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名篇中的名篇,一句“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已经尽显其文学价值。我要说的是,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际,我们吃惊地发现这首词原来是一个惊世大预言!苏东坡早在927年前就精确地预言了我国航天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这说明苏东…  相似文献   

2.
棚缴老师:“但是”是什么意思颜 学生:不知道。师:“但是”是转折词。转折是什么? 拐 家 。是 从道 就 我知 折 次-。刁 叫O: 了不 转 卜 每 旷.︶.j 句/到生 师 造 生 就老—学 老 * 学 *:。卜︵。︶。是︵、是 ?「「工 古代文学课上,教授 正在讲析宋词。忽见一 学生在打瞌睡,便将他叫 起来道:“你试着评析一 下苏东坡的词。”该学生———— 两个酒鬼喝酒。其中一个已喝醉了,口齿不清地说: “现……现在我··,…看什么东西都是双……双层的……” 另一个急忙掏出一张50元的钞票说: “记住——这是我还你的100元钱。”欢…  相似文献   

3.
从词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明代词学是“曲子本位”思潮的回溯,以“主情近俗”为特征,这是词学史自身发展的逻辑决定的。它在词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为人重视却很重要的转折环节。  相似文献   

4.
“只有名花苦幽独”──从东坡咏物词看其孤寂感张承鹄一众所周知,苏东坡的情感性格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苏东坡的情感性格究竟有哪些主要主要特征呢?其实质又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词学家们或论之以“豪”,或论之以“旷”或“狂”。“豪”即豪放。对“旷”和“狂”,...  相似文献   

5.
陶秀琪 《中国德育》2013,(20):54-55
在数千年的湖北黄州,一位旷世奇才在那里生活了四年,文学创作登上了高峰,开辟了豪放词风,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一词二赋”,留下了书法代表作《寒食帖》……这位奇才是苏东坡。苏东坡的诗、词、文、书法、绘画堪称“五绝”,留给后人丰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现行五年制语文课本中的一年级“看图学词学句”这部分教材,是按照直观——抽象——实践这一规律编排的。在“看图学词学句”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从图入手,形成词句概念“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插图,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体的客观事物紧紧地结合起来,从而巩固所学的生  相似文献   

7.
作为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体”包含着“体裁”、“体制”、“风格”等多种含义。词学领域使用“体”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纷繁芜杂,这对于我们阅读词论词话有消极影响。因此,梳理“体”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研究词论词话著作。  相似文献   

8.
一前年,在《光明日报》上,对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词)展开了争论,最后似乎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对苏东坡《赤壁赋》的理解,虽然没有展开那样公开的争论,但分歧也是不小的。甚至比对“中秋词”的争论更大。《赤壁赋》和“中秋词”是苏东坡文库中的瑰宝,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皎皎之作。为什么理解上的分歧,竟如此之大呢?是真如歌德所说的“优秀作品,无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对稼轩词“好之尤笃”的首要原因在于他对辛弃疾人格的认同和景仰,在于两人的性情与襟抱相近。稼轩词研究不仅是他词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而且成为他建构自己词学思想的有力佐证。他对稼轩词的研究是一种认同式的接受,这既宜于较为客观地把握稼轩词的本色特性,也易于走向一种穿凿比附、难以周全的解读误区。  相似文献   

10.
苏辛词的关系是词学批评史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论题,自南宋进入词学批评视野始至近代约七百余年的接受历程中,涉及到苏、辛词体派上的承继关系、风格意境异同、词史地位诸方面;由于时代社会背景的不同,词学观念、理论宗尚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在不同的词学批评者和词派那里皆代有不同。与这一“接受之链”的嬗递过程相应,词学批评史的若干建构特征亦由此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1.
苏轼、李清照均为宋代一流的词坛大家,二入在词学批评领域也都有极大影响。自苏轼不满柳永词而提出“自是一家”的口号后,李清照又在批评苏轼等人的基础上提出“别是一家”说。这是二人词学主张的核心。探讨东坡、易安词学主张和审美理想的异同,从“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比较分析中入手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这虽不能包含二人词学主张的全部,但对于我们更客观地理解把握他们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起苏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人们便会很自然地想到“豪放”二字。但是,仅仅从“豪放”风格出发,研究这篇杰作,只道出其然,而未道尽其所以然,未免难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其应有的艺术价值。这首词之所以被世人公认为杰作,是因为熔景观美、情真美、气质美、音韵美于一(?)集美之大成,它是苏东坡文理自然就是美的美学思想一个结晶。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的艺术美的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词学总是将词分为“豪放”“婉约”二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提法正不断地面临着困境,用风格去涵盖内容本就是不科学的。本文以“边塞词”为研究对象,既是对传统研究的补充,也是词学研究的一种深入  相似文献   

14.
研究是探讨、探索的意思。英语中的研究与学习可归纳为一个词,就是STUDY。研究是学习的一个升华过程,是指在某一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儿童英语教学是“教”和“学”的完整体,它既是“教”的过程,又是“学”的过程,广大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教”与“学”才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名人书趣     
抄书 北宋人朱载拜见大文豪苏东坡时,发现他在专心致志地抄《汉书》,就惊讶地问:“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着抄吗?”苏东坡摇了摇头:“不!我学识还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  相似文献   

16.
预言悖论是关于“知道”的严格意义的逻辑悖论,在当代悖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诸多名称中,“预言悖论”这一名称更好地体现了该悖论的本质。博弈论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较为恰当地揭示并刻画出预言悖论中所包含的关于认知主体的意图和行动的语用成分,因而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记单词前,首先要清除掉心理上的障碍 不要把记单词看成是一种负担,无味、没趣,而要积极主动地去记单词,同时要放松自己。 二、学习一个新词时,可以把相关的一些词放在一起来记 我们常说“学一个词不如学一堆词”。如学“sunny”一词时,可再举出许多类似的词,sun-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电磁波的发现”一节,介绍了“赫兹的电火花”实验.该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一个伟大预言——空间可能存在电磁波,把天才的预言变成了世人公认的真理,并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教材在“做一做”栏目里还介绍了“捕捉电磁波”的实验.笔者认为做好“电磁波”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有助于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和肯定了苏东坡是第一个使世人认识惠州,第一个较为系统地把中原文化传播到惠州的人。而现在,“苏东坡”三字仍在惠州的山水和诗文中广为传播,这是惠州文化中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20.
陈颖 《云南教育》2004,(19):54-55
“识字学词学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主要课型。本册要求学会370个生字,其中的129个生字安排在“识字学词学句”中完成。这部分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但不孤立识字;二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是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四是把识字与学词、学句融为一体。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