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电磁场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导向性不足、思政内容融入不深、思政教学考核缺乏指标等问题,设计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与专业双闭环动态教学模式,建立了知识掌握、能力提高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多维度考核与评价方式,构建了“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教学实施结果表明,课程的教学满意度、教学达成度等评价指标实现了一定的提升,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组根据课程特点和授课内容,探索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涵,增强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专业素养、价值观的正面引导,“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以“电磁场理论与微波工程”课程建设为例,结合笔者海外留学和国内7年教学经历,综述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相关课程教学的国外借鉴与国内实施。作为北京理工大学聚能课程中的全英文课程,通过教改项目推动课程体系重构,加强课程系统性。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方法,优化精深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考核方式。通过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通过科教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陈建  宋绍京  王腾 《科教导刊》2024,(4):123-125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法单一且陈旧以及教学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等问题,应以OBE教学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OBE理念为指导,重新制定“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目标,加强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和职业发展的培养。同时,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样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确保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分支之一.作为能量与信息的载体,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与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义是一些交叉学科生长点和新兴边缘学科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课程组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建设,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教学思想,重构了课程体系,更新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例,首先阐述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包括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整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等。  相似文献   

7.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同步高效课堂,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是教学改革的新挑战。以建筑施工技术项目化教学为例,探讨课程教学“导入”“学习”“实操”“评价”和“反思”模式,契合课程思政“引导”“思考”“践行”“领悟”和“改进”的“五步法”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同步,实现“理实一体”与“项目化”教学,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系统化,通过课堂主渠道精准高效培养人才。并提出培育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和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的改进思路,为同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相关背景,首先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然后论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最后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高校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为新时代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欠佳。基于此,文章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出发,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以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首先阐述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思路,然后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修订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五个方面论述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最后总结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电信学院专业基础课《电磁场与电磁波》优秀课程的建设过程,并进行经验总结,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环节更加完善,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婧  宋青  洪林 《河南教育》2023,(9):32-34
如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是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需要正视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匹配度”,发挥好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存在“知难而退”“生拉硬扯”“人为分化”等问题,可以尝试基于“四维融合”提升课程思政元素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22,(1):109-112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全国高校正扎实推进大思政体系建设。本文以高校“征信”课程为例,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式、课程考核与教学反思等方面设计“征信”课程思政教学。本文首先通过挖掘“征信”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德育目标设置;然后形成与之相关的案例集进行课堂实践,构建包含思政的评价模式,形成教学反思;最终构筑“六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新时代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及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贯彻“大思政”理念,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批课程思政资源库,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融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本研究从“商魂”、家国情怀、诚信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酒店收益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育人成效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将德育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思想,阐述了如何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提出了如何加强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教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文章首先说明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特点,然后阐述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最后论述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及“新工科”建设的推进,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核心之一的“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课程,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其中,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文章通过对模式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分析,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对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切入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机制等进行了设计,逐步探索形成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肖志俊 《考试周刊》2012,(31):11-12
电磁理论是电子科学、电子信息类学科本科教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文结合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特点,规划了该课程的体系,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改革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深挖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痛点问题,秉承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支点、以课堂教学和育人成效为落脚点的理念,通过改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提高其课程思政能力;通过多学科交叉联动,积极探索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课程思政之路,实现“课程教学”向“课程育人”转变,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