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内阅读媒介研究可分为以媒介为中心的研究及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两大部分。以媒介为中心的研究比较了新型数字媒介环境及传统纸质媒介环境下社会整体阅读形态的差异,分析了媒介技术环境对社会阅读形态的影响和塑造效应。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则围绕读者阅读行为和态度展开,包括读者在多媒介环境下的整体阅读行为和态度,读者对不同媒介的阅读行为和态度,以及影响读者行为和态度的因素。已有研究存在忽视读者主观能动性、阅读媒介分类方式比较笼统、对阅读情境不加区分、缺乏对多媒介和跨媒介阅读行为的研究、微观研究的深度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5G技术的应用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为数字阅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文章从社交与共享功能升级的增强型社会化阅读、新型阅读媒介下的场景化阅读、5G与人工智能结合下的分众化阅读3个方面探析5G技术赋能下数字阅读的趋势。在以5G为基础的新技术支撑下,数字阅读服务将更加倚重互动关系链、媒介延伸、富场景感知以及基于全方位数据采集的用户画像。因此,在深耕内容的基础上,阅读服务机构应积极构建读者与他人、读者与媒介、读者与场景的深度互联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近两年国内学术界关于新媒体阅读在读物内容的深浅、长短、符号、媒介体验等方面的争议,提出要客观看待浅阅读盛行、阅读的深浅与新旧媒体没有对应关系而与读者的思考深度有关系、微阅读也能带来深思考、文本和多媒体符号与是否能带来思考没有对应关系、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体验各有其长:图书馆等阅读服务机构应以读者为中心,融合纸本阅读与新媒体阅读,建立新的阅读服务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传统纸质阅读虽然能满足读者在阅读深度和阅读习惯方面的需求,但数字阅读,尤其是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数字阅读,在阅读广度和阅读成本方面更具优势,能利用科技手段缩小阅读的“贫富鸿沟”,因而成为全民阅读重要的助推力和新阵地。本研究采用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从“用户价值导向”探索个人价值视角下用户从传统纸质媒体到数字阅读媒体转移的动机。研究表明:用户从传统纸媒转移到数字媒介情景阅读时,更多的是受到功能性价值、机会性价值、社会性价值以及情感性价值的影响,其中,对情感性维度的关注已超过功能性维度;与价值维度匹配的要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类层面,已延伸到环保意识层面。研究揭示,随着读者价值观的改变,阅读行为动机也有了新的变化,需要对数字媒介相关的资源、产品及系统的设计、服务等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图3。表5。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5.
数字传媒语境下的大众阅读形态及衍生趋向猜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数字传媒语境下,媒介形态的日益革新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形态。本文在对当下数字传媒语境下生成的几种阅读形态归纳、考察的基础上对web3.0时代大众阅读形态的衍生趋向作了预测和猜想。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媒介融合化和智能化环境加剧了一直就存在的浅阅读现象,由此在积极发挥数智技术优势提高全民阅读率的同时,如何促进国民数智阅读逐步走向深入,是新时代阅读服务工作的使命。文章认为图书馆是推进深度数智阅读的主力,并在以往的数智阅读服务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应继续加大数智阅读服务力度、提升服务效果,推进数智素养和深度数智阅读素养教育,拓展、创新深度数字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雪 《出版广角》2018,(12):21-24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研究表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明显,数字阅读在推动阅读人群增加、增强阅读深度、吸引年轻读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阅读已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因素.新媒体阅读平台依托网络优势,以便捷的阅读方式、海量的阅读资源、较低的阅读门槛和快速分享等特点,吸引读者阅读,推动全民阅读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具有新特点,新媒体还应从提升阅读体验、加强内容管理等方面发力,扩大阅读人群,满足阅读"精、深"需要,加快推进全民阅读.  相似文献   

