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苏轼贬谪黄州后词作70多首,惠州7首,儋州2首。同是遭贬谪,为何填词越后越少?本文认为,苏轼贬黄时要抒写自己情志,故大量使用“聊佐清欢”的词来表白自己。而贬寓惠儋后,年纪大了,欲以诗文立不朽,创作兴趣遂转移到“和陶诗”上去了。而且生活境遇更为艰苦,没有创作词的环境,所以填词的数量就越少了。  相似文献   

2.
苏轼和柳宗元虽处于不同时代,但他们在贬惠与贬永的遭遇中却有相似的经历,政治理想破灭后,对贬谪生活的态度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都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文通过对他们贬谪原因,贬谪后的思想认识和人生态度,以及文学创作这三方面的分析比较,得出“东坡精神”和“柳子精神”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贬谪的遭遇使“苏门四学士”词的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作词的目的从“遣兴娱宾”转为“排遣情怀”;其次,词作“调外有题序”的特征显示了“四学士”对作词“自遣”这一意识的强化;最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总之,贬谪后的“苏门四学士”词沿着苏轼开拓的道路从作词目的、艺术手法等方面进一步地推动了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苏轼提出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大胆创新,以作诗的手法来填词,融诗之精神境界于词中。苏轼在词中大量化用唐诗,与此同时,苏轼词在对唐诗的化用中有所择取,本文试就其对唐诗的化用与择取略加阐释。  相似文献   

5.
苏轼人生的大半部分时间,都处于贬谪生涯中,佛禅使得苏轼在痛苦的贬谪生涯中能安然自若,泰然处之。将苦难化解于无形,化解于内心之中。佛学的般若空性彻照人生,自我解脱,随缘自适,以超脱豁达态度对待自己和人生,同样也启迪了苏轼的谐趣词创作。  相似文献   

6.
绍圣元年的哲宗新政,新党当权,是旧党尤其是苏轼及其门人的转折点。苏门文人在绍圣之后的贬谪,几乎是“各在天涯”。其中张耒多次被贬谪,居无定所,秦观也一贬再贬。然而,他们对待贬谪的态度却并不一致。文章试图从张耒、秦观贬谪期的诗作分析两人贬谪时期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张志和与白居易是中唐词坛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有过贬谪经历,他们对待贬谪的不同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此后的词人和词体创作。张志和在贬谪之后弃官隐逸于江湖,其追求自由的执著和果断使他成为后代文人的“精神偶像”,其《渔歌子》词五首亦由此开辟了词体中渔父类题材的创作。白居易在贬谪中则表现出了旷达自适、随遇而安的态度,这种态度更容易让人们在生活中仿效。因此他成为贬谪文人的“现实榜样”,并进而影响到唐宋词中的“旷达”词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苏轼人生的大半部分时间,都处于贬谪生涯中,佛禅使得苏轼在痛苦的贬谪生涯中能安然自若,泰然处之。将苦难化解于无形,化解于内心之中。佛学的般若空性彻照人生,自我解脱,随缘自适,以超脱豁达态度对待自己和人生,同样也启迪了苏轼的谐趣词创作。  相似文献   

9.
民间词无格律,格律是文人词特有的,是文人为应歌而采用的技术性手段。而格律的形成,又与文人“依调填词”中“调”的本位转移关系密切。文人开始作词时乃是依一定“曲调”填词的,而当广大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后,他们对歌词原生性音乐无法把握,又要求合乐可歌,故根据自己熟悉的、信赖的词体平仄“字调”填词。当这种按平仄字调填词成为文人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词体格律的定型,词体实现了完型化。  相似文献   

10.
东坡“以诗为词”,原因很多,但其直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通过分析婉约词的乐歌性质和“浅斟低唱”“佐清欢”的创作环境与生存状态,考察苏轼各时期词作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苏轼在密、徐、黄时期迅速形成特色的“以诗为词”,其直接原因在于苏轼填词的环境氛围迥异于婉约词长期一贯的生存条件,词已不是为合乐娱宾遣兴而填制,仅为抒情言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贬谪黄州是其一生重要的转折点。“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奋厉有当世志”,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指导,积极用世;贬居黄州之后,苏轼思想发生巨大转变,在词作方面进行创新,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思想意蕴与人生情怀。这些词作一方面反映出苏轼遭贬之后向往隐逸生活的出世情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执著于现实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潜隐在旷达超脱背后的是词人感叹"人生如梦、虚幻不实"的心态.这种心态在苏轼的贬谪创作中反复出现,而这种心态恰恰是禅宗的精神内蕴.即用一种"寓身物内,超然物外"的冷静态度去反观宇宙人生,将自己的心灵、视角超乎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界之上.宋朝文人的佛老之风以及苏轼的人生遭遇,对苏轼贬谪期间词作创作的精神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孔今旭 《现代语文》2010,(10):49-50
[学习目标]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文学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此间,苏轼所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两首词都被选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中,这两首词都是贬谪词。本节课通过解读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贬谪词,  相似文献   

