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18-19岁三级跳远专项运动员所制定的训练方案主要在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巧。身体形态和专项素质指标 18-19岁三级跳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指标应该在182±8 cm和73±3 kg的范围内(体重身高指数10-12)。素质测验成绩:从50cm高处三级跳10.90m-11.00m;10步助跑跳远7.00m-7.20m;10步助跑三级跳远15.00m-15.40m;全程助跑跳远7.30m-7.40m;60m跑6″7-6″8;100m跑10″9-11″1。全年训练总指标运动提高组第二学年的全年训练应达到300次课。基本训练内容的年总量应包括:越野跑和慢速跑250公里;全速跑60公里;3/4力量跑100公里;全程助跑跳远和三级跳  相似文献   

2.
导论 运用高原训练已经有了很多的方法,并且很多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已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全年训练计划中。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是由Levine等人提出的高住低训“livehigh.trainlow”(LATE).即运动员在4周的时间里住在2500m的高度而训练在1200m的高度。在文献中,他们证明了红细胞量和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并且在次极限运动时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长跑项目多课次训练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旨在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天24小时内合理安排。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每位运动员最为科学的训练课次及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4.
二、阻力跑训练 (一)设备:杠铃片、挽具、橡皮条、爬犁、绳、加重裤等。 (二)目的 1.锻炼后蹬能力 2.加大蹬地动作的幅度 3.改进完整技术 4.训练起跑后加速跑能力 5.训练从加速跑到保持最高速度段的过渡能力 6.训练起跑爆发力 要训练后蹬能力及发挥正确的短跑动作技术,在速度训练时拖重物跑应贯穿整个跑的过程,或在达到速度极限时松开重物(橡皮条或杠铃片)。 (三)练习方法 1.从大步走开始,拖中等重量的重物,100~120米x4~8次,每周1~2次课。 2.由走开始,拖较重的重物,50~80米x4~6次。…  相似文献   

5.
国家女网周课训练安排及训练效果实时监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  陈莉  孙江宁 《体育学刊》2007,14(2):103-107
对国家网球女队一组周课训练进行跟踪、监测、评价和反馈,结果表明:国家女网一组每周课次的安排为11课次.以技战术和综合性训练课为主;体能训练的比重与过去相比有所加大,一般准备期体能训练时间占了近50%;各周次的负荷内吝及节奏安排比较合理,但大负荷课次偏少;一堂课的训练时间缩短,一般控制在2~2.5h;采用“高标准、高质量、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模式,使训练更加结合实战,训练的针对性更强、训练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6.
我国速滑运动员在备战冬奥会10个月的训练中,共进行了299次课的训练,其中力量训练课53次,陆上有氧训练课98次,技术训练课122次,其他训练课为26次,比赛为7次(23次出发)。在负荷安排上强调了有氧训练,降低了平均训练强度,使高强度训练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训练手段上,减少了最大力量的训练,增加了腰腹力量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技术是速滑项目的训练重点,应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减少训练运动量,采用一次训练量多次训练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称为“多次课”训练,效果惊人。所谓“多次课”训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把过去1~2次课的训练内容,分散到一天3~5次或更多的课次中。例如:把过去一次主训练课中10000米的总跑量,分散到3次课中,第一次课为2000米,第二次课为4000米,第三次课  相似文献   

8.
论跨栏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跨栏专项力量训练周铁军(湖南省岳阳师范专科学校)1.跨栏运动员最大力量训练发展跨栏运动员最大力量,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完成动作的主动肌的收缩力,以及主动肌同对抗肌、中和肌、固定肌等肌肉(群)间的协调用力能力.训练中,多选用克制性与退让性用力相结合的练习...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福建省优秀女子400米栏运动员基本训练周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发现优势与不足,并加以完善。方法: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逻辑分析等。结论:在全年训练中,基本训练周被采用得最多,尤其是在准备期,基本训练周是最主要的周型;基本训练周计划大体上存在"综合训练课一周三次并间隔一天,调整课安排在中间"的共有规律;一周中的不同训练日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其中2-3次大负荷训练课分布安排在力量、耐力、综合素质等训练中,使得不同训练内容合理的交替,值得一提的是周四调整课中安排足球游戏,进而调整运动员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
1引言当前,世界各国的中长跑运动员广泛采用减少课运动量并相对增加训练课次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小负荷多课次”的训练结构,是根据运动员一天的训练负荷,分成几次训练的形式。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指一天内训练多次,“每课次”突出一个主要内容,按训练质量达到一定要求。例如,第一课次,可以是速度力量性内容;第二课次,可以是耐力性的内容;第三课次,可以是速度耐力性内容;第四课次,又可以是综合性内容等。二是指把过去每天1~2次课训练的内容,分散到每天3次或更多课次中。例如,把过去一次主训练课中的4000米的总跑量,分散到3次课中,第…  相似文献   

