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与特点,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来自广东农村的651名中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均分最高,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均分最低;(2)农村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在年龄、任教学段、学历水平、职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农村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在教龄、婚姻状态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主观幸福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流动教师的测量研究发现:流动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呈左偏态趋势分布,且上位、下位、外溢三种不同流动模式对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当前教师流动中选派的针对性、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教师流动的强制性等是影响教师流动中的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应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当代教师的特点来设计中小学教师的流动机制,以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并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2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探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均与对健康的担心呈负相关,但都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它各因子均呈正相关。总体教学效能感能很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为研究工具,选取536名江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广大教师对其目前的生活质量持较为满意的态度;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总体上没有差异;总体上,已婚教师的幸福感水平高于未婚和离异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月薪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最高;身体状况越好的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们最近对当地700名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内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尤其是高中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最低(82.59±12.93)。其主要的内因有经验不足、自我效能感低、时间管理能力弱,主要的外因有经济收入的吸引度不高、有经验教师的引导不足、专业指引欠缺。对此,通过教师自身加强反思与学习、发掘优势、合理管理时间的方式来增进主观幸福感,另外,在经济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在组织管理上通过为他们打造有力的团队、创造更多机会和平台等措施,提升高中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小学聋哑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和SWB自编量表对广东和广西490名中小学聋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当前中小学聋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结论 心理健康是影响中小学聋哑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积极开展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对提升聋哑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教学素养、工作压力、主观幸福感问卷对中小学教师1985人进行调查,探讨教学素养、工作压力、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学素养与工作压力具有负相关,学生观、教学组织对工作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具有负相关,职业因素、组织因素、自我因素、学生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一方面直接影响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教学理念、教学技能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对于丰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内容,加深对教师这个群体的关注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目前国内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从教师主观幸福感测量方法、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成果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研究应考虑测量工具可靠化、研究模式深入化、研究方法纵向化。  相似文献   

9.
<正>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与教师的生活和事业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若感到幸福,既能增强自身的教学活动,又能应对学生的情绪情感,给予学生良好的社会支持。因此,重视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增强教师的幸福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教师幸福感的实证研究开始兴起,在一篇综述中,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作了回顾。他总结了气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也回顾了高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的相关特征。此  相似文献   

10.
所谓职业幸福感,是从业者对于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一种积极的评价取向,是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和获得认可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主观情感体验。它对于从业者的工作热情和在工作中所能表现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的高低甚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目前,种种客观因素在影响着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据有关数据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168名城市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城市教师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与幸福行为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偏低;(2)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3)教师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幸福行为表现存在显著相关,人格特质因子能部分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受和幸福行为表现;(4)教师幸福行为表现能部分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根据研究结果,城市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应注重教师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及关注教师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农村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农村基础教育的重任,关注他们的教育幸福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育幸福感不强,并从社会地位体验、职业环境体验、身心健康体验、学生成长体验和专业发展体验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幸福感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城镇教师为总体,对某市251位教师开展了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采用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调查中除了验证常见人口变量对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考察了住房面积、月收入、职称、教龄这些反应教师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的指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该地区城市任课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全国城镇居民一般值;教师主观幸福感正相关于住房面积(P<0.01);教师的婚姻状况、所在学校、薪酬、住房面积变量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与变动趋势。提升教师幸福感,以教师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应首先改善教师日常生活条件,建立与教师人力资本特征相符合的薪酬制度,组建创新科研团队推动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成长,实行人性化的快乐管理。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对45位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和57位无编制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指数。结果表明,总体上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都不高,虽然都是积极正向的,但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要显著高于无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在知足充裕体验、目标价值体验和自我接受体验这三个具体维度上,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显著高于无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无论是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还是没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主观幸福感指数都非常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编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对广州市139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水平处于一般和比较幸福之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担任班主任、职称和收入等背景条件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教师们普遍认为职业收入、同事关系、工作环境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政府和学校应从提高教师收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结果表明:小学教师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已婚教师的正性情感显著高于未婚教师;在负性情感上,25岁以下的教师得分最低,46岁以上的教师得分最高;不同收入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学历越高负性情感越低,主观幸福感越高.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具有高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总结了国内关于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运用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不同教师群体的不同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原因,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徽省高职院校中随机选取了7所院校的581名教师为被试,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较高,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其主观幸福感总得分都显著高于常模分数。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部分年龄段方面差异显著;在是否担任辅导员、所从教学校的示范等级方面差异边缘显著;在不同性别、学历、职称、教龄、婚姻状况、收入状况上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24所高校560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前广东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大多数教师较多使用成熟的应付方式;不同性别、教龄、任教专业类型、职称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及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而非成熟的应对方式则有碍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特教教师健康行为、评价性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究评价性支持的中介机制,采用健康行为、主观幸福感、评价性支持量表对四川、重庆地区256名特教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特教教师健康行为、评价性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特教教师评价性支持与健康行为及其两个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特教教师评价性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及其两个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特教教师健康行为及其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其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3)特教教师的评价性支持在健康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