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经过40年的曲折发展,中欧之间的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中欧关系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依然无法回避.“新常态”背景下的中欧关系走向何方关系到世界两大最重要经济体的未来发展.欧洲对华政策是否稳定、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效果如何以及美国强硬介入中欧之间等因素都将成为新时期影响中欧关系未来走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态势及中国的政策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8,30(12):1778-1783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对格局演变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主要有美国、OPEC、俄罗斯等,他们共同控制着石油世界。发展中消费大国的影响力正在成长,已经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国需要制订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以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分散风险,应对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充分发挥中国地缘政治优势,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加强与亚太地区主要石油消费国(日、韩、印)的合作,共同应对石油供应安全挑战;加大深海油气、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对未来油气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3.
师清芳  吴丽红 《科教文汇》2009,(33):241-242
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相望,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彼此之间的文化影响越来越大,特别在黑河,俄罗斯文化因素普遍而深入。在当今文明交流融合的潮流中,其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是深远的,对中俄两国的交流和世界不同国家间的交流都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从八十年代起,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是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是全球性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它们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影响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以至于未来整个世界经济的面貌。对于今后十到十五年里科技革命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我们有以下几个估计: 1.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处于研究、创新的关键阶段,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尚不会出现。无论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还是日本的科技发展计划,或是欧洲的“尤里卡计划”,都把今后十年作为研究攻关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新兴技术会获得更猛的发展势头,在推  相似文献   

5.
高油价时代的国际石油地缘政治与中国石油贸易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运成  陈志斌 《资源科学》2007,29(1):172-177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油价也一路攀高。高油价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是美国主导、供给方(OPEC、俄罗斯为代表的Non-OPEC、非洲)三分天下的局面。其特点是:除政治、军事手段外,各国还通过争夺石油定价权、进口多元化、石油民族主义、建立战略储备、石油期货等方式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的数量与金额不断增加,屡创新高。2005年原油进口达到1.27×108t,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与对外依存度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0%。如何保障石油安全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通过对历年来进口石油的数据统计分析,作者认为要保证中国的石油战略安全,应着重处理好3方面的地缘政治关系: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并从国家战略层面这一角度提出化解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优势;②构建多元化的石油供应战略格局;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④利用石油期货等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欧洲统一专利制度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及最新进展的介绍,展示了欧洲统一专利制度的发展进程。同时,通过对传统欧洲专利和统一专利在费用、程序、翻译、代理、无效等方面的对比,为我国专利申请人向欧洲提交专利申请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此外,本文还对欧洲统一专利与PCT的异同及趋势走向进行了分析,探析了未来世界专利格局以及专利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世界主要国家公共决策咨询的做法和经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共决策咨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咨询形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重点考察了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公共决策咨询的情况,分析概括了它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具体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工作缺陷,为提高我国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文丛 《科教文汇》2009,(8):228-228
在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以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和欧盟五大力量及一些地区性大国或大国集团为基本架构的一超多强格局已经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世界各国都对探索月球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探月技术最为先进的航天大国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一直以来,这三国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探月竞争,它们制造的各种探月器竞相飞天,让探月活动呈现出精彩的“三国杀”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日本的脚步也许显得有点迟滞.但这个国家的传统法宝--设计和生产那些方便、别致的小器具,已成为全世界消费者追踪的热点.以下就是日本一些已经在实验室或设计中心成形的"智能"机器,它们将对未来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IT革命推动了9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以“新经济”为特征的稳健增长,本文剖析了IT革命对美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潜在影响,研究表明IT革命正在改变着美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并且提升了美国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美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作了简要预测。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际空间站的经历与探索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重要步骤。美、俄、欧、日、加等国联合运营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10年建成,并延续到2020年。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将于2020年升空。本文回顾了空间站的主要历史,概述了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10年(1998—2008)的工作,分析了空间站可能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介绍了美国新政府对载人航天任务的新选择,最后借鉴国外发展空间站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研制空间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及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7,29(5):201-206
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识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多民族大国的复杂性;③充分发挥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能源经济合作;④严格按照国际法规和国际通行原则,规范中俄能源合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各自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历程却经历了不同的路径,形成的创新系统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相异点。本文在分析美国、日本各自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脉络特点的基础上,对两国的创新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What explains the resurgence of U.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1990s? The previous decade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one of intense U.S. concern about its declin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U.S. industry adopted a new industrial paradigm called "Wintelism" in response to competitive pressures from western Europe and East Asia. The essence of Wintelism is a reliance on open but owned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extensive outsourcing of component production to e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s to become less vertically and more horizontally integrated.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that pursued a modified regulatory state approach to structuring state-societal relationships found it easier to adopt this new paradigm than countries that pursued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6.
胡朝阳 《科学学研究》2011,29(3):327-332
 结合科技进步法第20条和第21条有关规定,对照美国拜杜法案等有关内容,从比较法角度考察了中国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俄罗斯等国(地区)在上述立法模式选择及其制度安排上的异同。比较法制反思表明,我国将国家资助科技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纳入科技进步法加以调整,其立法模式选择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实国情,不过其立法制度安排的体系化仍有待进一步推进。在其有关立法模式选择及其制度安排方面既要参照比较法制成果,更要体现本国科研体制及其社会发展需要。在其有关法制建设重心方面既要规范政府介入权行使,更要完善其权利配置机制并培育其知识产权意识。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Policy》2023,52(1):104659
While the impact of U.S. immigration on innovation in the U.S. has been well-studied,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immigration and glob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fills this gap using novel data on a set of highly talented teenagers—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 (IMO)—and presents three results. First, migrants to the U.S. are up to six times more productive than migrants to other countries, even after accounting for talent during one's teenage years. Second, most of the productivity difference is associated with academics being more productive in the U.S. compared to those who stay home (with differences in entry rates into academia mattering less). Third, there is a large gap between aspirations to move to the U.S. and actual migration: about 2 in 3 of the world's most talented youth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would like to migrate to the U.S. for their undergraduate studies, but only 1 in 4 do, with financing constraints being a key barrier. A back of the envelope calculation suggests that removing constraints on immigr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global scientific output of future cohorts by up to 50 %.  相似文献   

