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跨栏步技术跨栏步即起跨腿的脚接触起跨点到过栏后摆动腿的脚接触地面时的一大步。它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构成。起跨攻栏时要获得一个较高的身体重心,起跨离地前身体重心前移,攻栏时要高摆摆动腿大腿,加大两腿夹角,  相似文献   

2.
张东 《体育世界》2011,(12):65-66
在跨栏运动训练中,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过栏速度和栏间跑技术,也就是跑跨结合和跨跑结合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现代跑栏技术要求运动员起跨腿应有适宜的起跨距离和角度,摆动腿应屈膝攻摆,积极"鞭打式压着地";另外,运动员栏间三步应有鲜明,快速的节奏。通过一些专门性练习可以诱导运动员合理,平稳的由跨栏技术向跑栏技术过渡。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跨栏步技术应体现出跨栏速度快,重心高,起跨角小,腾空后人体重心运动轨迹"平直"且接近栏顶,空中停留时问短、下栏快速支撑平稳,水平速度损失小,能顺利转入栏间跑。摆动腿在跨栏步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跨栏步中摆动腿的技术必须符合上述跨栏技术规格的要求。一、起跨腿着地缓冲阶段摆动技术摆动腿等蹬离地面后即应充分折叠,快速前摆,使摆动腿重心尽快靠近身体重心垂线,以减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前、后程的跨栏步的三个技术时相进行运动学技术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造成男子110m栏运动员后程跨栏步减速主要是由后程起跨攻栏太近,重心水平速度损失明显,起跨攻栏支撑时间和下栏着地支撑时间太长,起跨腿在栏上时下压不积极等技术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在跨栏技术中,起跑至第一栏,栏间跑及终点冲刺跑中的手臂摆动基本与短跑中的摆臂动作一样:有力地前后摆动(前摆时肘的角度在60°左右,后摆在100°左右)。而在跨栏步技术中,由于摆动腿、起跨腿特定的技术要求而使手臂摆动这个细小环节显得很重要。因为它不仅平衡着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  相似文献   

6.
现代跨栏运动水平提高之迅速,反映了跨栏在训练、技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这除了运动员的身高逐增、百米速度提高较快外,主要原因是过栏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 1、跨栏步摆动腿角度的变化 跨栏步摆动腿技术的变化都是依据“攻栏前、攻栏时,过栏和下栏时”几个阶段变化的(这里跑栏绝不能理解为短跑一样)。其变化较大的是在上述四个阶段中摆动腿大小腿角度的变化,另外还有攻摆方面,速度及力量的变化等。 从现代技术看,攻栏前起跨腿在垂直部位时,摆动腿的大小腿已  相似文献   

7.
一、了解跨栏技术跨栏跑的跨栏一般分为上栏、过栏、下栏三个阶段。跨栏技术分为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和起跨腿的起跨技术。课上,老师结合挂图或影像,讲解上栏、过栏、下栏各个阶段动作要领。上栏、摆动腿(一般以左腿为例),小腿向大腿折叠,膝关节高抬,超过栏高,否则易造成小腿踢栏。起跨腿蹬伸身体腾空;过栏,摆动腿小腿甩出前伸,异侧手臂前伸,上体形成一种攻拦的姿  相似文献   

8.
<正>跨栏步是跨栏跑的一关键技术环节,它由起跨、腾空过栏、下栏着地三部分构成。速度是跨栏步教学的灵魂。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是完成动作必备的心理品质,而完成动作技术的好坏又主要取决于两腿—摆动腿(亦称攻栏腿、起跨腿)的运行是否科学合理。笔者所任教的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受山区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所限,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接触过跨栏跑教学,  相似文献   

9.
110米栏运动员在快速奔跑中跨越10个栏架,这一特点要求运动员不仅具有优秀的快速奔跑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保持高速过栏的技术和能力。这种能力是运动员掌握正确的过栏技术而获得的。跨栏步是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和下栏着地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起跨攻栏是连接高速栏间跑与快速过栏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今田坛对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要求是平栏差小。在平跑成绩一定的情况下,提高跨栏步动作技术尤为重要。好的跨栏步起跨速度快,起跨时重心高,起跨角度适宜,重心起伏小且接近栏顶,滞空时间短,摆动腿主动压栏,直腿下栏支撑。摆动腿参与了跨栏步动作全过程,因此,下面分阶段对其技术特点和要求及训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跨栏步技术应体现出起跨速度快,起跨时重心高,起跨角度适宜,人体重心空中运动轨迹“平直”且接近栏顶,空中滞留时间短,下栏快速、支撑平稳、水平速度损失小,能顺利转入栏间跑,摆动腿参与了跨栏步动作全过程。因此,其技术必须符合上述跨栏步技术规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赫 《中华武术》2016,(4):10-11
一、跨栏跑的技术训练跨栏跑技术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跨栏跑技术尽量合理和准确。(一)跨栏跑的技术要求(1)起跑:提高两腿蹬离起跑器的力量和速度、积极加速过第一栏,力争第三栏前后发挥最高速度。(2)过栏:栏前尽量快跑,迅速提脚起跨;攻栏动作充分、有力;加快两腿剪绞过栏速度;下栏着地快并与栏间跑衔接好;起跨和下栏着地都保持较高的身体支撑姿势。(3)栏间跑:下栏与栏间第一步衔接紧密;步  相似文献   

