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游泳高原训练始于1974年5月,时至今日已30多年。在这30多年中,高原训练对我国游泳项目成绩的提高已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游泳项目训练的实践过程来看,依据上高原的时间的不同,我国游泳项目高原训练的种类又主要分为:冬训期高原训练;赛前高原训练;赛后或恢复期高原训练。然而,针对不同时期的高原训练,其训练学特征是什么?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安排的特征有哪些不同?常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如何建立适合不同类型高原训练效果的评价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2.
:跟踪研究国家游泳队与浙江游泳队共1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昆明高原训练的全过程,旨在了解其高原训练过程的训练方法及特征、训练监控和评价训练效果,探索我国游泳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规律,为指导游泳运动的高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论:①高原训练要合理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②要加强速度与力量的训练,防止出现运动员耐力素质获得较多,而速度素质丢失较多的现象;③高原训练中的恢复应成为训练的一部分;④高原训练应通过调整训练强度与运动负荷来控制运动员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范围,以追求最佳的高原训练效果和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3.
张强 《四川体育科学》2005,(4):63-65,74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它己成为游泳、田径、自行车等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所采用的训练手段之一。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游泳高原训练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为游泳高原训练方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旨在为游泳运动的科擘运动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游泳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庆章 《游泳》2004,(3):10-15
一、国际游泳高原训练的进程游泳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一个项目。20世纪60年代,苏联、民主德国游泳运动员率先进行了高原训练,稍后美国、日本也加入了此行列。1964年在墨西哥加拉普城(Galapo)的游泳比赛中,美国教练员康西尔曼(Counsilman,J.)观察到墨西哥运动员在100米游泳中比其他(来自平原)运动员快3秒,他们每50米少划水0.6次;游200米时快2.7秒,每50米少划水1.6次;游1500米快21.3秒,每50米少划2.7次。由此认为,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后,在适当时间参加比赛可提高竞技能力,并以长距离的幅度最明显,显示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通过高原认D练得到了发…  相似文献   

5.
高原结合低氧训练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是传统高原训练新发展,拓展了高原和低氧训练的效益和功能,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的重视,而这种新训练方法中有效的科研监控内容和方法将是训练是否达到训练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上海游泳队10名优秀运动员2007—2008年期间3次高原结合低氧训练进行全程跟踪,对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的科研监控,并对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基本建立了游泳项目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这将为该训练方法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6.
自1968年十九届奥运会以来,高原训练对运动成绩所产生的影响,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近30年来,世界各国的运动生理学家、运动队队医及教练员对高原训练的各个方面都作了广泛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把高原训练作为马拉松、中长跑、足球、自行车及游泳等运动项目的赛前强化训练,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然而,因高原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身体反应,导致训练过程更加复杂化。通常、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往往强度上不去,身体反应大及伤病现象多,训练量和强度难以掌握,稍不注意运动员就会出现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两组优秀游泳男子运动员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探讨游泳项目运动员在海拔2 366m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差异及原因,为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实施高原训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虽然都在海拔2366m的青海多巴进行高原训练,但两组优秀游泳运动员的RBC、Hgb、HCT、SpO2指标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而MCV、WBC、PLT、晨BUN、晨脉指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原因与两组运动员高原训练目的、训练安排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训练质量、运动员能力和成绩的训练方法.我国田径、游泳等项目在70年代以后也逐步采用了高原训练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高原训练的理论研究,探索高原训练的规律,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形成中国竞技体育的训练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现代竞技运动不仅是身体、意志的拼搏,而且还包括科技的竞争.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有效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我国是国际体坛较早开展高原训练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目前的高原训练主要集中在中长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划船、足球、曲棍球及柔道、摔跤等格斗性项目,但国外已经开展的项目如排球、投掷、短跑、跨栏等,我国仍处于较落后的境地.针对其中的短跑项目作一些可行性的分析,并制定几个训练的方案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铁人三项虽然包括游泳、骑车和长跑三个项目,但是跑步对总成绩的影响最大,我国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在游泳和骑车赛段中并不逊色于国外的优秀运动员,但是跑步赛段中的差距却很明显。在本次高原训练中迫切需要建立科研与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发掘优秀队员的潜能,提高单项成绩,创造我国男子铁人三项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是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身体机能为目的,在高原上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自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之后,高原训练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虽然对以无氧代谢为主的速度性项目来说,高原训练的作用并不大,但对于耐力性运动项目,包括运动持续时间在1-2分钟左右的速度耐力项目,如中长跑、马拉松、竞走和游泳等,高原训练都大有裨益.以下是涉及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重要问题.一、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12.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潘佳章 《游泳》2006,(2):13-15
一.前言通过多年的高原训练实践,对于高原训练,我个人有以下几点认识: 1、高原训练可以提高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这是不可置疑的。通过国内外众多的游泳专家的实践,获得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14.
弗里德里希是汉城奥运会女子200米自由泳冠军,该项目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目前,她正在日本的游泳俱乐部进行游泳指导。在回忆起原东德的高原训练,不无感慨。 “我是从14岁时就进行了高原训练。1984年高原训练两次,当年100米自由泳游出了好成绩,以后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与东德对抗赛的4×100米接力选拔赛上,我就成为创造世界纪录的东德队的一员,这可以说这次比赛使我在国际泳坛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5.
前言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手段被近几年来我国游泳所取得的新成绩所证明。去年,国家游泳集训队和上海游泳队为迎接在羊城举办的第六届全运会游泳比赛,到高原进行了三周强化训练,使九项亚洲纪录被刷新;黑龙江队女蛙王黄晓敏在女子200米蛙泳比赛中以2分27秒75的好成绩改写了亚洲纪录,并逼近世界纪录。上海队在游泳32块金牌争夺赛中,以获得14块金牌总数力挫群雄,为上海队在全运会保持优势建立了奇功;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亚洲游泳锦标赛上,中国游泳队以20:4的金牌比例第一次战胜了  相似文献   

