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碾管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2,27(2):F0002-F0002,F0003
一、学科概况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体育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素材,又从人文社会诸多学科中得到理论支持,它既指导、服务于体育运动的实践,又从体育的角度充实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宝库,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这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深受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具体而言,相关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和社会学。从这些学科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关系可以看出,人文社会科学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和嬗变提供了深厚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3.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F0002-F0002,F0003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体育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素材,又从人文社会诸多学科中得到理论支持,它既指导、服务于体育运动的实践,又从体育的角度充实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宝库,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2003年9月,经全国第九次学位授权审核,体育学院获得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该授权点设有社会体育、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4.
陕西是一个高等教育大省,也是一个文化大省,人文社会科学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在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理应大有作为。事实上,在中国人文社会学科的版图上,陕西无愧于“西部领头羊”的重任。孙朝、李继凯主编的《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综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5.
天水师范学院自升本以来,逐步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理念,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经过过“十五”期间打基础,“十一五”期间谋发展两个阶段的建设,在科研与学科管理制度建设、学科带头入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报与成果推广、科学研究与学术成果产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诸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学科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实践证明,立足地域优势开展科学研究,是熔铸学科特色的根基所在:以项目为纽带汇聚学科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理念,是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十二五”期间,随着哲学社会科繁荣计划的启动和“一个计划,五个工程”的实施,我院人文社会科学事业进入新的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立项与研究及其在体育专业类核心期刊刊载社科论文情况对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行了概况,通过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社会体育学、奥林匹克学、体育法学、体育美学、体育哲学和体育伦理学7个方向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认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主观诱导性强,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2)宏观、空泛之论占一定比例,微观、深化的研究尚显不足;3)个案研究事实陈述多,深入求证少;4)学科建设研究滞后,学科体系尚待完善.并就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学职能的演进与现代大学的创新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并不断拓展而逐步形成的。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理应承担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现代大学要通过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地为社会服务,发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8.
特奥运动是智障人士融入社会、获得健康和自信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国际和国内特奥运动的现状作了基本梳理,归纳出当前我国推广特奥运动存在社会观念尚未转变、政策调控重心偏移、健身服务体系薄弱、没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等主要问题,指出特奥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大学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大学与特奥运动的结合,是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有利途径,并以第5届全国特奥会为例,阐述了大学作为先进文化引领者的角色,在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培养学生关怀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起的重要作用,以实际案例论证通过特奥运动开展,大学在社会地位、文化品位和人文价值等方面都得到很大提升,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的软实力,并对大学进一步推广特奥运动提出了建立师资培训基地、设立志愿服务学分以及成立高校联盟服务智障人士等相应途径。  相似文献   

9.
体育文化学理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由人的身体运动发展出的文化;自然科学是体育文化之根,人文科学是体育文化之母、社会科学是体育文化之翼;关于体育文化的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诸多独特的学科属性,这些属性的学理分析,对体育科学基础理论建设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有的社会养老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地方高校以体育专业为龙头建立由点到面的社会养老网络,可以解决社会养老中的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等诸多问题。由高校统一管理,充分发挥高校人文、地理、医疗资源的优势,填补社会养老在模式和服务上的单一和不健全,建立多层次社会养老的新网络,使其资源得到最佳的互补和配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应面对社会信息的多方面需求,以高校的人才作为依托,将图书馆发展成为信息的前沿阵地,更好地为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美基础体育教育师资培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及美国体育教育师资培训的基本体制、培训标准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培养计划,对普通高校尤其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走向、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于社会的发展,整合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和领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发挥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的优势,从而能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学报应服从于这一层次的办学使命,注重学术理论与实践性的结合,利用学校拥有的地域、行业及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培育特色,并以此与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贵州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否认,贵州高等师范教育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贵州高等师范院校都面临着社会对师范人才的高学历化、素质化、专业化的要求,以及师资来源多样化的挑战。在挑战面前,许多院校显得无所适从,因为自身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科研与教学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足之处。鉴于此,贵州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从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办学模式和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社会对高等师范毕业生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变,也使社会科学的任务更为艰巨。面向21世纪的社会科学事业要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就必须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6.
军事体育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军事体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体育适度地走向社会,为大众服务,其主要目的一方面可以使广大民众在和平时期树立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军事体育与社会有更多的交流,拓宽军事体育发展空间,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要充分利用一般体育中的军事要素,在大众体育及竞技体育中挖掘军事内涵。军事体育在新形式下需要利用丰富的社会体育资源来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公平性和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由于20世纪90年代社会资源的重新积聚,我们的社会中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底层社会”。底层社会是当前社会体育实施中不容回避的社会群体。运用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探讨了“底层社会”远离体育的社会根源。全民健身应关注底层群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真正意义的全民健身。  相似文献   

19.
郭卫  秦强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3):130-132
驻保高校的特藏资源是保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信息库,彰显了保定城市品牌的历史和内涵,是打造保定城市形象、培育保定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方面。因此,应以高校特藏资源为切入点,探讨发挥驻保高校特藏资源的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保定城市品牌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从人本位角度出发,突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相融合、东方哲学与现代科学相融合、传统养生方法与现代体育锻炼方法相融合的课程思想,构建养生运动课程体系。力求使课程教学更具个性化、人性化和社会化,使课程建设为和谐、幸福、健康的社会服务,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