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计算机排版技术条件下的编校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国剑 《编辑学报》2004,16(1):44-45
分析当前科技期刊中的常见编排错误.认为在计算机编排技术条件下,编校人员疏于文稿的编校、不熟悉编排系统是形成差错的根本原因.编校人员应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努力学习现代出版业务知识.  相似文献   

2.
周振明 《新闻世界》2023,(11):102-104
近年来,部分图书的编校质量令人担忧,读者反应较大。除常见的编校差错之外,书中还存在一些隐蔽差错,如封面、扉页、版权页内容不一致,目录内容与正文不一致,下厂印刷后发现图片模糊不清,等等。编校人员想要消灭这些“潜伏”的差错,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敢于质疑,耐心求证,多读编校用书以及相关专业书籍以增加知识储备,重视印前检查,分块分类进行通览,熟练运用各类审校辅助软件,多向资深编辑请教。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相对一般期刊在内容方面专业性更强,文章中会包含很多的专业术语、符号及复杂公式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编校工作者的工作难度.编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易出现编校差错,导致科技期刊差错率高,一定程度上降低科技期刊的质量水平.本文主要分析科技期刊编校差错的主要类别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降低科技期刊编校的差错率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莹 《出版广角》2018,(14):53-55
编校人员要胜任编校工作,除了在高度的责任心和基本职业技能的支撑下尽力履行职业操守,一些易被忽视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编校人员对差错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先天拥有的,更需要后天辅以训练、强化和保持,编校人员应该在编校实践中有意地培养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5.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减少编校差错是提高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是笔者对近年来在编辑加工书稿和审读成品图书中发现差错的归纳,力求通过示例和分析,使编校人员认识这些常见问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一、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6.
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指出:"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就是说,连续检查10万字,其中有10个差错,箅合格,如果再多0.1个差错就算不合格了.我在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活动中体会到:对于出版社来说,打造一本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并非易事,需要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和校对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7.
提高书刊编校质量始终是广大编辑关注的热点.出版物差错多、质量不高,除了作者因素外,还在于编校人员对书稿的辨识能力和对编校工作的态度.因此,探讨各类书稿中出错的规律,提高编校人员的辨识能力,对提高图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就科技书稿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结合教辅图书编校实例,归纳了当前教辅图书中存在的典型差错,提出要发挥编校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校对人员的校对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辨识差错是编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有效地辨识差错是编校工作者必须常思、常想的问题.除学识性、责任心及经验性等因素外,对差错的敏感性也不应忽视,编校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对其加以培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的""地""得"的用法是编校差错高发地带,可能造成文字差错和语法差错,甚至造成知识性差错或政治问题.本文从图书质检中发现的常见典型易错问题入手,梳理"的""地""得"的语用原则、编校易错点和相关标点符号的用法,希望能给同行提供编校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字差错源流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自身,具有严肃的品格,理应善待之.但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却有少数文字工作者忽视文字的严肃性,笔端不慎,识辨不严,造成一些文字差错.笔者在出版社做编校工作12年,在编校书稿、阅读图书报刊中,见到过许多的文字差错,感慨颇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新闻出版报>,是我们出版社编校人员常读的报纸.  相似文献   

12.
王可 《采.写.编》2021,(11):129-130
图书质量是图书出版的核心问题.图书编校差错类型多样,本文主要从封一、扉页上的文字差错,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图、表的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三个方面,对几类常见编校差错进行辨析,以期助力编辑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编校质量是衡量一种出版物优劣的重要尺度。比较各类出版物编校质量的高低,必须借助于统一的差错认定标准。如果标准本身五花八门,就会造成编校人员无所适从,使差错的认定工作缺乏权威。目前,仅表现数字或数值范围的连接号“~”的使用上就出现有各行其是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书报杂志差错迭出(所谓无错不成书)的问题,几乎成了新闻出版界的一大顽症。究其原因,过去人们大都认为无非是新一代编校人员业务素质差,工作责任心不强。一般来说,这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来探究的话,便会发现,今天的出版物上所出现的差错,多半倒是一些常用字的错漏和基本语法修辞的悖谬。就当今新闻出版界绝大多数编校人员的现实水平而言,还不至于低到连这样一些常识性问题都解决不了的程度。因而,可以大体地认定,编校人员业务素质差,并不是构成当今出版物差错的主要原因。至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这当然算得上是一条最直接的原因。但是,为什么今天的编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如老一辈强烈呢?这恐怕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从深追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编校质疑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编校质疑,是指图书责任编辑(以下简称责编)、审稿者、校对人员和质检人员就书稿中的某些疑似错误或疏漏的内容提出疑问,提交作者和责编甄别、确认并解决的过程。显性错误易改,隐性差错难辨。出版社建立健全编校质疑机制,将有效地促进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书刊质检差错判别的准确性、恰当性和解决质检过程中的意见分歧,根据作者书刊质检实践,提出书刊质检过程中要处理好7种关系,即差错关系、理和据的真伪关系、优劣关系、宽严关系、同一差错与重复性差错的关系、质检专家与被质检的编校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出版标准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健  王丹 《出版广角》2016,(13):50-52
本文罗列医学和养生图书常见的十类封面差错,在此基础上,分析成因,提出防范建议,认为专业编校人员的不足、三审三校制度执行的松懈和从业人员基础的薄弱是形成封面差错的三大原因。我们应当从配备人员、严格规范制度和强化基础等方面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8.
古籍类图书是一个特殊的图书出版门类,古籍整理出版对编辑加工环节的要求较高,对编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较高.文章从工作实际出发,浅议古籍整理出版中的常见差错与防范.  相似文献   

19.
书稿编校是图书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编校质量的高低对图书内容质量有着关键影响.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图书编校的心得体会,论述了提高图书编校能力的路径选择和创新可能.编辑加工要把握正确的思想导向,要以尊重原稿为前提,而善于进行语法分析,不断培养差错发现力,则是编校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摘期刊的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水平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文摘期刊中的常见编校差错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文摘期刊编校质量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