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裳日记     
黄裳 《出版参考》2006,(23):19-20
小序 日记之由来盖古矣.向来的选家,大概是从宋朝范成大的《吴船录》选起,不过那只是简单透顶的一两句记行程的话的集合而已.陆游的《入蜀记》很不坏,写景的地方很多,又多是很妙的小品.不过这全偏于游记一路.  相似文献   

2.
《入蜀记》是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的一部著名日记体游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人文及自然旅游文献。本文从文献学角度考察了《入蜀记》有关人文旅游文献学的四个特点,阐明了《入蜀记》的人文旅游文献学价值,彰显出陆游对中国古代旅游文献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黄裳日记     
黄裳 《出版参考》2006,(8):19-20
日记之由来盖古矣。向来的选家,大概是从宋朝范成大的《吴船录》选起,不过那只是简单透顶的一两句记行程的话的集合而已。陆游的《人蜀记》很不坏,写景的地方很多,又多是很妙的小品。不过这全偏于游记一路。直到后来有《寻花日记》、《出使日记》等出现,涉及的方面总算多了起来。等到清末李莼客专门作日记,预备将来传世,  相似文献   

4.
检读由日人曾根俊虎作于1876年的游记《北中国纪行》,为之吸引的不仅是所记内容之全面详实,而且使读者对130多年前的大清国状况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同时也对作者的游记意图有了清晰了解。 该游记分前后两编,计19.6万字,内含各地插图150幅。据“后编”所记,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前,笔者自古籍始,涉猎宋词、词谱、词话、词韵,曾数度阅读《全金元词》,随读随记所疑,又从古籍中检得其所缺,以补该集录词之遗。近来又重翻《全金元词》,着意于词之律调与句韵,又发现若干不确词,录词所断句韵与调相左者,连同录重当删,录误当改之词,一併梳理成篇。所辨律调,以《钦定词谱》(下称《词谱》)为准,按调类列,每调仅举一首,其余所误之词均用所在该集页码、上下栏目和首句标示,以省篇幅;词韵以《词林正韵》(下称《正韵》)为圭臬,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古今正史》,为《史通》讨论历代官修史之专章。刘知几将史著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曰正史,一曰偏记小说。《杂述》篇云:"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本篇通说历代正史,篇末则称:"大抵自古史臣撰录,其梗概如此……自余偏记小说,则不暇具而论之。"通观全书,《史通》开宗明义之"自古帝王编述文籍",即是正史;"其余外传",则名之偏记小说。二者之区别,大抵正史以王言帝纪为中心,其  相似文献   

7.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地僧侣前往佛国求经巡礼者不乏其人,行记类文献应运而生。支僧载《外国事》、释法显《佛国记》、竺法维《佛国记》、释智猛《游行外国传》、昙无竭《外国传》、释法盛《历国传》、释昙景《外国传》以及记载慧生等人西行求法的《慧生行传》《宋云家记》《道荣传》等著作十种,都曾先后别行于世,其学术价值不菲。除释法显《佛国记》保存较为完整,《慧生行传》幸赖《洛阳伽蓝记》卷五之节录、拼补而存其崖略,其它佛教行记大多亡佚不存。兹对六朝佛教行记文献进行叙录,给予后学以西域研究和佛教文化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著名高僧圆仁(794——864)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简称"入唐记")是他在中国活动的亲历记,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东方三大旅行记",后人将其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盛誉。隋唐时期,正是佛教自印度向中、日广泛传播之际,做为日本天台宗高僧的圆仁,为请求唐朝高僧释解天台教义,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随以藤原常嗣为首的日本遣唐使团,历尽险阻  相似文献   

9.
阮孝绪《七录·序》是我国现在最早的目录学理论文篇,它明确将目录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目录发生、发展的历史流变,并在《七录》中设立簿录类,成为我国书目之书目的最早见存。《七录·序》以著录和分类为研究重点,在著录上强调书目要通记有无,著录图书存佚,讨论图书聚散;在分类上重视责实立名,要求根据文献发展的具体状况决定目录的体系,认为图画之篇,宜从所图为部等等,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无不启迪后世而导夫先路。但是,《七录·序》对书目的提要和序言几乎没有任何讨论,因而虽有荜路蓝缕之功,却遗未臻完备之憾。  相似文献   

10.
《文献》1995年第1期发表李斌先生《关于明朝与佛郎机最初接触的一条史料》一文谓顾应祥《静虚斋惜阴录》所记,是"关于明朝与佛郎机最初接触的一条史料",似未允。按康熙《新安县志》卷十二《艺文志》中载有陈文辅《都宪汪公遗爱祠记》一文,文曰:海多倭寇,且通诸番。濒海之患,莫东莞为最;海之关隘,实在屯门澳口,而南头则切近之。成化二十三年(1487)占城、古来来奔,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明末大旅行家,文学家。崇祯十年(1637)由江西入我省,经茶陵、攸县而衡山(衡东)至南岳、衡阳等地。(详见《徐霞客游记》中《楚游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以下简称《游记》)举凡所经之地,其地名,里程,方位以及名胜记之甚详,与数百年后之今日,无大出入,足征为文严谨。 1982年版《游记》附有今人诸绍唐、刘思源编、刘思源绘精装《附图》一册,供读者参阅其旅游路线,诚一大好事。余久居衡山(现衡东),于《游记》中攸县衡山一段,倍感兴趣,读原文外,又详阅《附图》中《楚游路线图(一)》,发现图中尚有若干可疑之处,或地名方位不确,或线路  相似文献   

