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纠纷日趋增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作为一种民事纠纷,环境纠纷在理论上具有可仲裁性,但我国法律并没有使其明确化。与一般仲裁制度相比,环境纠纷仲裁制度在基本原则、仲裁协议、仲裁程度、仲裁管辖等方面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制度构建以满足高效解决环境纠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成本是影响纠纷解决绩效的重要因素.我国现有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在成本交易方面存在不足.仲裁以其较低的交易成本成为可选择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之一,在制度设计上应立足于控制交易成本,就环境纠纷的可仲裁性、仲裁协议、仲裁制度等基本问题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3.
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作为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两种基本形式,应当相辅相成、各展所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关于临时仲裁制度的尝试和创新取得了新的突破。文章认为,临时仲裁制度在我国落地需要从立法设计、司法监督和支持、社会组织的辅助和支持等三个维度全面展开,临时仲裁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必将为国内外商事主体提供更加多元合理的纠纷解决途径。基于此,文章提出应结合我国临时仲裁制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借鉴域外临时仲裁制度构建经验的基础之上,尽快完善我国的临时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当前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以仲裁的优势为切入点,指出其在环境纠纷处理中的可仲裁性,认为建立环境仲裁制度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教育仲裁作为一种具有公正性、专业性和效益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其所具有的成本低廉、程序简便、专业性强等优势顺应了教育纠纷解决的需要,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元化教育法律救济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教育仲裁制度进行价值分析和国外仲裁性教育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实践中教育仲裁制度的构建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保障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教育仲裁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仲裁制度是指根据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学生、教师与学校间(包括学生与教师间)发生纠纷时,依法向专门设置的教育仲裁机构申请,由该机构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调解、裁决的一系列活动。把教育仲裁制度作为解决教育纠纷的一种方式,在国外不少国家有成功的先例。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所确立的教育申诉制度和教育诉讼制度,作为教育纠纷解决机制的途径,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需要建构自己的教育仲裁制度以妥善疏导、化解和处理各种教育纠纷。  相似文献   

7.
上海自贸区商事交易迅速增长,商事纠纷案件量也随之增多,且纠纷类型多样化、国际化趋向明显,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更为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而临时仲裁所具有的高效、自主、灵活等特征,正是可以成为自贸区商事纠纷的一条解决路径。尽管我国到目前为止并未对临时仲裁制度予以承认,但是也并未对该制度完全禁止,最高法司法意见及其他自贸区的实践亦增强了制度"落地"的可能性。构建上海自贸区临时仲裁制度,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制度土壤,又要以合理的制度创新发挥临时仲裁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与仲裁制度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的可仲裁性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其本身就属于国家选择的层面。我国也可以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等问题对其范围进行限制,但不应限制过多。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化与仲裁机构的专门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仲裁机构的专门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纠纷的定义及世界上对待体育纠纷的主要救济方式以及国际体育仲裁制度体系进行阐述.另外通过对我国目前体育纠纷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制定了我国建立多元化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设想:将体育仲裁制度作为我国多元化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核心;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建立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英国高等教育独立仲裁办公室建立,进一步完善了高等教育纠纷解决与救济途径.本文在借鉴英国高等教育独立仲裁制度实践基础上,试图从建机制、辨纠纷、选法律、明程序、重反馈等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纠纷解决与制度建设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仲裁作为国际民商事活动中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对解决民商事领域的纠纷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国的仲裁制度起步晚,仲裁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仲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事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仲裁解决机制的比较优势,使其成为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首选的解决机制,对于合理化解土地承包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与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解决机制,需要从原则、内容、程序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安排,并通过环境策略的完善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发展层面进行宏观策划。  相似文献   

13.
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是环境侵权纠纷各种解决方式、制度的总和或体系。我国目前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机制存在着许多缺陷.不适应环境侵权纠纷解决的需要。完善我国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应当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坚持环境诉讼和环境ADR并重的原则:增强环境侵权纠纷各种解决方式之间的协调性.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扩大原告资格范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环境ADR,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同时,扩大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教育纠纷的复杂性与司法审查自身的缺陷,都要求教育纠纷解决机制的不断创新性,以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教育仲裁制度的重构能充分发挥作为专家型中立人的专业优势,以非对抗的方式解决纠纷。通过优化教育仲裁委员会的组成,设计学术实体性纠纷仲裁终局性裁定等来完善教育仲裁制度,弥补单一诉讼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纠纷已经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由其引起的农村社会矛盾和冲突呈现出新的特点.目前我国实施的冲突解决机制无法从制度救济上遏制因土地纠纷而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为其提供一个能合理分流各种纠纷并能促进各种解决路径的协调与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例如:完善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信访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一部《仲裁法》于1994年8月31日通过并颁布,95年9月1日开始生效。它基本上统一了我国的仲裁制度(不包括劳动争议仲裁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因为在此之前,我国已有14个法律、82个行政法规和192个地方法规,作出了有关仲裁的规定,但这些法规只是解决某类纠纷或某方面问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仲裁制度。《仲裁法》颁布同时对仲裁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完善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各国或地区仲裁所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和普遍具有的主要特点,例如仲裁的自愿性、独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人制度在诉讼中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仲裁作为与诉讼相提并论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是否能将第三人制度引入仲裁之中发挥其作用已在理论上提出来。笔者认为第三人是纠纷中客观存在的因素,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机制存在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因而,仲裁第三人的构建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上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需要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包括内部解决、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机制在内的多元化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仲裁与民事诉讼具有关联性,但仲裁对民事诉讼又具有依赖性。司法对仲裁既支持又监督。以仲裁与民事诉讼相关制度的比较与借鉴为视角,剖析我国仲裁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同时借鉴美国的法院附设强制仲裁制度,进而寻求仲裁与诉讼的和谐,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教育救济制度中,高校申诉规定较为笼统和原则、诉讼规定不明确、仲裁规则未建立.致使受教育权的申诉救济缺乏实效性,大量受教育权纠纷无法通过诉讼和仲裁渠道来解决。为了健全教育救济制度,我国应在法律至上、制度完备、正当程序、规则公平、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指导下,完善高校申诉规定,拓展教育诉讼范围,引入教育仲裁方式,将受教育权纠纷纳入诉讼与仲裁的受案和审理范围,并细化相关制度条款。这有利于高校学生受教育权获得方佘右时赠时晌津瞳特沫身傈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