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生态化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除了受智力影响外,更与环境产生着交互作用。通过环境影响与教育介入,适应能力是可以得到改善与提高的。学校、家庭、社区是智力落后儿童生活的三个主要生态环境。环境生态课程是弱智教育理想的教育模式。本论文以此课程理论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潜能,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互支持的生态化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生态化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校、家庭和社区相互支持的生态化教育模式的提出 近年来,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已成为我国培智学校的主体。智力不足导致他们适应能力的缺陷较严重。适应能力除直接受智力影响外,更是与环境交互的功能状态。适应能力作为生活的重心,有动态、可变的特点,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与支持便能增进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智力落后儿童智商低于正常儿童,适应能力差,接受学校教育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必要,但是因为入学焦虑而导致无法正常入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从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的表现、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对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进行分析。为摆脱焦虑,顺利进入学校学习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适应目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回顾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适应目标在智力落后教育与培智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社会适应目标进行了详细回顾与分析;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口,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要“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既注意课程的统合,又要注意课程的分层;要向“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发展;同时,注重“均衡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智力落后者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境地的群体之一,他们的智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低下,难以适应社会生活,智力落后教育的历史证明,要使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经济上做到最大限度的自立,除适当的康复治疗,一般教育(相对职业教育)外,适当的职业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发展智力落后学校职业教育是智力落后学生自身生存的需要;是智力落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安定的需要;发展智力落后学校教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我国智力落后教育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1995年已有智力落后学校446所,特教…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从招收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为主逐渐转变为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为主,且学校中同时伴有情绪行为障碍及自闭症的学生越来越多。良好的教育训练可以改善与提高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能力,其中,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开发尤为重要。学校在个别化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等理念的指导下,以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了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尝试运用支持式就业教育的理念,探讨新形势下启智学校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与职业教育模式。结果表明:实验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符合智力落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发了其就业潜能,提高了劳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求职谋生的能力,为平等参与社会,自食其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国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教育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起步比欧洲晚,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却远远超过了欧洲各国,今日已成为智力落后教育领域的一个“超级大国”。在智力落后儿童的鉴别、分类、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美国的模式基本上代表了除苏联以外的发达国家的一般情况。本文旨在对美国智力落后儿童学校教育的几  相似文献   

9.
采用《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 ,比较了上海市 5 6 3名分别在普通班随班就读与在辅读学校、普通学校辅读班学习的三类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特征。研究发现 ,三类儿童的人格特征有显著差异 ,在普通班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发展落后于其他两类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此结果启示 ,应该关注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所受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健商是当今时代人类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健商教育涉及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将健商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应注意加强理论教材的建设,它可以通过知识教育来改善,通过意志力和情感智力的作用来提高,一旦健商得到提高,人们就有能力比以前生活得更加健康、富足.  相似文献   

11.
最新修订的“智力障碍”定义系统,更加注重个人功能状态的改善,强调特殊教育就应该成为最有效的支持体系,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根据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特殊教育启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提高他们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以形成广泛的社会适应技能为主要目标,并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区生活等方面构成一个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们获得文化知识、生活和社会技能,而且要促进这些儿童的人格得以健全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不同的教育安置方式对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发展的影响有无差异,以期改进弱智儿童的教育安置环境。 一 目前,我国大陆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是鉴别和诊断智力障碍儿童的依据,还是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育与训练的主要内容。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满足智力障碍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其融入社会的必然选择。目前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外显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内在心理机能的发展。本文整理了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上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有关性的问题的困扰,因此性教育应当成为智力落后教育中的重要领域。国外学者所提出的“人际圈理论”对于促进智力落后儿童形成正确的心理-社会性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人际圈理论”按照亲密关系将与个体生活关系不同的人群分别安排在不同距离的同心圆中,并且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个体应该采取的合适行为,可以帮助智力落后者直观地习得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15.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智力落后儿童在受教育权利和教育目标上都与正常儿童相一致。但是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群体是一个智力上、身心条件上都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的特殊群体,所以,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应制定一些有利于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开发、身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调研目的:了解彝族地区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云南省、四川省彝族地区的两所特殊学校,整群抽取126名智力落后儿童。结果: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不同居住地的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显著(p〈0.05);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差异显著(p〈0.05);不同支持水平的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1);支持利用、社会责任进入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质量模型(p〈0.01)。  相似文献   

17.
左桂荣 《中小学电教》2011,(12):143-143
智力落后儿童都存在较普遍的语言障碍问题。培智学校面对的多是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如何提高他们的语言清晰度和口语表达能力,是特教教师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医教结合”的探索给特殊教育学校带来了一次大的改革.应结合国家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和学校实际情况.将“医教结合”的新理念、新技术引进特教。探索出一条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康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智力障碍儿童的职业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乃至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值得社会和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从支架式教学的观点出发,概括了目前特殊学校中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现状,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支架式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职业技能水平,从而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9.
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9年上海创办智力落后儿童辅读班以来,许多省市相继办起了这类辅读班,使大批智力落后儿童有条件接受特殊教育,身心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崭新事物,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什么是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等等。了解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助于普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这里,将向同志们介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什么是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也叫智力迟钝儿童,是指那些个体智力发展远远落后于一般水平的儿童。大家都知道…  相似文献   

20.
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是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生存能力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其掌握必要的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社会。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多元人才观。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的和谐发展,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要尽可能创设适应智力落后儿童优势智能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人与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