18.
胡光元  唐莉  刘云 《科研管理》2014,35(4):68-75
本研究以大规模石墨烯科技文献数据库为样本来分析中美两国在该交叉前沿学科领域的总体概况、发展轨迹和驱动力量。通过运用多种数据可视化工具,研究发现,中国在石墨烯领域是一个早期进入者而不是一个后发追赶者。中国石墨烯的研究在早期与美国有短暂的时间延迟,中期迅速赶上,目前在数量上已超越美国。中美双方在国际石墨烯科研成果中占据首要地位,互为彼此的最主要合著者。中美两国在石墨烯研究发展轨迹上既有趋同性也有相异之处。从石墨烯项目资助的金额和石墨烯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上看,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对两国的石墨烯研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About a decade ago,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arted getting systematically treated as a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scope of the threat is broadly conceived to include hacking, trade secret theft, file sharing, and even foreign students enrolling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In each ca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claimed to be at risk, not just its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U.S. government's efforts to establish and articul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ft as a national security issue. It traces the discourse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a security threat and its place within the larger security dialogue of cyberwar and cybersecurity. It argues that the focus on the thef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a security issue helps justify enhanced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ver the Internet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Such a fram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s consequences for how we underst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the Internet and for the future of U.S. diplomatic relations around the globe.  相似文献   

20.
美国高科技园区中的产权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干  蔡祖国 《科研管理》2004,25(1):109-113
考察美国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历史及风险投资的管理运行机制,可以发现其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就在于在美国已形成了一套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产权运作机制。这种机制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1)是由风险投资家主导的私有产权结构;(2)是以知识产权为重要特征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