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基础,生态哲学的悄然兴起预示着21世纪“生态时代”的到来。“生态时代”应具有新的心理健康观。在生态世界观的观照下,心理健康具有了新的内涵,即个体心理整体机能的良好状态,个体内部心理及个体与自然生态整体的动态平衡,个体的可持续性发展与“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辩证统一,这将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的研究领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完善高校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几年的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内容 ,也开辟了增强德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一、心理健康水平与德育效果的关系高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道德影响 ,使个体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以及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等等 ,较多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通过解除个体的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总结归纳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整合目前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的内容、方法、工作体制和保障机制上,提出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的理论观点,以期对高校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个新的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基础,生态哲学的悄然兴起预示着21世纪"生态时代"的到来."生态时代"应具有新的心理健康观.在生态世界观的观照下,心理健康具有了新的内涵,即个体心理整体机能的良好状态,个体内部心理及个体与自然生态整体的动态平衡,个体的可持续性发展与"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辩证统一,这将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的研究领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孙俊 《考试周刊》2012,(21):147-149
本文阐释了近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辩证思考了这些标准,得出结论:应该对各种心理健康标准理论进行系统科学的整合,取长补短;从实际出发,逐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标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心理健康标准。文章最后论述了心理健康标准与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ABC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建 《内蒙古教育》2003,(11):21-22,27
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某一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于该事件的解释认知的评价所引起。艾利斯常借助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的一句名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该理论被称之为ABC理论。在从事了三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学、讲座以及个体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一理论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信念,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摆脱无端的自卑对生命的束缚和莫名的烦恼对情绪的困扰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一、ABC理认在心理矫正中…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标准应注意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在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更加受到青睐。但多年来一直宣传和奉行的是个体的自我、个体的约束、自我实现与社会的适应。因为不少学者在博取或制定标准时不注重社会性或只注重了社会性的一个方面。本文从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社会性的两重性以及社会改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注重社会性。  相似文献   

8.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其过程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创生性对现代世界进行了解构和超越。文章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野,反思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缺陷,揭示了当下心理健康的哲学意蕴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旨,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实践建构了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整合研究是指在研究全程中系统考虑个体与群体、家庭与学校、内因与外因、心理与行为、问题与解决等多方面的条件、作用和效应,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理论依据、方法论原则、青少年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系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红 《教育探索》2005,(6):114-115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场涉及政治、经济、化等社会诸方面的转型.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全社会都面临着价值观念的重建和群体及个体心理的重构,心理健康问题在转型期便凸显出来。就宏观来讲,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就微观而言.心理健康问题则主要是一个教育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推进社会的顺利转型,并有助于重构转型后的社会及个体心理.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标准应注重社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健康在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更加受到青睐.但多年来一直宣传和奉行的是个体的自我、个体的约束、自我实现与社会的适应.因为不少学者在博取或制定标准时不注重社会性或只注重了社会性的一个方面.本文从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社会性的两重性以及社会改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注重社会性.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和行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在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概括与分析的同时,提出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调适心理技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内容,策略和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作了初步论述,以期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中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与传统心理学理论相比,更注重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种观点对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要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并具有优良心理品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标准是数十年来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概念界定模糊、混乱;理论派别多,标准不统一;重理论、轻实证;重西方理论的移植,轻本土化研究等。要使心理健康标准“殊途同归”,应该以系统发展观作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积极整合多学科及各理论流派的研究成果,争取“视域融合”;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反复结合,最终逐渐推进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标准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准则.本文综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近代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七种依据、两种思路与两种倾向,指出了目前心理健康测评的常见问题.并介绍了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全人教育模型",为心理健康测评提供了一种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17.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了解有关应对的理论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利于人们在应激状态下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提高个体应对挫折、承受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发因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文化观念、学校人文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体身心变化因素,并提出和论述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社会适应可以解剖为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和心理功能三个方面。分析社会适应的三个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回答三个问题:个体的社会适应是怎样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什么样的社会适应心理素质能够为心理健康提供保证?从社会适应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形成机制、保证条件和评价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化心理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文化心理通过教育积淀为个体心理,心理健康需要重视文化心理。中国传统教育重视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的构建,这使得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国传统教育对解决目前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