8.
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数字化嬗变会对知识学习、文化交流、信息获取、思维方式乃至人类文明走向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从个体读者而言,阅读行为数字化嬗变的积极影响是读者的阅读更加自由便捷,相应的,读者的精神生活也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消极影响表现为数字阅读硬件设备存在的缺陷形成不良影响、阅读耐心的减弱、思想深度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9.
张筠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3):44-48
在市场化时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经典阅读出现了种种偏离原典的现象,如:解构与颠覆经典,经典接触的浅层化,代读经典导致的"稀释化"接受等。"回归原典",作为扭转当前经典阅读现状的应对路径,强调回归原著与深度阅读。"回归原典",需要培养读者对原典的正确认识,营造热爱原典的社会风气,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建设以学校为基础的经典阅读重镇,并探索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付跃安 《图书馆论坛》2015,(3):48-52,47
数字阅读服务是图书馆阅读服务的重要类型,将数字阅读与社交服务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读者对数字阅读的关注,也可以实现数字阅读由浅而深的转变。数字阅读社交服务能发挥多种功能,包括阅读表达、阅读交流、阅读聚类和阅读扩展。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服务中引入社交理念,需要根据数字阅读的特点、图书馆业务实际与读者需求,进行服务创新和优化。文章提出实施多元化社交服务、提供多种社交机会、实现虚实互动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不同媒介条件下阅读效果差异的产生原因,以认知地图理论为指导,寻求提升数字阅读效果的途径。通过实验研究方法,选取110名大学生读者,设计纸本书阅读及其等效电子书阅读、弱化背景信息线索的Word数字阅读,对比3种阅读条件下的阅读效果和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纸本书组和等效电子书组的阅读理解成绩、沉浸感得分均显著高于Word组,疲劳感均低于Word组;男女生在3种阅读条件下表现无显著差异。影响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非使用何种媒介,而是文本呈现形式能否促进认知地图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后现代语境中的阅读环境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高校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工作的思路和举措:积极应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介途径;践行"拿来主义",不断拓宽阅读推广的内涵;重视读者交流,充分体现互动;充分发动学生的力量;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多元化阅读媒体影响着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方法和阅读认知能力。本研究采用实验法,以学龄儿童为被试对象,对其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表现进行分析,探究阅读媒介对各项阅读认知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儿童在自然条件下使用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进行阅读时发展性阅读障碍发生率的差异,为发展性阅读障碍阅读干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阅读媒介会影响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率,数字媒介环境下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纸质媒介环境。采用数字媒介阅读时,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音能力比纸质阅读时的表现逊色,汉字识别能力、同音语素能力、多义语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实验还发现存在一类儿童——数字媒介性阅读障碍儿童,他们在纸质阅读时并未表现出阅读困难,而在数字阅读时表现出持续性阅读困难,该类儿童的汉字识别能力、语素能力、语音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均受到数字媒介的影响。图2。表6。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的阅读发展史中,阅读媒介起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阅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阅读媒介和阅读文化的关系,可将人类阅读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媒介依附阅读文化阶段、阅读媒介独立于阅读文化阶段、阅读媒介主宰阅读文化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催生出不同的阅读文化发展模式,即以纸质媒介—默读—私人阅读—理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纸质阅读文化;以电子媒介—有声阅读—公共阅读—感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电子阅读文化;以数字媒介—默读和有声阅读并存—私人阅读和公共阅读并存—感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数字阅读文化.通过对不同阶段阅读媒介和阅读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阅读媒介正朝着不断征服阅读文化的方向发展,学界和业界关于阅读危机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辩证地看待数字时代的阅读危机,对于正确认识数字阅读、把握未来阅读文化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数字阅读的兴起和“深阅读危机”带来的挑战。文章在现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深度和高参与度为核心,构建高校图书馆深度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并以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对深度数字阅读推广模式进行诠释,探讨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应对策略,引导读者在数字阅读中享受深阅读之利。  相似文献   

16.
数字阅读服务是图书馆阅读服务的重要类型,将数字阅读与社交服务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读者对数字阅读的关注,也可以实现数字阅读由浅而深的转变。数字阅读社交服务能发挥多种功能,包括阅读表达、阅读交流、阅读聚类和阅读扩展。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服务中引入社交理念,需要根据数字阅读的特点、图书馆业务实际与读者需求,进行服务创新和优化。文章提出实施多元化社交服务、提供多种社交机会、实现虚实互动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5G、脑机接口、裸眼3D和R系列等新兴媒介技术的共同建构下,一个能够全面激发空间资源活力,深度融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延伸时空的元宇宙,为数字阅读搭建了“三度空间”“三重勾连”的超级场景。每个读者都可以具身在元宇宙数字阅读空间里进行内容体验、符号编辑和仪式互动。在“技术—空间—身体”的框架下,元宇宙推动着数字阅读从读者导向转入空间导向,“身体在场”的全感官阅读体验拉近了读者与地理位置及社会的距离。读者在元宇宙数字阅读空间里以多重身份参与仪式互动,仪式象征的空间边界不断被拓展,共情共感的互动仪式链将读者以共同体形式聚集到一起,实现仪式效力和文化增值。  相似文献   

18.
马春丽 《出版广角》2016,(10):13-15
全民阅读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在各地积极的积极推广下,全民阅读的推广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改变,如书香城市、流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这些创新的推广模式从阅读引导、阅读环境、阅读媒介等方面给人们的阅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全民阅读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出版社应该积极助力读者深度阅读.因为提升全民阅读质量不仅符合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化要求,也与出版社实现社会效益、图书体现精神属性、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一致.出版社要广泛联合全民阅读活动实施主体,针对读者的阅读痛点,如阅读动力不足、阅读能力欠缺、阅读习惯不佳等,发扬创新精神、设计多样活动.出版社内部应统一思想,明确助力读者深度阅读工作的价值、特性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姜边 《出版广角》2021,(14):89-91
从媒介进化角度看,数字阅读媒介呈现人性化的进化趋势,这种进化趋势体现在阅读信息传播、阅读信息交流、阅读信息仿真、阅读信息获取等方面.在阅读信息传播方面,数字阅读媒介人性化进化表现为由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逐步转向突破媒介传播的时空限制.在阅读信息获取方面,其表现由烦琐化、盲目化向便利化、精准化发展.在阅读信息感知方面,其表现为由单一化、碎片化的感知体验向完整化、生动化的感知体验转变.在阅读信息交流方面,其表现为由个体化、小范围的交流逐步转向群体化、大范围的交流.数字阅读媒介人性化进化的趋势需要人们谨防数字阅读媒介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