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在银波铅锌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矿区地质条件,进行了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岩体的失稳形式主要表现为岩体顺片理面滑落;(2)矿区巷道破坏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破碎带型破坏;第二种为片帮型破坏;巷道破坏主要表现为沿节理面或层理面的片帮和掉块,沿节理裂隙等弱面出现滑移;(3)总体上该矿山的岩体是稳固的;得到的结果能够为进一步的采矿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概括了工程区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危岩体的破坏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分别对各种破坏进行了稳定性计算,评价了危岩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贵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授课难题,引入PBL教学模式,旨在加强以学生为小组的团队合作以及对于各种工程实例的学习,通过成果交流展示及相互评价分析,为岩体力学课程建设案例库提供丰富有效的资料,提高学生利用岩体力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英文教学和专业知识的结合。该文总结了当前地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岩体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BOPPPS模型的培养方式和特点,提出了混合式岩体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验证。这种混合式全英文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为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可以为其他专业的全英文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岩体力学是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掌握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将传统基础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的能力。但是该课程传统的考试模式中闭卷考试的成绩占较大的权重,不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岩体力学传统考试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该课程改革实践的初步探讨,总结了几种有效的考试方法。在该课程的考试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对培养工程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靳锴  唐鸣发 《科技通报》2015,(3):123-127
岩体物理力学试验与参数选择是工程地质从定性判断到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设计的依据,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核心之一。以西南某巨型水电站为例,介绍岩体物理力学试验的方法及岩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原则,并将相关试验成果提供给工程地质人员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尚彦军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委员。研究领域涉及工程地质、岩石力学和构造地质等。近年来在风化岩结构力学、西藏东南部滑坡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岩体风化与文物保护、石油地下储存库工程选址,及现代施工条件下隧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等方面有创新,首次提出工程地质分区指标(EZI)、工程方案决策中综合适应性指标(CSI)、风化岩结构力学相关模型等,并得到一定应用。尚彦军通过压汞试验、粒度分析、三轴试验CT实时监测等方法和手段,系统研究了风…  相似文献   

8.
井巷工程地质是研究井巷、铜室、采场所在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评价岩体的稳定性,为采掘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工程地质资料,协助采掘部门拟定不稳定岩体的施工方案,避免由于工程地质条件不清而导致的事故,以实现良好的工程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矿井巷工程地质的任务、井巷工程地质预报、不稳定岩体的施工措施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岩土工程的发展将围绕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将融入其他学科取得的新成果。岩土工程涉及土木工程建设中岩石与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其基本问题是岩体或土体的稳定、变形和渗流问题。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  相似文献   

10.
方伟  何学宁  胡杰  戴斌 《内江科技》2014,35(8):76-77
北京周口店复杂的地质作用对认识和厘定该区丰富的构造面貌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太平山向斜南北两翼构造变形和变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房山岩体"的侵入作用是本区各种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来源,区内各种典型的地质及构造地质现象是岩体侵入作用的结果,离岩体越近影响程度越大,远离岩体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以白鹤岭铁路隧道岩体边坡为例,在垂直边坡面的4条剖面上采集了不同变形和破坏状态岩石中的16个定向样品,测定了流体包裹体迹面(FluidInclusionPlane简称为FIP)特征参数(包括FIP的长度、形态、连通性、闭合性、粗糙度、交叉性质等参数)与包裹体热动力学参数(包括FIP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均一压力、包裹体流体密度、流体包裹体成分和氧逸度等参数)。同时,将样品中裂隙分布的分形维数作为描述岩石变形破坏状态的定量指标,采用反馈式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这些分形维数与所选7个FIP参数的定量关系。分析表明,影响岩体变形和破裂的主要微观参数包括两个FIP特征参数(即粗糙度系数和分布密度)和两个包裹体热力学参数(即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和CO2-H2O包裹体均一温度)。由于岩体的变形和(或)破坏不仅可使FIP中包裹体成分泄漏、也会使FIP迹面特征参数和包裹体热动力学参数发生改变,因此,岩体边坡中流体包裹体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岩体变形破坏过程与边坡稳定性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亮清  梁烨 《今日科苑》2006,(6):I0024-I0024
传统的岩体力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岩体力学是一门集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在岩体力学教学中,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探讨案例教学在岩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软岩体煤矿开采时会对巷道产生破坏影响,从而给煤矿带来安全隐患,笔者根据软岩体的力学特性,分析巷道变形破坏的力学机理;利用支护体系的支护原理,对煤矿的巷道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并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当中,岩体检测技术始终是需要重点领会、重点掌握的技术。为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岩体检测技术的灵活应用,本文重点对大坝基础岩体以及高边坡岩体质量检测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岩体检测技术当中一些相关重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进而提高我们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九龙洞危岩体为工程背景系统的阐述了危岩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设计的基本思路.即首先在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危岩体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其中重点调查层面及节麦蚜裂隙与基座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首先运用赤平极射投影对危岩体可能的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可能换稳的危岩运用相应的刚体极限平衡理论进行定量计算;最后,综合危岩地形地质特征与计算成果,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隐伏岩体预测的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伏矿床的预测是地质勘查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在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许多隐伏的金属矿床与隐伏花岗岩体有直接关联,我国地质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隐伏岩体预测的研究,提出了地球物理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以及遥感等方法,并成功预测发现了一批隐伏矿床。本文对近些年来隐伏岩体预测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展望多学科交叉、不同理论方法结合渗透和工业化将是隐伏岩体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燕  易萍华  时宁 《科技广场》2012,(3):145-149
工程岩体分类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专家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岩体的工程性质,并根据其工程类型和使用目的对工程岩体进行分类。本文主要通过实例来介绍RMR和Q分类系统,并分析两类分类系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松软破碎岩体中开掘巷道,由于地压大,围岩强度低,稳定性差,给掘进和支护增加了难度,常常发生巷道严重变形、破坏,需要反复翻修的情况,既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严重地影响矿井建设和正常生产。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勘探技术和采煤技术的发展,采场正在逐渐向井下深部延深,而越往矿井深部地压越大,围岩越难维护。以上均存在松软破碎岩体中巷道支护的问题。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伍法权研究员,长期从事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知名的工程地质专家。他建立了“统计岩体力学”理论,提出了裂隙岩体的结构统计理论和参数模型、统计断裂力学本构模型、统计断裂力学强度判据与破坏概率理论,以及断续裂隙网络岩体水力学模型,为裂隙岩体的力学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受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委托,牵头完成了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规划。他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20.
杜留记  范云侠 《大众科技》2005,(10):196-197
文章通过对坝基岩体发生滑移破坏的分析,提出了对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研究的方法,阐明了块体力学分析法在该领域中的作用、缺点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