14.
苏轼遭贬后,为什么不归隐?在贬谪期间又以什么思想战胜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本文认为,感激皇恩,受唐宋时期“中隐”思想的影响,以及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这是苏轼不归隐的原因。本文还从我国古代文艺美学出发,具体分析了孔子的“孔颜之乐”、庄子的“游世”思想以及禅宗的“随缘”思想使苏轼超脱了贬寓黄州、惠州和儋州的痛苦,使其人生境界上升到了天地精神的人生审美高度,从而建立起心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苏轼《蝶恋花》词约创作于贬惠的绍圣二年(1095) 秋。词中以“香草美人”寄寓了词人贬惠前后的感怀与识见, 含激愤于婀娜之中, 寄妙理于旷达之外。集情趣、谐趣、理趣于一炉。谐中寓庄, 似婉实豪、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16.
万露 《天中学刊》2005,20(1):74-78
苏轼将词的性质由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他把题材的取向从他人回归到自我,打破了旧的抒情程式和词的创作心理定势,又由于其本身的经历,他把宋代文人士大夫特有的心灵矛盾冲突纳入词的创作当中,并且成为其着力表现的对象。比之于其前的词作,我们可以发现,东坡词所表现的情感意向是多向的,他的生命存在状态是多元的,他在词里构筑起了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的心灵世界。从展示挖掘文人士大夫心灵世界的直面性和深广度来说,苏轼是词史第一人。贬谪黄州是他人生第一次大的挫折,是他整个人生尤其是其词创作的转捩点,也是儒道禅这几种精神力量在他内心纠结得最紧、矛盾冲突最厉害的时期,他的黄州词记录了这段贬黄时期的“不适-求适-适”的心路历程。较之于苏轼其他时期的词作,黄州词所表露出来的心灵世界的多层次性和生命存在状态的多元性更为特出、鲜明和完整。  相似文献   

17.
“以诗为词”。这是苏轼填词,变革词风的指导思想,历代评论家对它非议多于肯定。今天为学者们普遍赞扬,认为苏轼“以诗为词”,开拓了词的广阔境界,特标新风,把词的创作,引上康庄大道,抵制了绮艳柔靡的习尚,建立了辉煌的业绩。这些论说基本上是正确的。但考察词史发展和苏轼词的实况,又会见到历史的情况极端复杂,对“以诗为词”有关的另外很多问题,不能作简单片面的论断,应该详加辨析,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份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政治上虽失意,诗词创作却达到高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即是苏轼贬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可以看作一次心灵的体认,是心灵在精神家园的复归。同时,融入庄子"圣人"、"神人""、至人"的人生境界,以及禅宗"任运自在"的思想,使这首词超越了一般的即景之作,而具有了深沉的哲思。  相似文献   

19.
北宋王巩与苏轼等旧党人物关系密切,新党执政时,三次贬谪广西。经考证,第一次于神宗元丰二年贬谪宾州,寓居宾州三年;第二次于徽宗元符元年贬谪全州,元符三年罢还;徽宗崇宁元年,被列入元祐党籍,再贬广西。在贬谪广西期间,王巩与苏轼、苏辙等人书信往来,与全州朱氏兄弟相交游。有《王定国诗集》、《王定国文集》、《论语注》等作品,现均已散佚,仅留寓居全州作山水诗二首。  相似文献   

20.
苏轼贬琼期间整理和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其中包括《东坡易传》,该书主要体现了苏轼对《周易》的理解,《周易》也为苏轼指导自己贬琼期间的人生哲学。《周易》同人卦认为,同天下人首要在于君子正道,即要刚健、文明、中正。其次,需要分层次地"同人",力求心性倾同。苏轼贬琼期间能够做到中正诚同,实则是他坚持《周易》人生哲学的结果,也为他度过在海南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