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雪飞 《图书馆论坛》2005,25(5):232-234
对《目录学教程》一书的作者队伍、内容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揭示这部书对目录学发展的时代内容的总结和在建构现代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耿文光的目录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清代目录学家耿文光的生平、著作和目录学成就.分析他的"读书目录"的内容和特点,指出他在清代目录学家独具特色的贡献,以及他的经验对于当代目录学研究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录学复兴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站在当代科学的新视角,对我国古今目录学的内容、性质、特点、成就与问题做了梳理与总结,重点探讨了当代目录学复兴战略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炯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2):126-127
指出我国当代目录学著作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在出版时间和出版内容上明显滞后以及形式不够生动、新颖等现状,认为其中既有目录学教育体制和出版发行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目录学家和目录学工作者的主观原因。提出设立目录学研究基金、推出个性化的目录学著作、争取多个领域分工合作及培养目录学接班人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理论体系的阐释、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形成的重要特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目录学范围大大扩展,对数字时代目录学的理论体系需要进行客观分析和研究。该文在形式方面从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多层、有序的静态特征和面向学科环境和实践开放的动态特征来分析,在内容方面从理论内核、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学科环境,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联来讨论,以对数字时代的目录学理论体系进行呈现。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专科目录学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成发 《图书馆》1994,(6):38-41
文章主要根据1949~1993所发表的有关专科目录学研究的268篇论文,对40多年来专科目录学的研究概况、研究内容、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态势等予以全面评述。  相似文献   

7.
目录学是一门应用价值广泛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力量的发展以及信息数字时代的来临,目录学所基于的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内容。展望其发展趋势,数字目录学作为一个崭新的分支,必将引领目录学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目录学的时代性与当代中国目录学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论述了目录学的时代性表现、成因与内涵,并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分别从发展阶段、学科意识、理论建构策略、价值取向、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发展动力与发展方向等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国目录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目录学今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目录学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历程,阐述了时代赋予目录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微博与图书情报服务空间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经验和价值,对图书情报服务空间的新拓展,开启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新空间和新视角,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我们要借用微博的成功经验,更有效果的、更有针对性的,尤其是在"阅读导航"方面开展图书情报服务工作。为此文章主要论述四个问题:微"概念"与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新"思路、微"信息"与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强"互动、微"平等"与图书情报服务工作中的"大"精神及微"交流"与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速"传播。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丛书、多卷书的定义、特点,总结出丛书、多卷书的分类方法,即丛书分类以"分散处理"为主,"集中处理"为辅,多卷书分类以"集中归类"为主,"分析分类"为辅.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界"以人为本"研究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介绍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及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并就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以量化的方式描述了我国图书馆界“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图书馆研究的状况和成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本概念语义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概念在西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在当代多学科的语用环境中呈普适化趋势。因此,文本概念语义规范具有消除文本术语语用失范的重要意义。当前文本概念语义规范研究的重点是:文本与文献化信息、客观化知识的概念整合,文本与文献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正确区分本体论文本与认识论文本,科学建构符号学意义上的文本范畴和语义意义上的文本范畴。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15.
为公共图书馆辩护——“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之我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公共图书馆没有贵族化,对其工作应予公正评价。不要把为大众服务与为生产、科研服务和开展特色服务对立起来。图书馆经费短缺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图书馆精神”是应该永远发扬的。中国图书馆员是发扬了“图书馆精神”的。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有缺失,但不是主流。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6.
将买断式藏书转变为租赁式藏书,动态地提供高效、优质的读者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将一些文献进行数字化长期续存,可以使图书馆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与利用,有效的解决图书馆“藏”与“用”之间的矛盾。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7.
“接受理论”是研究读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从“接受理论”角度看 ,读者是图书馆系统中不可分割的要素 ;读者对图书馆“系统质”特征有重要制约作用 ;读者在图书馆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接受、反馈、求新和开拓 ;读者的期待值应作为图书馆系统的重要调控依据。参考文献 3。  相似文献   

18.
高教资料的共性与特性注定了它是图书情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种种缘故,它一直被弃忘冷落而遭遇种种"非礼",致使大好资源生生闲置与白白浪费.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切实更新观念,确定"回归"方略,以消除人为的"弃忘"阴影,实现高教资料的资源共享.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19.
从边缘到中心:信息管理研究的学科范型嬗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学科范型的嬗变存在内在理路和外在理路两个路径.从内在理路看,欧美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走的是模拟"社会学"等实证社会学科的路径,中国走的是模拟"历史学"的路径.从外在理路看,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信息管理领域学科范型的转变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学科范型转变的内在理路与外在理路并不可以截然分开,外在理路往往需要通过内在理路起作用,学术共同体的数量与质量是决定内在理路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学科制度本身也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再生产的机制,如果学术共同体觉得学科范型的转变危及自身的生存,不管是外在理路还是内在理路都会遇到学术共同体的阻断.目前,信息管理领域情报学的一支独秀,已经危及到图书馆学、档案学的生存,这些学科在情报学化的同时,也在酝酿新的发展方向,统一的信息管理学的诞生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精神”的科学解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公共图书馆精神”是近代图书馆活动中提炼出来的职业道德基础之一。机械地移植外来的社会文化制度,仅从字面上理解公共图书馆精神,是导致我国公共图书馆活动缺少社会认同的主要原因。需要把公共图书馆活动和相应的社会文化制度放到相关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认识这一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运作模式,进而科学地解读“公共图书馆精神”和社会文化制度,为图书馆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个理性的基础。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