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短篇小说。它的人物形象鲜明,心理活动描写准确、细腻、生动,构思精巧,语言洗练、流畅、优美,社会环境描写也非常精彩。  相似文献   

2.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以精巧的艺术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出色的心里描写,塑造出外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富有个性魅力的女性形象——玛蒂尔德。然而,自从《项链》  相似文献   

3.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其精巧的构思,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项链》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却很少有人提及。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的《项链》一直是中学语文传统名篇。鲁迅曾评价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短篇小说的要求具有的高度。"《项链》构思精巧,情节跌宕起伏而又出人意料之外,它以丢失项链为分水岭,让主人公玛蒂尔德在重重对比中展现其精神蜕变历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小人物无法掌握的运命,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人性复苏之歌,给世界文学史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的《项链》是世界文学短篇小说的精品,其“欧亨利式结尾”的精巧构思历来为人称道,其主题更耐人寻味,值得思考探讨。传统看法普遍认为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这表明很多人是戴着深浅不同的阶级局限和社会差异的“有色眼镜”来看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最负盛名的中短篇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发表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项链》,是他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项链》,原题为《首饰》。它讲述了令人发笑又让人同情的故事: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个舞会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为了赔项链,含辛茹苦地过了十年艰苦生活。最后才发现借的项链是假的,整个故事构思精巧,独具匠心,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尤其是小说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尾,更让人拍案叫绝。小说的后半部分写路瓦栽夫妇为了偿还买项链的债务,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小阁楼。路瓦栽夫人每天像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的:1、认识理解小说精巧的构思以及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的关系。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3.认识玛蒂尔德的形象及意义,认识小说深刻的主题。──作为世界短篇小说的精品,《项链》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得益于精巧的情节安排和成功的形象塑造,要让学生领略小说的艺术魅力。经过初高中近20篇小说的学习,学生了解小说内容几无困难,分析、理解小说要素的能力也已基本具备。因此,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进一步分析、理解小说要素并把握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艺术鉴赏力。二、教…  相似文献   

8.
凡是读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人,无一不为作者精巧的构思而拍案叫绝。作者在小说的前半部一再制造机会,让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在教育部长举办的夜会上出尽风头。小说的后半部写女主人公倾家荡产赔偿项链,为偿还债务过了十年艰辛的生活。最后,作者来了一个笔锋陡转。她为之倾家荡产,艰辛十年去赔偿的原来是一副假钻石项链,这一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集中笔墨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向往、迷恋、追求浮华奢侈生活的人生遭遇.寄予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惋惜。这篇小说的教学,一般的方式是从情节的推进带动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概括.并借助构思的精巧来领略与评析莫泊桑的小说。这样的解读基于以作品为中心的阅读观念,重在理解作者寄寓于作品的旨趣。  相似文献   

10.
《项链》的教学目的:一是训练学生对作品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的理解力;二是训练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人物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奢侈腐化、浮华虚荣的社会风气的丑恶,从而提高学生建设我国精神文明的自觉性。《项链》的教学任务,可在两课时内完成(早自习的预习不计在内)。  相似文献   

11.
何佐华 《教育文汇》2004,(11):34-35
一篇《项链》.我教了不下8遍。传统的教材,传统的教法,愈教愈感到失落,憋闷。那一条项链,在我的内心,20多年来熠熠生辉,拂拭不去。那可怜可敬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时时站在我的面前.逼视我的《项链》教学,审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用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情节构思分析中,阐述了偶然性对于人物性格塑造、增强情节的曲折性、突出作品的旨意等,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我已教过20多遍了。每次讲它、读它,读它、讲它,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近来再讲,觉得只批评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而只字不提路瓦栽先生的虚荣心,从而把一切过错、责任都推给玛蒂尔德这样一个弱女子。我以为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14.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公认精品。特别是“连上帝也没法料到的”巧妙结尾,更让人惊叹不已。对《项链》情节结构构思的评价许多人认为已有定评,不存异议,至少笔者从未设想要运用“逆向思维”来一番质疑。不料最近偶然翻书见到一种新调:高中语文第三册《项链》课文前面编者有一大段“预习提示”,编者说:“有人认为: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的是假的是耍了一个花招,欺骗读者,想表现其构思巧妙”。就是说莫泊桑有点卖弄技巧。其实意义不大。编  相似文献   

15.
小说《项链》的魅力不仅仅只在小说构思的精巧、细腻的心理描写、精炼的语言这一层面上。不容置疑,小说在表现人物思想上的“多重性”和“多义性”,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去挖掘、发现的地方。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教学《项链》时,我让学生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要囿于课本及一些教辅材料上所言,而通过自己的细心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能为大家所接受的、认可的东西。研究性教学的结果,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研究性学习唤醒和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  相似文献   

16.
《项链》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教学时,我突破了小说教学对时代背景的介绍、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总结、写作特点的归纳这一程式化做法,采用课堂表演、改写对话  相似文献   

17.
从教十数载,《项链》教过数遍.遍遍力图出新意,但免不了出力不讨好。再一次遇到这篇小说.思路上有了些新的设想.教学甚感轻松愉悦.并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相似文献   

18.
《项链》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也是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作品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作为语文老师,在教授这一课时,我抛弃了以往重视给文章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  相似文献   

19.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读来总是让人惊叹不已。令人困惑的是,对小说主题的解读,总让我们在教学双边探究活动中遭遇尴尬。这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揣摩莫泊桑写作《项链》的初始动机。然而,多才的莫泊桑早已离我们而去,直接相关的材料又没有留下,自然他的想法我们已无从得知。用逻辑语义学的语言来说,作品的“所指”与“能指”是有所不同的。如果说“所指”是莫泊桑的初衷,我们自是无从探究,然而,莫泊桑《项链》的“能指”我们还是可以依据作品本身及相关背景材料作理性的推断。一、微讽的笔调是显而易见的之所…  相似文献   

20.
《项链》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经典之作,选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是一篇必学课文。这篇被鲁迅先生评价为"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的名作,跨越百年,说不完,道不尽,意味无穷,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本文拟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内外作业设计三方面,对六位教师在南京市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教学《项链》一课的情况予以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