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古人创造了"心灵手巧"这个成语,就是把动手和思维联系在了一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与手指的灵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手指活动越多,动作越精细,对大脑的刺激就越丰富。而相应的大脑的兴奋程度越高,又能更有效地调节手指的活动,提高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因此,幼儿的手和手指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衡量其智力水平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美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例,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空白和利用空白进行教学的途径和方式,旨在推动教学波澜,培养学生思维和想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陈顺成 《现代语文》2006,(5):106-108
"制定"和"制订"使用情况较为混乱,与现行辞书对二者的界说不无关系."定"、"订"在本义和引申义上都不相同,与"制"结合后,"制定"和"制订"二词的语法功能无异,意义却是泾渭分明.近代,"制订"误用为"制定",二者渐混.应该从意义角度对二者的使用条件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说"三"道"四"     
"三"和"四"是普通数字,但它们不仅具有一般的数学和语言学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三"和"四"与我国古今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真挖掘其文化内涵,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认识两个女生,都是我的师妹。一个是“毕婚族”,一个是“剩女”。“毕婚族”的家境不是太好,大学四年的学费,都是她一个人靠做四、五份兼职赚回来的。所以,今年还没毕业,她就和男友匆匆去办了结婚证。“剩女”是一名部门经理,有着稳定的收入,闲暇时就和朋友逛街、旅游,想去哪就去哪,倒也安逸。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是对传统的续接、扬弃、补充、整合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基础教育改革思想理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应单一朝向于西方。基础教育阶段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下去"和"下来"是汉语中一对常见的趋向补语.外国学生在初学时对这两个词的选择经常会有一些偏差.如果把握住说话人、动作主体和动词之间的位置和时间关系,就容易正确使用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8.
"一样"和"一个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样”和“一个样”都能表示“同样;没有差异”这样的意义,但二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句法上,“一个样”只能做句子的谓语中心语、宾语和补语,而“一样”还可以做定语和状语;在语义上,“一个样”有表示“差异性”和“意外性”的倾向,而“一样”没有这个倾向;在语用上,“一个样”具有强调的意味、不自足的语境特色和鲜明的语气色彩,而“一样”很少具备这样的语用价值。“一样”和“一个样”的这些差异主要是二的主观性程度不同造成的。“一样”主观性程度弱,“一个样”主观性程度强。“一个样”的主观性程度强,既跟量词“个”的介入有关,也与“一样”和“一个样”的历时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9.
“更”、“更加”和“越发”三个副词有着鲜明的使用特点。它们既有共性,又表现出很多个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与合理解释将有助于我们的应用与教学。  相似文献   

10.
"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发式教学源自孔子和苏格拉底,并且现代教学论亦将其视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或原则。然而,启发式教学的“古今”与“中外”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分野。这种分野的实质其实是哲学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之不同取向所致。当今要恢复古典时期的启发式教学,就必须抛弃工具主义理性。把启发式教学中所不可或缺的对话视作师生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206年,在今西安临潼新丰鸿门的刘邦和项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人们或称其为“鸿门宴”,或称其为“鸿门会”。“鸿门宴”和“鸿门会”有着不同的内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区别。项羽在鸿门与刘邦会面时并没有加害刘邦的想法和行动,但后来在一些人看来,“鸿门宴”成了加害客人的宴会,成了项羽设宴欲加害刘邦的宴会,这是对项羽的误解。《史记》中有关记载这次刘邦、项羽鸿门会面的文字应该取名为“鸿门会”。  相似文献   

12.
五福临门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终极理想。因为人们知道富和福是两个概念,仅仅富有是不够的,只有五福俱全才算是拥有完美人生。宋代欧阳修有诗事国一心勤以瘁,还家五福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一再”和“再三”对动词的要求,对时间的要求,对几种特殊格式的要求几方面,较为细致地辨析了二者的区别,以便帮助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提个醒儿:2007年和2008年两度入选《时代周刊》年度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塞莱拉遗传公司创始人克雷格·文特尔,被人称为生物学界的坏小子;在普通人的眼里,数学家是聪明和智慧的代名词,然而,维纳和陈景润这两位对数字过目不忘的数学家,在生活中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的产生、生活追求、形象剖析进行分析可知,五陵少年的产生缘于汉唐时期五陵陵邑和京师富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八旗子弟的产生和清代八旗制度有关;五陵少年具有"任侠"、"纨绔"的生活追求,八旗子弟则不务正业;五陵少年具有伪侠和奢侈的一面,八旗子弟则表现出开拓进取和腐化堕落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之类的表述,经常见之于各种教材和试卷的题干上。至于“下面”、“下列”两者之间有没有区别,如果有区别,又怎样区别使用,许多人则不甚了了,以致乱用一通。例如:  相似文献   

17.
"焉"与"之"辨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别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18.
"和合"与"和谐"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和与合不仅不完全同义,而且还有内在抵牾之处;和合容易导致对和或和谐思想的严重误解,不能说和合学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正确理解和科学继承。和合与和谐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和合起来的结果并不都是和谐。以和合为核心概念而建立起来的繁复的和合学体系是不牢靠的,很难指望它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比较"大概"和"将近"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试图说明它们的语义特点和语用价值,以便于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如何将人文主义思想渗透于教育理念中,成为教育者思考、研究和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从人文主义教育观出发,针对目前我国教师工作现状,将人文主义教育视野转向教师群体,探讨如何敬畏和关注教师生命本身,从而促使教师个人在智慧、道德和身体方面能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