11.
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4名女子赛艇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在跑台、自行车和赛艇测功仪上以一次最大负荷和递增负荷方式对其进行了有氧能力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作者建议赛艇测功仪是赛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测量的首选负荷器;一次最大负荷更能准确地测出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同时测出的实际耗氧量占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在评价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水平时较VAT、LA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男女运动员大强度力量训练后恢复时间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堂训练课之间恢复时间的需求量是所有田径运动员在执行大运动量和大强度训练计划时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验不同恢复期对力量恢复的效果。14名田径投掷运动员执行五组最大重量重复10次的训练(P10RM),然后实验对象持续预定的恢复期后再重返力量训练房,复制他们的训练课。预定的恢复持续时间定为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每个恢复期的实验分配在一周内进行。结果表明,男运动员在训练后4小时(8.7次至7.7次)和24小时(8.7次至7.4次)(P≤0.05)最大用力次数明显减少。男运动员完全恢复时间需要48小时。而女运动员在任何一个恢复期后,最大用力次数无明显差异。这个结果证明,女子田径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恢复比她们的男队友快。这样就可以为女运动员的举重和力量训练安排一个更巧妙的频率。  相似文献   

13.
西班牙著名的马拉松跑训练专家何塞在研究了世界所有高水平马拉松选手的训练状况后,得出以下结论:高水平男子马拉松选手的每日训练量最低为20公里,最高为35公里.其中大多数人的全年训练量,每周训练课次数最低为10次,一般在开始准备参加马拉松跑比赛的训练之后,在5~6年期间逐步达到最高训练量.年龄20岁、1500米跑个人最好成绩接近4’20”、3000米成绩接近9’15”的女运动员,通过一年的专门训练,就有可能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成功,成绩可达2:40’之内,不断变换训练地点,对女选手能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世界健坛的“分化”训练张鹏鸣1“分化”训练的产生人体全身共有639块肌肉。骨骼肌424块,健美训练一次课不能够把所有的肌肉群都练到,只能对浅层的比较大些的骨骼肌给予系统的练习。也就是说,对让人注目的主要肌肉群多下功夫,然后再兼顾其它小肌肉群。仅管...  相似文献   

15.
中长跑的创伤,多数是由于运动量过大而形成的慢性损伤,这种创伤一旦出现,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预防十分重要。针对创伤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一、跑量和练习方法有创伤经历的运动员认为,每周的跑量应控制在67至78公里以下,以一般运动员每周平均练习5.5次来计算,每次训练要跑11至14公里,就是说,每天的跑量在10公里左右为好。训练中,应避免量和强度的突然变化,因为机体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在比赛后或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特征解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短跑与跨栏运动员的年度及小周期训练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年度不同中周期训练过程中,准备期的速度力量训练负荷量约占年度速度力量训练总负荷量的41%-42%,赛前准备期的速度力量训练负荷量约占全年速度力量训练总负荷量的43%-44%,比赛期的速度力量训练负荷量约占全年速度力量训练总负荷量的6%-7%;而小周期运动负荷的控制特征,则表现为准备期中各小周期的训练内容是以改进技术动作作为提高竞技能力的核心,并以提高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作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但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有氧耐力训练仍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谢云  耿海峰 《体育科学》2022,(11):56-61+89
目的:探究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负荷、赛后恢复安排,实现竞技状态的最佳化调控。方法:运用跟踪观察、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第十三届全运会冠军史航为调查对象,整个备战期分为赛前准备、赛前强化和赛前减量3个训练阶段。结果:1)赛前准备阶段共94天,总负荷量为7 533.30 km,训练总课次为61次,日平均负荷量为80.14 km,课平均负荷量为123.50 km。<80%无氧阈强度负荷量最多,占总负荷量的29.48%,训练课次占到本阶段总课次的39.34%。2)赛前强化阶段共60天,负荷总量为4 153.07 km,日平均量为69.22 km,总课次为41次,课平均量为101.29 km。本阶段90%~95%无氧阈强度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36.59%,负荷量占总量的50.01%。3)赛前减量阶段总共13天,总负荷量为494.16 km,训练课次为13次,日平均负荷量、课平均负荷量均为38.01 km。结论:高比例的基础有氧耐力(<80%无氧阈强度)的保障是该项目赛前训练负荷的总体特征,负荷安排整体呈现“两极化”模式,高强度训练(90%~95%无氧阈强度)的...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竞走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走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走,心率控制在150次左右,各项目走的距离大致如下:800米走5-8公里,1500米、3000米走8—15公里,5000米、10000米走10—25公里。  相似文献   

19.
广西男子短跑运动员林伟,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中,以10"26成绩获得男子100m银牌。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林伟1993年专项训练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短跑专项训练的有关问题,提出看法和见解,目的是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和研究,为我国男子短跑成绩赶超世界水平而努力.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点:①1993年的任务和训练指导思想的制定;②全年专项训练的特点;③对林伟全年训练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从事直道栏运动训练实践,其特点是在科学选材基础上,坚持多年的基础素质训练和全年技术训练,并且依据青少年运动员不同年龄和特点进行训练,每周6次训练课,有4次安排一定量的技术训练,素质训练课2次,全年300多天训练中,技术和素质练习就有182次,上6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