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法治和德治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期人们的道德需求三个方面谈对"以德治国"的认识,并提出当前实施以德治国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法治和德治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期人们的道德需求三个方面谈对“以德治国”的认识,并提出当前实施以德治国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用制度管住权力,用法律捍卫权利,司法是正义的最后防线,法律权威高于其他权威。以德治国是治国理政的方式或手段之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依法治国需要道德建设先行,依法治国的运行需要道德支撑,法治的完善离不开道德的补充。另一方面,法治对德治具有规范和促进作用,道德建设法制化是德治焕发生命力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可以相互结合,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不能相提并论。如过分强调以德治国必然影响依法治国的主体地位,"一体多元"结构的法治秩序应当坚持依法治国与道德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把人格建设放在了首位,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是以德治国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吸取我国传统道德人格和西方道德人格中积极的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此进行现代道德人格的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促使现代道德人格的建立,从而实现以德治国的目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依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治国方略。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是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性、综合性、全局性的伟大工程。必须强化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思想理念,构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共同目标,探索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本方法,使“以德治国”方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作为创新的体系而展开的 ,德治体系的创新要体现先进性与广泛性、新型道德与传统美德、吸取人类优秀道德与抵制错误腐朽道德、革命道德与道德创新的有机结合 ,建设以德治国的创新体系包括道德规范体系与道德实践体系建设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林效廷 《教育科学》2002,18(4):14-16
教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学校德育是实施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以德治国为学校德育创造了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把以德治国的方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对“以德治国”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安邦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德治国”思想的丰富内涵包括对道德在规范中的地位作用,“治国”层面的道德建设,以什么“德”来治国,“以德治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定位以及道德建设发展诸问题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对“以德治国”的产生背景作了理论思考,分析了传统“德治”思想对于今天道德教育的启示,指出变革目前缺乏道德和理想的社会现实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求,并简要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过程,从而得出了“以德治国”思想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国进一步开放改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法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道德对实施法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以德治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在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实施“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核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西方"民主、平等、博爱"思想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理性与诗性兼备。其启示有三:公民权利意识教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的前提;法治教育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适当的公民教育方法是保障公民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儒家"塑造个人理想人格"的直接目标及"培养治国安邦贤才"的终极目标与大学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政治精神相契合;儒家德育的"仁爱观"、"中和观"、"自强观"可丰富高校精神文化的人本性、和谐性和进取性;儒家的"思学观"、"践行观"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美德主要内容的梳理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修身、齐家、处世、治国几个方面,将中国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梳理为20神精神,并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研究。作者认为这20种精神实质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高尚的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具体规范,正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是湘楚文化的杰出代表、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启蒙家。他的道德人格,从本质上讲,是属于以仁为核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内容的道德范畴,其亮点就是当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家庭、国家、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主宰力而受制于异族时所具有的民族主义、艰贞之节和纯实之操。这三者铸就了他人格的崇高与伟大,给现代道德人格培养的启迪,一是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二是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承担感;三是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  相似文献   

16.
论终身道德学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通过人生问题的历史性解决,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准则,实现自我的道德超越,追求真正人生价值实现和人格完善的学习历程。终身道德学习可通过制度性成人教育的道德教育、社区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教育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范畴,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范畴,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要实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紧密结合,一是要全面深入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二是要在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努力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三是在法律与道德建设实践中,自觉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联系起来;四是要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在“人治”、“德治”、“礼治”、“法治”等不同思想的长期整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礼、法相结合的治国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依法治国思想占有主导地位。历代统治者把加强法制建设作为依法治国的前提,把奉公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把秉公执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这些,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校”是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德治校”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要突出师德建设,要构建网络德育的新体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汉代思想家对治国方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设计的方案是德教为主,刑法为辅,这一主张为统治者所采纳,因而对汉代政权的延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治国方略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治理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