16.
武晓兰  李昌军 《游泳》2005,(2):14-15
我们在挑选和训练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时,都会思考下面的一些问题: 训练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是什么?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有多大?各游泳项目最高成绩的发展与少年儿童 游泳运动员各年龄阶段训练有何关系?游泳技术、战术以及心理因素发展的趋势怎样?改进少年儿童游泳训练有什 么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少年儿童游泳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等。 为了减少少年儿童游泳训练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应当有根据地对上述问题进行"猜 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预测。预测在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训练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少年儿童游 泳运动员平均年龄大都在10岁-13-14岁之间,是游泳运动员打基础,为今后出成绩的年龄阶级,他们的运动成  相似文献   

17.
1968年十九届奥运会之后,高原训练对运动训练和竞赛成绩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许多国家纷纷以此作为各类运动项目,尤其是以耐力为主的田径、游泳等项目赛前训练的重要手段。苏联、美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瑞士和保加利亚等国相继建立了高原训练基地,民主德国、波兰、日本等国的运动员则经常在大赛前前往高原地区进行适应性训练并且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主要围绕田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几个问题对国外文献中的有关报道作一综述,为我国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武晓兰  李昌军 《游泳》2003,(6):37-38
我们在挑选和训练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时,都会思考下面的一些问题:训练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是什么?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有多大?各游泳项目最高成绩的发展与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各年龄阶段训练有何关系?游泳技术、战术以及心理因素发展的趋势怎样?改进少年儿童游泳训练有什么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少年儿童游泳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队为了寻求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的途径,除了不断更新改善训练手段、方法外,还变换训练环境,增加训练难度。1986年民德著名游泳教练克劳斯来华执教国家游泳队,首次在我国提出高原训练方法,使国家队受益非浅。现在高原训练作为一种科学的训练手段已被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所认识和接受,国内除国家队进行过14次的高原训练外,水平较高的队如广东、上海、八一、北京、浙江、天津、四川、云南等队均进行过高原训练,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总结不少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青海高原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玲 《体育科学》2004,24(8):53-55
近年来,我国高原训练在开展的运动项目数量、参与的人数及科学研究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对青海高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海拔高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机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高原地理环境对促进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