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背蟾蜍消化道胚后发育的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酶学方法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nch)消化道胚后发育(26~39期)的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活性大小为:胃>食道>十二指肠>回肠>直肠.淀粉酶活性大小为:回肠>十二指肠>直肠>胃>食道.脂肪酶活性大小为:回肠>十二指肠>胃>直肠>食道.蛋白酶的活性以胃中最高,淀粉酶和脂肪酶则主要分布于肠道.在花背蟾蜍消化道胚后发育过程中,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呈升高趋势.表明消化酶活性的变化与消化道结构的逐步完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基因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采集食管上皮细胞标本;并收集本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51例.分别采用COX-2 mRNA原位杂交技术、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对COX-2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及不同分化的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OX-2在食管脱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随异型性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在可疑癌及癌细胞中达最高(FI=1.54±0.27);COX-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以高分化鳞癌中最高(FI=2.64±0.64),原位杂交显示其阳性率为100%.而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随分化程度的降低明显减少,在低分化鳞癌中FI=1.51±0.27.原位杂交结果也是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率显著减小,在低分化鳞癌为38.5%.研究还发现,在癌旁上皮中COX-2含量及阳性率也较高(FI=1.73±0.35,阳性率100%),而切端上皮无COX-2表达.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其阳性率比原位杂交结果稍低.结论COX-2表达在食管上皮早期癌变进程中异常增高,COX-2检测可以作为食管上皮早期癌变的分子标志.并有可能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对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  相似文献   

3.
瓦氏黄颡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光镜技术对瓦氏黄颡鱼的消化道和消化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黏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U形,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粘膜也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相似文献   

4.
类癌是1907年由Obernodrfer氏发现小肠肿瘤组织学类似癌瘤,而临床经过良好的病例加以命名的。近年来就病理、生化学的研究表明类癌在临床上可出现面部潮红、腹泻,支气管哮喘等所谓的类癌症候群及一些内分泌变化,如产生①血清素(Serotoninc 5—HT)②组织胺(histamln)③微血管增渗酶(kallikrein)等而成为一种功能性肿瘸。类癌的好发部位是支气管、胃、回肠、阑尾,直肠,少数发生在胰、胆囊、睾丸、卵巢、会厌。类癌在消化道粘膜下1/3的腺管底部有Kulchisky细胞,即包括嗜银细胞之argentaffin细胞的原始细胞。最近,一些研究表明,类癌有部分腺管形成及产生粘液,而且在细胞内有少量的脂肪及粘液,认为这些是胃腺上皮的由来。但是,类癌肿瘤组织的发生尚没有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搞清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组织器官的结构特征,为动物学研究和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利用组织学方法对毛腿沙鸡的肺、肝脏、胰腺及消化道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主要由各级支气管及其周围的呼吸毛细管组成,肺房围绕三级支气管呈辐射状排列,呼吸毛细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肝小叶分界不清且不规则,围绕中央静脉,肝细胞2~7个成团或两层肝细胞组成不连续的肝细胞索呈放射状排列.消化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各部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不同:食管粘膜为复层扁平柱状上皮,胃、小肠和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管壁皱襞的形态、腺体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背角无齿蚌消化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背角无齿蚌消化系统的组织解剖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消化道各段和消化盲囊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消化道各段基本上是由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构成,消化盲囊是复管状腺,有分秘细胞和吞噬食物颗粒的细胞,外唇瓣内侧及内唇瓣外例的上皮呈锯齿状突起结构,并且有纤毛。  相似文献   

7.
味蕾是味觉感受器:正常人约有1万个左右。它是一卵圆形小体,是由特殊上皮细胞——感觉上皮细胞组成,形状很象含苞欲放的花蕾。主要分布在舌面的轮廓乳头、菌状乳头的上皮内,而在软腭、口腔和咽部粘膜的表面也有广泛的散在的分布。味蕾的基底位子上皮基膜上,外端窄小可达上皮表面,有一小孔开口称味孔。味蕾由味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15个月季品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表明,月季品种间叶表皮细胞的形态差异较大,从四边形到多边形和无规则形均有发现,垂周壁式样为上表皮平直至深波纹形,下表皮为浅波纹或深波纹;气孔器多分布于月季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器的排列形式多为无规则形,少数为辐射形,气孔器形状多为长椭圆形,少数为宽椭圆形,气孔器外围角质层纹饰多呈明显环状外缘,保卫细胞两极呈现角质区不同程度加厚.比较不同类型月季品种的叶表皮形态发现,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类型和形状、保卫细胞两极特征在不同类型月季园艺组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可作为不同园艺组月季品种区分和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珠颈斑鸠消化系统形态学及消化道pH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实验于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以12只成年珠颈斑鸠(9♀、3♂)为对象,研究了消化系统形态学参数及肠道pH值。结果发现:成年珠颈斑鸠平均体重162.50±3.51g,平均体长279.38±7.00 mm,雌雄斑鸠外形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珠颈斑鸠消化器官包括消化道(喙、口腔、咽、食管、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和消化腺(肝脏、胰脏),除雄斑鸠食管、十二指肠和肝脏左叶重量显著(P<0.05)大于雌斑鸠外,其它各消化器官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珠颈斑鸠消化道大部分呈酸性,肌胃pH值最低,为2.84±0.10,小肠段pH值随着肠段后移逐渐升高。结果表明:珠颈斑鸠消化道特征与其食谷性和生态类型相适应,在人工驯繁条件下,提供适合其消化道特点的饲料类型将更有利于其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0.
试验应用60只成年皖百白鹅(公母各半),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皖西白鹅消化系统消化腺主要由肝脏和胰腺等器官组成,肝脏分左叶和右叶,右叶较左叶大,左叶重平均约72.07±12.G7克,右叶重平均约94.79±18.21克,胆囊呈长椭圆形,位于肝右叶脏面。胰腺位于十二指肠降支和升支之间的系膜内,分背叶和腹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