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生产力标准实质就是以人为标准,即以人能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程度为标准。素质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重视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以培养出能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为此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人读书识字,目的是使人明德明礼;育人全面发展,目的是使人成才成功。就是说,教育要培养人格成熟、遵纪守法、才智健全的国家有用人才。教育改革,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而育人中的人格塑造是德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应将真善美的人格品德培养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而素质教育就是着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丽一、研究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或者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良好的个性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良个性只能限制、阻碍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其真正价值取向就是人的素质养成和个性塑造,就是全面发展人的价值实现。从人学角度看,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能力、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学实施个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王少华所谓个性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使之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使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一种活动,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造就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院校应该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段家次 《教育艺术》2005,(12):35-36
教育就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要培养真正的人”,他认为真正的人,就是一生幸福的人。因为,只有真正的人,才能承担得起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才能对家庭、社会、国家作出贡献。我认为,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苏霍姆林斯基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清楚地表明,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省现在正在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培养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其实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它是党的教育理论与政策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钱海春 《考试周刊》2011,(80):171-172
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促使人全面发展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主张人的身心、德才、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协调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就是孩子的前途方向。他们的生命之路又长又广,需要得到的绝不只是单纯的课本知识,必须结合他们的价值成长建立全面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2.
和谐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现代教育的系统理论、方法为指导,探索学校教育内容合理配置与协同运行机制、促使学校教育整体结构达到优化和谐,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教育目的?人就是目的!在我看来,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真正的人,第一位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美好人性和“人心”的培育。因此,作为班主任,其神圣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便是对学生心灵的护佑,在了解中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在阅读中开启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14.
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义所在。本文从建设和谐社会和塑造健全人格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与理念。  相似文献   

15.
吴文定 《教书育人》2011,(11):93-95
一“纲要”课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 思政课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为阵地、教学为手段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使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分析、判断能力,最终达到觉悟的提高,目的就是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晓霞 《教书育人》2006,(11):37-38
一、人的全面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来看,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强调的是人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格、智力、能力、体力和创造力的全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陈丽 《广西教育》2007,(10A):31-31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塑造个性,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塑造个性的重要途径。所谓个性,就是决定个人内隐与外显行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态结构。就小学生个性而言,包括学生的气质、性格、智力、创造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动机、兴趣、志向、自我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在我看来,应该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包括多方面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这些字眼,是对全面发展理论的一个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所有关的对象都是现实的、生活的,那么美育就是要使人感受生活、鉴赏生活和感悟生活。本文从中西方美学比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着手,提出现代教育中关育的功能除了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外,更注重对人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0.
宁金平 《教书育人》2012,(18):68-69
一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一)坚持把师范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教师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永恒命题。自亚里士多德起,维多利诺、卢梭、狄德罗、裴斯泰洛齐、欧文、傅里叶等先哲们都倡导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基础之上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强调学校教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