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生活教育理论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德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德育中,构建现代德育思想体系,赋予德育实践特色和创新精神,可以拓展德育空间,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文章简单分析了生活教育理论的意义,就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德育思想和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对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德育理论是20世纪末德育理论向科学化和人性化整合的过程中,针对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而提出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之一.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论中关于知识的个体性理论,是支撑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学理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为主体性德育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说明主体性道德理念的提出是符合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人的主体性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主体性德育的使命在于引导人择其善者而从之,不断提升、扩展人的意义世界,使人更像一个真正的人,使人的应然性的向度更能得到伸张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方背景下,德育理论先干德育模式产生,德育模式的建构有着完备的德育理论做指导.但是,中国由于教育经历了"文革"十年的颠覆性破坏,理论的建构和实践模式的运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所以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是在交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方面道德教育理论的丰富促进了德育价值的进步,进而促进了德育模式的开展;另一方面,德育模式实施所收到的良好成效进一步端正了德育价值和生成了新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加强网络德育理论研究是网络德育实践的基础,网络德育过程理论是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的核心.文章从网络德育概念入手,揭示了网络德育的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转化过程,从而论证了网络德育过程的规律,为科学构建网络德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服务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服务德育把教师的“教”看成是教师职业实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看成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就教育工作者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就学生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教育服务自我生成与发展良好的综合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服务德育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德育,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当代西方极为重视德育研究的国家之一.杜威的实用主义德育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方法和"品格教育",是美国影响最大的几种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德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从美国这几种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来看,杜威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影响很远,它不但对美国的道德教育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对话精神的社会,高校德育对话是对话精神在高校德育领域的回应,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德育模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德育理念.从"对话"和对话理论着手,探究高校德育对话理念提出的背景以及实施高校德育对话的积极意义,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丰富高校德育对话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童志坚 《教育探索》2013,(2):106-107
内稳态理论的发展与嬗变已经证实,构建德育内稳态理论是可能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德育内稳态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认识、德育效果的维持与评估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生态德育以培养具有生态智慧、生态情感和生态能力的道德主体为理论目标,基本内容是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思维教育、生态规范教育和人际关爱教育,实践性品格是其本质特征.生态德育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海燕  张成 《江苏高教》2007,(6):117-119
加强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高校德育科学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思想、环境心理学和隐性课程论等理论是构建高校德育环境的理论依据.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则形成了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德育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针对德育面临的现实问题,理论界提出了多种创见,如德育要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教育是思考德育问题的根本等.在德育理论的探讨与争论中,交往作为德育研究的新领域已崭露头角.本文将着力阐释"交往"之于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施德育学分制需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学分制是一种新的德育管理制度。它根据德育要求和大学生活的阶段特点,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成绩化,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体系之中。在德育学分制中,每个学生每学期只有接受一定量的专题理论学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具有鲜明政治思想性的以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实现德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构建和完善德育自身的理论体系,不断创新和发展德育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体现德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对概念的厘清是理论研究最基础性的工作.网络德育作为德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在网络德育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是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的支撑点,是学科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当前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之模糊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5.
传统道德哲学认为,道德是约束人的行为的规范.从此理论出发,传统德育强调在德育中用现成的社会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约束和限制,以使学生成为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认为这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以当代道德哲学和德育理论的观点与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来看,这种理论是片面的,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德育实践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德育必须实现由重限制到重发展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德育时机作为德育过程中的客观条件,不仅是实现教育者德育目标的有利条件,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客观性和主体选择性是德育时机的本质特征,对二者进行初步的认识和分析,旨在为今后德育时机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师生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和谐德育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师生主体间性的缺失影响德育功能,是造成德育实效性差的根本原因.增强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必须进行理论突破和实践转向.以师生主体间性与和谐德育的契合性探究为新生长点,对师生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和谐德育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不失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个路向选择.  相似文献   

18.
德育形态研究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对德育历史研究、德育比较研究、德育现象研究和德育本质研究有重要意义.德育形态除了普遍性特征外,还有不确定性、重叠性、复杂性特征,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出场过程中,经历了政治形态德育、知识形态德育、生活形态德育、生命形态德育的嬗变过程.每一种形态的德育都有自己的出场背景、主要理念和优缺点.在责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通过对以往形态德育的扬弃和融合,"责任形态德育"这一新德育形态得以出场,满足了德育工作者的实践需要,弥补了责任教育的缺失移位.  相似文献   

19.
一、更新德育观念,奠定增强德育实效的理论基础 德育实效如何,与德育观念是密切相关的.德育观念影响着德育目标的确立,德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德育评价标准的确定.因此,更新德育观念是提高德育实效的突破口.在以往的实践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学生的不足,因而轻视德育对象,看不到他们的优点,看不见他们的未来.要提高德育实效,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尤其要确立人本观念和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20.
德育低效一直是困扰当今我国学校教育的普遍问题,德育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是德育低效的根源性因素.要明确德育本应为道德教育,坚持德育为教育的道德目的,使道德教育成为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