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技法,它可溯源到先秦诗文理论家所谈论和使用的言说及表达方式:比物丑类.它与<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有着密切关联.博依在诗文创作中广泛使用,会使诗文文义被遮蔽,但是诗文创作中又不能缺少博依手法,它能形象化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高度浓缩的创造形象、表达感情的立体语言。"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礼记学记》)在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中,比喻在修辞学领域始终放射着奇异的光彩。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更是运用比喻来加强艺术表达效果的巨匠。  相似文献   

3.
比喻,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喻是天才的标识,”(亚里士多德:《诗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礼记·学记》)“博依”就是广设譬喻。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比喻,就没有诗歌,就没有文学。它的运用是和诗歌创作同步的,其源头可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一、语言经济学的基本内涵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最早由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提出。它是继语言与文化这一研究热点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一个跨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语言经济学揭示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章主要简单地介绍了于田县达里雅博依的基本情况,达里雅博依人的胡杨文化和他们的爱护自然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我们虽然不必极端地理解歧义的普遍性,但其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所谓歧义是指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0~6岁)是语言(口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语言学习的最关键的时期。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课题。而欲讨论这一课题,不能不涉及母语获得的理论。母语获得理论是语言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儿童如何获得第一语言(母语)的一系列最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语汇?现代汉语语汇是怎样构成的?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全部词的总汇,称作语汇(过去的语法书上称作词汇)。语汇包括语言里所有的词和相当于词的各种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语汇是一个集体的名称,不是单个的词。一个词或几个词,不能叫“语汇”;只有一种语言里的全部词,有时也指一个人、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里的全部词,才能称作这种语言或这个人、这本书、这篇文章的语汇。一句一句的话,必须用一个一个的词来组成。词是语言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必须通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反复积累和实践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才能使语言符号在大脑中反复进行加工而形成许多组块或模板,达到脱口而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需遵循“感受(听取)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积累(记忆)语言——运用语言”这样一个过程,语言运用又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为了方便起见,现将这一过程逐条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对优秀语言学习者(Good Language Learner)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二语学习策略早期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ubin(1975)指出,研究语言学习成功者,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判定语言学习策略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方法。策略一旦得到确认与证实,并能以此培训语言学习欠成功者,对于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作用。Nunan(1991)也认为目前的大部分二语学习策略偏向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出语言学习成功者的特点。Rubin(1975)通过录像观察成功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归纳出成功语言学习者的七个特征:(1)主动、精确的猜测者;(2)具有强烈的交际欲望;(3)…  相似文献   

11.
一、语言的层次系统和关系体现 1、元语言层次 “在当代语言学的两大思潮中,语言是多层次的系统还是单层次的系统是分歧的一个重要标志,”(胡壮麟,1990)。索绪尔(Saussure,1915)最早提出语言的“系统”概念,区分了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语言与言语,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等等语言学研究的现象和问题;他同时指出,语言是一个包括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符号系统(system of signe) 。后来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Bloomfield,法位语法学派的Kenneth Pike以及生成语言学派的的Chomsky均得益于索绪尔的理论,确认了语  相似文献   

12.
走向后现代的语文课程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后现代语言观与语文教育后现代语言观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影响巨大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主客统一的“语言观”后现代语言观的核心是“主客统一”。哲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必须而且只能用“语言”去理解“世界”和自己的“意识”,并用“语言”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它分为书面语言(thewrittenlanguage),口头语言(thespokenlanguage)和体态语言(thebodylanguage)。所谓体态语言是一种以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势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非语言交流,在当代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多重方式并列进行的。教师在授课中伴随有声语言的比比划划,眼神表情、音容笑貌等动作,就是体态语言的具体体现。师生彼此之间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面部的每一种表情和身体的某种态势都可以传情达意。这种教师在授课时伴随的各种姿势和丰富多变的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流的运用在整个英语教与…  相似文献   

14.
一、区分“语言”“言语”,明晰语文内涵1.现代语言学将语言分解成“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一个确定的部分,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是“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它是一套自足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组成的约定俗成的统一整体。”“有点像把同样的词典发给每个人使用。”(《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言语则不同,它或指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即所谓‘言语行为’),或指人运用语言的结果(即所谓‘言语作品’)。”(《语文学科性质之谜》王尚文)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用来表达人类思维结果和认知成果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作为用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传递另一语言(source language)的思维内容的翻译活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语言形式是因素之一,而词语的搭配又是语言形式的一个具体内容.英语词语的搭配组合浩如烟海,一般可分为封闭型搭配(closed collocation)和开放型搭配(open collo-cation)两大类。封闭型搭配是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固定词组,这一类搭配的词义比较单一,一般词典都已备载;开放型搭配是在千变万化的语言环境中按照一定语法结构和语义联系造就的灵活词语组合,可以无限生成,这一类搭配的词义有种种变化,许多词义只有在特定的上  相似文献   

16.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是使用电子计算机把一种语言(源语言,sourcelanguage)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日标语言,targetlanguage)的一门新学科。这门新学科同时也是一种新技术。它涉及到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许多部门,是非常典型的多边缘的交叉学科。在语言学中,机器翻译是计算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在计算机科学中,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1999年维什尔伦(Verschueren)在他的新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顺应论,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去理解和解释语用学。按Verschueren的观点,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知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课程背景下来谈论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现代语文教学在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方面有反复,有教训,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远没有解决。当务之要,一是要搞清楚语言知识(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说清楚“为什么语文教学非要有语言知识(语文知识)不可”,二是要开发出一个针对语文教学的、符合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知识系统。这两个方面,似乎都任重而道远。本期“热点”发表两位大学教授的文章。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现在需要的似乎不是大家都来表态,而是一种更理性化、学理化的思考与分析。但愿我们大家都明白:重提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决不是走回到老路上去。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如何选用(使用)新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背景下来谈论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现代语文教学在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方面有反复,有教训,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远没有解决。当务之要,一是要搞清楚语言知识(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说清楚“为什么语文教学非要有语言知识(语文知识)不可”,二是要开发出一个针对语文教学的、符合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知识系统。这两个方面,似乎都任重而道远。本期“热点”发表两位大学教授的文章。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现在需要的似乎不是大家都来表态,而是一种更理性化、学理化的思考与分析。但愿我们大家都明白:重提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决不是走回到老路上去。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如何选用(使用)新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起语言,这一人类用以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包括他们自己)的奇妙符号,是如何被人类理解和使用的?近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的问世,这一问题越来越引人们(尤其是进行外语学习理论研究的人们)的兴趣和热情。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有了感觉、知觉、意识、思想,一直到他带着对世界的个人理解告别人世,他的一切大脑活动都是靠语言完成的。于是,人们认识到:语言是一种同认知密切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一认识使人类的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对语言诸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