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老龄化垃圾渗滤液氨氮(NH3 -N)浓度极高,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本研究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处理老龄化垃圾渗滤液,动力波吹脱法去除NH3 -N,Fenton氧化法去除生物难降解化合物,A/O型SBR法去除生物可降解成分,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动力波吹脱-Fenton-SBR 组合工艺。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正交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实验参数。结果表明,经动力波吹脱-Fenton-SBR组合工艺处理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其出水COD 和NH3 -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6.67%和97.98%。相比现有的诸多工程实例,本研究提出的组合工艺处理成本低至45.95 元/ t,处理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污染严重的废水.本文针对江苏镇江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探索PAC和PFS两种混凝药剂进行混凝对该废液的处理效果,实验研究发现:在渗滤液酸碱平衡体系被打破的点(pH为4.5左右和11.5左右时),混凝效果最好;PFS的混凝效果要优于PAC的混凝效果;在PFS投加量为2200mg/L,PAM投加量为40mg/L时,可获得50%左右的COD浓度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在概括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来源和特性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状况及主要的处理方式,重点探讨了现阶段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技术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4.
实验表明,采用零价铁法工艺,利用金工下脚铁屑处理露天垃圾倾倒场垃圾渗滤液,可在有效消除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毒害重金属的同时,提高其可生化性,减少CODcr、色度、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含量,降低其进一步净化处理的负荷。经正交试验优化得实验条件下适宜的处理条件是pH值4.0,反应时间10h,铁屑投加量120g。处理效果为总磷去除率98.0%、色度降低率96.0%、COD去除率71-3%、氨氮去除率为1414%。  相似文献   

5.
化工废水存在有机物浓度高,含盐量大,常规工艺难处理的问题。为了减少后续水处理系统处理难降解物质的量,增加其可生化性,将活性炭负载铁进行改性,从而实现提高活性炭的催化性能。通过对比不同工艺对化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当改性活性炭投加量2 g/L,臭氧投加量2 mg/L时,反应60 min后改性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后BOD_5/CODCr达到0.304,可生化性提高了90%以上,利于下一步生化处理。实验表明,催化剂的性质稳定,多次使用后催化效果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6.
臭氧电晕协同处理有机实验室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压电晕和臭氧联用的方法来处理有机实验室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在最佳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对高浓度苯胺废水进行处理。当降解时间为60 min时,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苯胺废水CODcr和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0.1%和63.2%,且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因此,电晕和臭氧联用也可作为一般废水处理的前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
漯河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厂采用"混凝沉淀-A/O-MBR-NF/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该工艺日处理200m3垃圾渗滤液,出水水质满足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本文介绍了该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总结分析了工艺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浓度垃圾渗滤液对泥鳅红细胞微核、核异常及异形细胞影响的研究,以监测垃圾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诱变性。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能诱导泥鳅红细胞产生微核,异常核和异形细胞。在处理浓度范围内,随着处理液浓度的增高,泥鳅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异形细胞率均升高,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用蒸馏水作对照处理,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说明垃圾渗滤液对泥鳅红细胞有很强的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水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对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分析,及对垃圾渗滤液环境污染机理的探讨,分别采取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新产和存储老化垃圾渗滤液进行分析测试,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超标严重,其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极高.在分析垃圾渗滤液水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处置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开设实验室废液处理综合设计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实验室废液回收列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题,通过学生综合设计实验对各类无机废液进行简单有效的处理和回收。总结了实验室废液处理综合设计实验教学的组织和运行模式及各类无机废液的回收处理方法,最大限度降低了实验室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组成和性质基础上,分析了填埋时间、填埋工艺、填埋方式、填埋场运行管理方式、气象条件等因素对渗滤液性质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渗滤液可能会引起的环境危害及污染现状,并建议针对渗滤液特性进行处理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人工湿地,在污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特点和垃圾渗滤液特征,简要介绍人工湿地净化渗滤液的机理、处理效率和优缺点,并针对人工湿地在处理渗滤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减缓措施.为人工湿地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是主流处理技术,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联合工艺、多级生物联合处理工艺、多级物理化学联合处理工艺是应用较为普遍的联合处理工艺。下一步,研发和优化各类物理化学技术、高效生物处理技术是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开发易于运行管理又达到排放标准的新型集成式联合处理技术,降低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费用及其日常运营成本,是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特征和处理方法,总结了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流量小且不均匀、水质变化大等特征,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效果明显,可达GB16889-1997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对渗滤液的准好氧性填埋、渗滤液循环及其进入污水厂处理等方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绿色环保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处理实验教学中回收Cr3+废液的方法。实验制备了MnO2改性麦饭石,并用XRD和SEM表征其结构;设计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改性后麦饭石对回收Cr3+废液的吸附作用;考查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在最佳吸附条件下的吸附率达到96.2%的结论。该创新设计实验综合了多个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助于低年级本科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拓展专业思维视野、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为践行科教协同育人理念,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环节,该文设计了抗体芯片应用于真菌毒素多重检测的综合性实验。基于竞争反应模式,通过设计抗体芯片布局和配套装置,同时制备真菌毒素完全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物,经优化相关反应条件,最终建立了可实现真菌毒素多重检测的抗体芯片技术。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实现对4种真菌毒素的同时定量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此综合性实验将病原微生物中真菌毒素的防控需求与免疫检测技术研究热点相结合,可在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提升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与传统验证性实验相比,融入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将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和激发其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助力综合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的技术现状,总结了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系统常用的组合工艺,并对相关工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是近几年出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通过其中的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床体的协同作用,达到对渗滤液中污染物质的有效去除,其结构与功能决定了其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上的优势.国内外的应用实例显示了其处理效果,同时也反映了对进水的要求,在进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相应的预处理,达到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浓度难生化降解中药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浓度难生化降解中药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初级混凝沉淀-臭氧氧化-二次混凝沉淀-SBR法工艺处理中药废水.试验结果表明,以两次混凝沉淀和臭氧氧化作为预处理可有效提高中药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整个工艺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出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分别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