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学校海州古城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组两年来的研究情况。该课题研究让师生通过走进古城,了解家乡,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参与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能力,激发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激情,同时传承了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古邳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下邳古城旧址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学校依托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文化传承、文化育人"的工作,依托"下邳文化的综合学习研究"课程基地和4项省级课题、1个市级前瞻性项目,建设相应的场馆,开设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对下邳文化进行了梳理,着重研究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对与"下邳"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饮食习俗、遗址遗迹等进行综合探究,师生一起采访、记录、探秘,增强学生服务家乡的信心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我的家乡黔西县,位于水西河的上游,有一座中国彝族历史文化名城——水西古城。  相似文献   

4.
我爱古城西安,更爱古城之雪! 北风驾驭着一片片冬的精灵——雪花,又来到了我的家乡古城西安。 啊!雪花有濛濛飞絮的轻柔,也有点点晨露的晶莹,还有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校就校本课程的开发、规划和实施,使校本课程更好地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校本课程逐渐走向常态化等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我校实施校本课程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以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中心,以家乡的文化、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开放性、自主性为原则,让家乡文化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就我校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策略谈谈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一、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要依赖于领导及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常山战鼓"是正定古城民俗文化的代表,以学习"常山战鼓"的演奏为推手,探寻多种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模式,加强幼儿对古城文化的感知、了解和热爱,初步完成幼儿园传承古城文化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文化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主要资源。学校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加强了课程建构,开创了教学模式,调整了评价方式,实现了丝绸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结构优化、师生课程能力提升的潜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洁 《教师》2011,(36):40-4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因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将从师生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具体策略等几个方面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学习古城特色文化———常山战鼓的演奏活动中,以原创鼓谱儿歌作为推进的抓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增进幼儿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引导幼儿在儿歌诵读、操作游戏、搜集制作、实景观瞻、讲述绘画、敲击战鼓中,获得对古城古韵的感知和崇敬,获得对新城新貌的热爱和展望;使幼儿对家乡的情感建立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知到的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之上,使这种赤子之情更加真实和厚重,引发作为正定人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0.
"台儿庄运河古城,一个寻梦的地方!"源远流长的古运河文化、可歌可泣的台儿庄大战文化、缤纷多彩的台儿庄古城文化等,赋予了台儿庄运河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传承古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积极开展"古城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丰富了德育内容,拓展了德育空间,深化了素质教育,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数学史课程自开设以来,对中学数学及高等数学的研究越来越多,但针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却非常少。本文从数学史能够凸现数学课程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创造过程和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良好的科学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完善的人格等角度阐述了数学史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在教师课程权力研究上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涉及教师课程权力的内涵、构成要素、来源、特征、存在问题与优化策略等,深化了人们的相关认识。但相关研究也存在“学生立场”缺位、研究视角窄化、实证研究匮乏、权力划分空泛等不足。今后的研究应秉持“学生立场”、确立多学科的观点、加强实证研究、坚持权力细分。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凤凰古城为案例研究区域,以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研究了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的维度结构及潜在旅游者的感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包括旅游环境、地方特色与自然风光、建筑与古迹、居民友好、历史文化特色、休闲度假等六个维度,潜在旅游者对不同认知成分的熟悉度与认同度感知具有一致性。其中,潜在旅游者对建筑与古迹、历史文化特色的熟悉度与认同度感知较高,对旅游环境、居民友好的熟悉度与认同度的感知较低。本文研究成果将丰富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的实证积累并为古城景区旅游形象管理与市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体验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提出,顺应了我国课程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独特的作用。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亲历探究过程、学会及时反思、开展多元评价等方式为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不少,但关于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作用探讨得不多。文章从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层面入手,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我国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难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兴趣爱好单调,对特色课程需求不明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上,农村基础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要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必须立足实际发展农村特色教育,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本科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认为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据核心地位;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掌握实际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最后试图设置一个比较合理的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课程群,以期能够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课程论、系统论、方法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地掷球运动水平、传授地掷球知识为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来设计"体育与教育结合、体育与社会结合、体育与职业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体育课程模式。通过课程建设达到两个服务、两个实"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实现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现的目标。通过对本文的研究,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专业技术课程开发原则相对应,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发应遵循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原则。高职学生的社会生活素质是其胜任职业岗位及社会生活过程需要的主体机能,因而必须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素质养成出发,重新建构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