13.
高栏跨栏步技术的发展趋势已从"跨栏"阶段进入到"跑栏"时代,其特征是远起跨、近下栏、攻栏腿屈膝高摆,下栏迅速,过栏时重心起伏平稳,并与栏间跑的衔接更加紧密。腾空过栏是跨栏跑中的关键技术,腾空过栏中,其摆动腿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腾空过栏动作的质量。研究认为腾空、过栏、落地、速度几个环节不同于传统技术是高栏跨栏步的现代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跨栏跑教学中,“跳栏”是学生普遍容易产生的典型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四方面: (一)恐惧心理,怕栏,过栏时顾忌摆动腿和起跨腿碰倒栏,造成摔伤。 (二)栏前跑的技术差,速度慢,后两步拉大步,用脚后跟着地起跨或全脚掌踏地起跨,造成制动。 (三)起跨点高栏架太近,限制了摆动腿向栏迅速前摆,起跨腿膝关节弯曲过大,起跨角度大,使垂直分力过大。 (四)上体过直,没有攻栏意识,摆臂动作及方向不正确,起跨腿蹬地不充分,离地后收腿过早。 二、纠正方法 (一)消除恐惧心理 1.教师用语言鼓励,激发学生的勇敢精…  相似文献   

15.
刘翔110米栏第5栏攻栏蹬伸阶段技术特征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高速摄录解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刘翔110m栏两次比赛第5栏攻栏蹬伸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与同场竞技110m栏选手若干技术参数相比较.结果显示:刘翔110m栏第5栏起跨攻栏意识强,着地角大,支撑时间短,起跨角小,攻栏速度快,身体重心腾起角小.符合该项目运动学特征及当今世界跨栏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8,(8):714-716
为探讨跨栏跑中,起跨腿提拉动作的技术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种起跨腿提拉技术在其目的上具有相同性,但是在提拉完成的效果上具有差异性,原因在于采用旋提技术的起跨腿高抬能够增大摆动腿蹬地的力量,其同侧髋产生的最大的转动角,减小了起跨腿提拉过程中的转动惯性力量,同时臀大肌被预先拉长,加快了起跨腿下压着地的速度,保证了合理的栏间三步的节奏;而直接提拉技术的起跨腿平移提拉不能增大摆动腿蹬地的力量,其同侧髋未达到最大转动幅度,增大了起跨腿提拉过程中的转动惯性力量,同时臀大肌未被预先拉长,使起跨腿在下压着地过程中的摆动速度相对较慢,影响栏间三步节奏。  相似文献   

17.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田径运动项目,而跨栏步技术又是跨栏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环节。这个技术动作是从起跨腿的脚着地开始,到摆动腿过栏后着地为止。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跨栏步动作,对于加快过栏速度、保护栏间速度和节奏是十分重要的,是跨栏跑完整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跨栏跑项目的一些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视频分析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方法,从起跨、攻栏和落地三个阶段对其技术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结合二维运动学分析总结各个参数对跨栏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准备起跨攻栏时,着地与过栏后着地两个阶段的缓冲与蹬伸时间关系完全不同,起跨攻栏着地阶段,缓冲与蹬伸的时间比率为65%:35%,而着地阶段的缓冲与蹬伸时间比率为20%:80%。(2)腾空阶段,由于重心移动方向的改变,水平速度减小,垂直速度增大,跨栏运动员重心的水平速度会转换成垂直速度;过栏后,着地时间与着地缓冲时间应尽可能地缩短,以便在跨栏后减少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3)跨栏的效率也是由起跳攻栏角度、起跳和着地时脚与栏架距离的比例、腾空时间和跨栏的重心高度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跨栏练习不但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心理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实践中有些素质较好的学生,由于他们缺乏应有的心理训练,影响了跨栏技术的掌握。为了促进跨栏教学质量的提高,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学中把运动心理学的认识过程运用到跨栏教学的实践中,对跨栏教学中的主要心理障碍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一、克服跨栏步中心理障碍的方法正确跨栏步的技术应该是“三快一准”,即起跨落地快,攻摆上栏快,下栏着地快,起跨点和落地点要准。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表现为:(l)怕栏高、怕碰栏、怕起跨点远、犹豫不…  相似文献   

20.
在前不久浙江省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共出现了三节田径教学课,其中两节为跨栏跑,一节为短跑。在这三节课中三位执教老师都展示了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三位上课老师的这一课时内容分别为:"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摆动腿攻栏技术""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