各地94道中考作文题,顿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美感。命题者的创新理念、人文意识和匠心智慧所培育的“题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这94道中考作文题稳中有变,坚持能力立意;变中求新,引领素质教育。概括起来,其特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语文已经进入了大分时代,作文占据了语文的大半壁江山,决不能停留在认识上,而是必须具体落实在实践中了。综观2013年全国中考作文题,在形式上,以命题作文为主,从北京中考作文题《好奇》到上海中考作文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无论是重庆的中考作文题《微笑的味道》,还是南京中考作文题《书里有个“我”》,要么是纯粹的命题,要么是提示语加命题。以江苏省为例,13个市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命题或者材料加命题的形式。在内容上,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交际等实际生活,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贴近生活,紧扣生活。命题作文不可避免地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遍览2009年各地中考作文题,真实、平易、素朴之风扑面而来,感觉中考作文题越来越像作文题了.总体看,今年各地跟风贴标签的作文题少了,围绕写作的终极目标设题的多了,观照学生本体内心体验的题多了,风格上平实、友善、自然的题多了,难易适中的题多了.命题更多地回归到教学的根本和写作的根本上来,更多地指向学生的生活,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一、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命题的内容分析2016年高考全国三套试卷的作文题从总体来看命制较佳。从形式上看,分别为漫画材料、事理材料和事实材料作文题,从内容上看,上分别指向教育(学习)和创新,贴近学生生活,呼应时代主题。具体简析如下:全国卷Ⅰ作文题(题略)为漫画材料题,材料由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两组四格漫画构成。漫画组在  相似文献   

15.
试说我省近年中考作文题蔡宏心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历来总是格外引人汪目。中考作文题,难度最大,分值最高,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命运,也在相当程度上“指挥”着各地初中作文教学,故而尤真被许多人所关汪。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录我省近年中考作文题置于案头,思之桥之,...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高考考题一经网上公布,媒体对福建的作文题可谓好评如潮:关注思维质量、适应课改,前瞻性强有之;关注名著、关注精神家园,导向积极有之;多题并举,考生选择性大有之……平心而论,今年福建作文题以“创新思维课堂”为背景,让考生在“诸葛亮  相似文献   

17.
张红 《中文自修》2012,(1):52-53
2011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是:悄悄地提醒。这是一个不错的作文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内容好写,因为"悄悄地提醒"在很多的场景中都可能发生,题目没有作时间、地点、人物、中心等限制,给了学生比较广阔的写作空间。当然,这个作文题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首先,"提醒"有"在一旁告诉,以引起当事者注意"之意。而且,这个"提醒"最好有一定的深意,或者体现出提醒者的良苦用心。其次,"悄悄"要求这种"提醒"是"私下的,不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8.
下面一组作文题,有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大都是我们熟悉的题型。面对一道作文题,首先要理解题意,然后调动我们的认知和生活积累,采确定写作的内容;“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要考虑选择的写作内容是否切合题意,是否有思想价值;应该说,一道作文题往往蕴含多个写作角度,选择什么角度切入,同写作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无法不平庸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拒绝平庸”,可阅卷者必将面对一大批呈泛滥之势的平庸之作.这是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无法回避的尴尬之境.“拒绝平庸”,备受诟病,这是一道极为平庸的作文题.  相似文献   

20.
<正>"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事实或时事;二是材料能够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三是文题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涉及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多个方面,作文时不能脱离这些任务,要根据这些任务进行作文。以载体来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有以下两种类型。一、以文字为载体以文字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