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集《大堰河》中的名篇,也是体现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纯熟的力作。它于1933年6月在反动派的监狱中写成,1934年5月发表在上海《春光》月刊、1卷3期上,署名艾青。诗篇的面世立即轰动了当时的文坛.从而奠定了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当代颂歌的文学渊源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初。艾青、徐迟、鲁藜等左翼诗人对毛泽东的歌颂,在新诗发展史上形成了一条独立的当代颂歌起源线索。新中国成立前后,伴随着历史的巨大变动,抒情成为诗人当时的第一需要,颂歌成为诗人对诗歌样式的最佳选择。在当代颂歌范式的确立过程中,聂绀弩的《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和胡风的《时间开始了》成为两个关键性文本,作品中所体现的历史哲学和抒情特质等影响深远。在1949、1950年之交,中国新诗已经进入当代颂歌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一一直以来,新诗都是语文教学中最易被忽视的一类文本,例如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请学生们"在课本中选一首最欣赏的诗",结果在接受调查的146名学生中,仅11位把票投给了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多数学生提及不喜欢这首诗的理由,不外乎两点:其一,诗中  相似文献   

4.
林庚对中国古典诗歌采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态度,在新诗格律、语法与语言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独特中国古韵的中国新诗。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对林庚新诗创作理论与新诗作品的甄选,注重技法纯粹性、诗语古典性、诗风历史性。在诗歌翻译层面,阿克顿以“以诗译诗”的唯美主义译介笔法,忠实地还原了林庚白话诗的“中国诗味”。阿克顿在新诗编译上的独辟蹊径,是对西方世界唯美“中国梦”的投射,也暗合林庚新诗创作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5.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直被人们视为抒情诗,无论是高中语文课本和高考语文试卷,还是诸多诗评家的评论文章和各家出版社所出版的《抒情诗选》,都把这首诗归属于抒情诗范畴,甚至连艾青在回忆录《艾青谈他的两首旧作》中,也把这首诗说成是抒情诗。不过,艾青也承认,《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6.
《大堰河──我的保姆》读解李铁秀,张玉琴(一)艾青是继郭沫若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诗人.如果说,郭沫若是二十年代初登上诗坛,以其《女神》开了一代诗风,那么,艾青则正好出现在三十年代初,他是把自由体新诗推向成熟阶段的一位最优秀的代表.《大堰河──我的课姆》...  相似文献   

7.
文章联系冯乃超早期诗歌创作,对其代表作《红沙灯》和《现在》两首诗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既指出了其诗歌风格与象征诗派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也联系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总结了其成败得失。笔者认为:面对“新诗作者比新诗读者还要多”的现状,探讨和研究冯乃超早期的诗歌创作,对于今天的新诗创作而言,不仅具有某种参照价值和启迪价值,而且对于新诗的未来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康白情的《新诗底我见》是一篇综合性研究的诗论,它对于中国现代诗学的综合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新诗底我见》是中国现代诗学综合研究的开端之作。  相似文献   

9.
凝聚叶锦30余年艾青研究心血和激情的学术专著姊妹本《还艾青一个清白——艾青研究史料考证》和《艾青年谱长编》,通过大量鲜为人知、忠实可靠、意义非凡的"一手"资料,拓展了艾青研究的新视野,更新了艾青研究的学术方法和学术格局,叶锦因此赢得中国研究艾青生平第一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诗,请先看艾青曾说过的一段话: “目前中国新诗的主流,是以自由的、素朴的语言,加上明显的节奏和大致相近的脚韵,作为形式;内容则以丰富的现实的紧密而深刻的观照,冲荡了一切个人病弱的唏嘘,与对于世界白的凝视。” 说这话时,艾青已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这段话包含着他对中国新诗发展道路的严肃思考。而这思考的结果,仍然体现了中国新文学的启蒙传统(至少就这里的表述而言),却也还有值得深究的地方那“一切个人病弱的唏嘘”固不可取,更不宜倡扬,但那“对于世界之苍白的凝视,却是不该一般地…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中有这样一句:“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在这个世间,苦难是难免的。国家有国家的苦难,民族有民族的苦难.  相似文献   

12.
盖爽 《考试周刊》2010,(10):47-47
学校组织各教研组开展组内公开课,一位教师上艾青的《北方》,我听后有一些想法。 《北方》是中国现代作家艾青的一部爱国作品,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给诗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当亲身接触到北方广大农村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沈尹默是新诗探索时期的先驱者之一,其新诗创作为中国现当代新诗增添了新的篇章.许多人认为《月夜》是他新诗中最杰出的一篇,但本文认为《三弦》更具人文气息,诗歌中蕴含的温暖与悲凉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4.
潘颂德新著《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是一部从容而大气、详备而缜密、深入而厚重的新诗理论研究专著。该书既为专业人员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许多详实的史料,也便于入门者对新诗理论批评的把握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艾青与郭沫若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标时划代的大诗人。如果说郭沫若在五四时期为冲破旧诗的束缚,建立新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文奇则在三、四十年代为推动新诗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建树。这两位杰出诗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但以其大量的诗作,影响诗坛,震撼人心;而且以其不同凡响的诗论,启发、引导和激励一代诗人前进.所以,他们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几乎成了一个时代诗坛所遵循的风范与楷模。这里所要谈到的是艾青的诗歌理论。艾青在1941年出版的《诗论》,是一本薄薄的且有沉重份量的诗歌美学论集。他用诗一样的笔调,…  相似文献   

16.
康白情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位杰出的早期白话诗人.也是一位颇具诗学理论修养的诗论家。他的诗论文章《新诗底我见》以其理论的开创性和系统性在新诗史上独树一帜。这篇文章不仅集中体现了康白情独到的新诗理论.而且也是新诗早期仅有的几篇出色的诗论之一.对早期新诗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全国高考来看,新诗鉴赏题已考了三次, 1999年《我爱这土地》 (艾青 )占 3分, 2000年春季高考题《雷》 (杜运燮 )占 3分, 2000年全国高考题《金黄的稻束》 (郑敏 )占 6分。理性地分析这三次测试,我们会领悟和感受到很多的东西,值得进行一番理性思考。  一、重视现代新诗而非当代新诗  自五四以来,现代新诗有了长足的发展,由原来的白话入诗,逐渐转移到讲究内涵与意蕴。从这三次命题来看,选材范围大都围绕三四十年代的新诗为主,而没有选取当代建国后的诗作。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短诗的名篇,作于 1938年 11月 17日,表达…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新时期以前当代诗学的基本格局,即对五四以来主体诗学的清理与当代客体诗学的开启。诗人情感与表达方式的清理是核心,艾青与何其芳是典型的例证,"何其芳现象"是这种转变的标志。《讲话》以后,诗歌转为新诗人的农民内容与民歌形式的民歌体新诗,民歌体叙事诗成为客体诗学开启的标志,构成当代诗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写作指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诗单元,集中推出一组新诗: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穆旦的《我看》,这些诗长短不一,无不充满真情,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写作导航] 其实,新诗于我们并不陌生,七下的《黄河颂》,八上的《回延安》都是新诗.至于写新诗,从小学到初中,我们也没少实践.今天,就让我们重温新诗,学做诗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新诗研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感觉到中国新诗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断被遮蔽的现象。在80年代的朦胧诗运动中,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受到关注并成为新诗研究中长期的热点,其他如创作社、新月派、以《现代》杂志为中心的“现代”诗派等等,每一次研究的突破实际上都是和新诗资料的发现和重新解读密不可分的。在新诗短短一百年发展历史中,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闪光的珍珠被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