12.
雍正元年癸卯,先生生。讳震,字东原,以十二月己巳生邑里之居第。按:又字慎修。早年室名"游艺塾"。《考工记图》书末落款:"时柔兆摄提格日在南北河之间,东原氏书于游艺塾。"中年后题室名为"爱日楼"。北大图书馆所藏《水经》一卷抄本,卷首有"爱日楼定本"五字,上海图书馆所藏《声韵考》稿本,封面书"爱日楼声韵考"。胡适说:"扬子《法言·孝至篇》:‘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东原之父尚在,已年高,故楼名爱日。"其生日,公历为1724年1月19日。以下《年谱》各年岁数,依公历当分别减一岁。乾隆七年壬戌,二十岁。是年自邵武归,同邑程中允恂一见大爱重之。婺源江慎修先生永,先生一见倾心,取平日所学就正焉。按:该条文字出自洪榜《戴先生行状》。审视《行状》,则可发现段氏因引文删削太甚而致生大错。戴震见程恂是在为"自邵武归",而他始见江永则远在"自江宁归"之后。因戴震自邵武归后,又随父往江宁拜谒同族长者戴瀚,并馆于其家。"自邵武归"与"自江宁归"相去数年。"自江宁  相似文献   

13.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日记体鸿篇旅游地理历史巨著。文章以旅游文化融合为着眼点,就《徐霞客游记》中旅游文化融合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出境旅游方面给予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先生生前曾发表过两种他亲自整理、润色的日记。一是《欧行日记》,1934年10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二是《求书日录》,1945年11月21日至12月30日在上海《大公报·文艺》上发表。非常非常遗憾的是,这两种日记本来所记的日子很多,但都因故只发表了开头很少的一部分,而后面大部分日记原稿却都已基本散佚了。然而,又大不幸之小幸:后来都发现还保存下来未刊原  相似文献   

15.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日记体鸿篇旅游地理历史巨著.文章以旅游文化融合为着眼点,就《徐霞客游记》中旅游文化融合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出境旅游方面给予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苟子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钱大昕十驾斋之名盖取意于此。《年谱》不载是斋名取自何年,唯于乾隆三十三年下云:“始买城中孩儿桥弄宅,名其堂回潜研,乞新建曹地山先生书扁。”时钱氏四十一岁。自后编著之诗文集、金石文跋尾等均题此名。《清史稿·吴凌云传》谓凌云“尝假馆钱大听屠守斋,尽读所藏书”,又见故宫博物院所藏钱氏关于吴彩写书《切韵》跋记一则,下署“甲寅三月八日竹汀居上书于屠守斋”。此甲寅乃1794年,时钱氏已六十六岁。至晚年所定稿之《养新录》却冠以“十驾斋”之名,自序云:“今年逾七十…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游记散文,珍品满目。如宋代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都是传世之作。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则是这个时期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它以写山水而寄寓政治感怀,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高度的哲理性。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后赤壁赋》、苏舜钦的《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等一大批游记散文,融写景、写情、抒情、托志、阐哲理于一体,达到艺术和思想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新闻领域,诞生了一批海外通讯作品,如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林克多的《苏联闻见录》、曹谷冰的《苏俄视察记》、刘思慕的《欧游漫忆》等,而邹韬奋的海外通讯在其中地位突出。从1933年至1935年,邹韬奋迫于国民党的压力流亡海外,期间陆续发回海外通讯,后集成《萍踪寄语》三卷和《萍踪忆语》一卷。对这些通讯,当时的人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如当时的《新生》周刊称它是“充满了爱与力的新游记”;[1]周恩来在读了《萍踪忆语》后曾说,关于美国的全貌,从来不曾看过有比这本书所搜集材料之亲切有味和内容丰富的;[2] 廖沫沙在《记忆中的韬奋先生》一文中也说到过《萍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交聘的研究向以政治史、战争史、交通史为取向,近年始有学者从国家礼制角度加以研究。在交聘的礼制史、文化史研究中,学者多取资于正史纪传、礼志和笔记小说。笔者在前辈学者启发下,关注南北朝交聘使所撰"交聘记",以求为交聘研究补充新史料。南北朝交聘记均已散佚,唯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段公路《北户录》中尚有引用,可与其他史料相释证。段成式为唐初功臣段志玄之后,名相段文昌之子,幼承家学,曾在李德裕幕府饱读异书,入仕为集贤校理,又遍览内府秘藏。《酉阳杂俎》《北户录》所引南北朝交聘记极有可能来自唐代集贤书院藏书。目前确知《酉阳杂俎》引用的交聘记有两种:《聘北道里记》和《封君义聘梁记》(又名《封君义行记》),有些条目可能出自《魏聘使行记》或《朝觐记》等书。据此还可以比定其他中古时代的史传和笔记小说中也有南北朝交聘记佚文。这些交聘记丰富了我们对于南北朝交聘的认知,包括聘使的姿容、学问、丰采、音韵对于交聘的意义和影响,交聘仪节的文化内涵,交聘使收集情报的内容和范围等等,而南北朝交聘记在后代的散佚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郴州三日     
姚志惠 《新闻天地》2011,(10):75-77
我与郴州的缘结于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年轻时读书如走马观花,读到郴州旅舍却不知所指,然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却已烙进了脑海,常萦绕于心头。自此,便滋生了郴州情结,去郴州走走看看,成为我梦寐以求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