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目的]强制、外化的管理措施无法推动员工自愿且持续的知识分享,该文旨在探究能够激发员工知识分享内在动机,引导员工自发持续地进行知识分享的助推机制。[研究方法]以654份问卷为样本,利用Bootstrap方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基于助推理论探讨组织和个体(领导和同事)两个层面的环境推力推动员工知识分享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结果表明:组织知识分享、领导知识分享和同事知识分享均对员工知识分享发挥助推作用;个体层面的环境推力(领导和同事知识分享)发挥的社会型助推作用更大,并且同事知识分享的从众效应比领导知识分享的榜样效应更能推动员工知识分享;员工知识分享自我效能感起中介作用但存在一定区别,员工参与氛围对员工知识分享自我效能感发挥参与式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
程钧谟  徐福缘 《情报杂志》2007,26(8):7-8,12
激励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了解什么可以激发员工参与知识交流的积极性,企业可以充分发掘并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知识潜力.从员工的角度对企业知识交流的激励决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员工参与知识交流的成本收益模型,提出了员工参与知识交流热情程度的激励模型,分析了有效提高员工参与知识交流热情程度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企业知识员工间的知识传播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知识、高技术企业以及知识员工的本质特征,构建了解释高技术企业知识员工间知识传播的模型——知识场模型。模型中,知识员工是既接收也提供知识的知识源,所有知识载体都客观地散发着知识影响力,即知识场。两个知识源之间的知识传播效率取决于提供者的知识存量、知识场强、接收者的知识存量,其中知识场强是物理、心理与知识三维距离的函数。运用该模型,解释了高技术企业知识员工间的知识传播路径、方式、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爽  周海炜 《情报杂志》2006,25(11):130-132,129
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只有在明确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水平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进而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知识创新的积极性,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知识创新水平的目的。根据Nonaka和Takeuchi的知识转化理论和员工个体的能力表现构建了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知识共享和知识生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从知识生态视角对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员工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构建了基于知识生态系统的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工作的知识员工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作性质与个体特征,是界定知识员工这一概念的两个基本构面;从知识工作出发,当前知识员工研究的主要课题集中在知识员工的工作特性、激励与流失等研究方面;未来有关知识员工研究,会更注重对知识工作环境与系统的研究、多学科的研究模式、具体情境中的干预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知识的增长离不开员工之间知识转移,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组织开展知识转移活动的关键,而知识转移的效果又取决于高位势知识员工转移知识的意愿和低位势知识员工吸收知识的能力。本文从知识位势的角度出发,引入知识吸收系数,探讨高知识位势员工、低知识位势员工和企业三方的利益机制下知识转移的效果,分析了多种激励机制在促进组织内知识转移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对知识拥有者采用精神激励加团队收益激励的策略,最有利于员工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需要掌握核心尖端的知识和技术力量才能够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些关键的竞争力源于企业知识力量的储备,这也是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的经营不仅在于市场上,还在于对企业员工个人的知识经营,对员工的个人知识储备进行有效率的管理,重视员工自身的智慧以组织文化为主相融合,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不仅仅是要留住员工本身,还需要将员工个人的智慧融入到组织的知识体系中,最终使企业得到价值创造和增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管理咨询公司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已经成为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为此许多咨询公司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通过构建知识仓库的形式来管理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管理咨询知识仓库的成功运行,不仅取决于技术方面的成功,更重要的在于咨询员工对于知识仓库的使用,即知识重用和知识贡献两个方面.从咨询项目中员工对于知识仓库的使用入手,对咨询员工的知识重用与知识贡献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已有文献的研究基础,构建知识密集型企业下代际员工差异性对知识转移影响的概念模型,采用网络链接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化方程模型分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度和忠诚对企业代际知识转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背景和知识转移动机对企业代际知识转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员工之间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受员工的文化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影响。为提高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传承的效率和能力、进一步促进员工代际之间的知识共享意愿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智力资本理论对知识员工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娟 《情报科学》2005,23(2):175-178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或智力资本已成为组织创造价值的投入要素和核心资产。但在公司管理实践中明显存在一种“知识悖论”,即公司认识到知识的战略价值,但却没有战略性地来管理知识。本文对如何协调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从而实现“一致性”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智力资本的一般理论;然后总结了知识员工的需求特征;第三,探讨了不同层次的智力资本管理;最后给出了知识员工管理的一个简明框架。  相似文献   

12.
语义知识网络的结构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知识网络和本体理论,对语义知识网络进行形式化的定义和结构分析,并利用本体技术实现网络构建。该网络将知识与其隶属对象分开考虑,包含本体层和知识网络层,涵盖多个层面的知识。通过该网络,可以应用本体的检索、推理等功能对组织知识进行挖掘、分析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张建华 《情报科学》2006,24(8):1239-1244
针对传统AI领域以及现有KMS模型在知识存储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完善并提出表征企业编码知识结构化强度的新型知识谱线结构,进而对企业内各类型的编码知识(文档知识、样本知识、符号知识、案例知识和模型知识)的存储与组织策略进行的深入探讨,以指导企业KM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识别出组织存在的知识缺口是组织进行集成创新的前提。而现有对组织知识缺口识别方法的研究很少关注组织拥有知识的内在结构特性。为此,本文引入组织知识结构概念,从组织拥有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出发提出一种识别组织知识缺口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树形结构表示组织知识结构,建立组织知识需求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的知识结构。然后利用树的匹配算法对知识需求的知识结构与储备的知识结构进行匹配处理,识别出组织的知识缺口。最后以LED专利为背景对该识别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精确地识别出组织当前缺乏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层次关系,并有助于组织准确快速地制定弥补策略。  相似文献   

15.
组织内部知识市场交易博弈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配置知识资源,市场机制还是最有效的方式.知识资源在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博弈模型的分析表明掌握知识的组织员工只有在对价交换的条件下才会愿意长期地供应知识.组织是内部知识交易的最大受益者,组织应该作为第三方对知识供应者进行支付,而最有效的支付方式是在组织内部设立知识经纪人,并由其运作相关支付事宜.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组织竞争力的核心管理理念。因此,构建国家知识管理战略是一项能够普遍提升企业、组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以系统论为指导的建设国家知识管理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国家知识管理战略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KM中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建华 《情报科学》2006,24(5):762-766
针对现有KMS模型对隐性知识缺乏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现实,本文首先对隐性知识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了隐性知识的获取策略;进而对隐性知识的表示与存储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提出基于知识地图之专家定位器和隐性知识社会化理论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以指导企业KM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8.
浅议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知识型员工的内涵及特征,阐述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应以需求为基点,提出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知识型员工个体成长,引进多元化的价值要素分配,实施弹性工作制、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做好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培育优秀的组织文化、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等措施来强化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相似文献   

19.
张娜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165-168
经济转型时期,知识员工在企业中逐渐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的角色,而企业与知识员工建立怎样的雇佣关系直接关系到知识员工价值的发挥,进而影响企业的成败。本文根据知识的稀缺性和对企业的价值性两个维度,将知识员工分为核心型、紧密型、独特型和边缘型四种类型。同时,从员工和企业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心理契约模型和诱引-贡献模型综合分析,尝试构建知识员工雇佣关系的匹配模型,为企业灵活采取雇佣方式,最大发挥知识员工的价值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