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132~P13"3打电话"。【课前思考】从生活经验看,大多数学生具有通知他人,乃至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这一知识的探究。另外,从已有知识量来看,四年级的教材已经  相似文献   

2.
<正>【学习目标】选择童年生活中经历过的"趣"事,学习把童年"趣"事记叙具体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2.怎样将童年趣事具体记叙。【课前准备】1.相关课件,《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2.学生搜集童年趣事。【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童年》。师:同学们,这首歌大家熟悉吗?同学们正处在童年阶段,跟着唱唱吧。一、谈话入课,欣赏童年生活影集1.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回味童年生活,学习怎样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想】学生的活动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第一单元的《长度单位》教学中的两个单位"米"与"厘米"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与生活内容结合不紧密,运用少,学生的直观感知浅薄。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22页,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5页。【课前思考】"认识方向"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常规教学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少课堂总是过分地关注生活场景(比如,教室里的各个方向有什么,某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学案例】在特教中专经常会碰到学生因囊中羞涩找我借钱,我每次都会要求他们写借条,但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规范写出来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单据》一课,旨在教会学生在生活和经济往来中熟练运用借条、欠条、领条、收条,丰富生活经验,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闫勤 《江苏教育》2012,(Z3):53-54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与意图】课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探索】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竖式计算》【课前研读】二年级下册的"除法竖式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口算算出算式的结果,但是如何把计算过程通过除法竖式的形式呈现,学生没有经验。较多的学生认为除法竖式的书写和加减法竖式类似,长的样子应该是差不多的。由此可见本节课对学生而言,除法竖式书写意义的理解和认同是最关键的。【教学过程】一、除法竖式就该这样写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6~67页《旋转变换》。【课前慎思】"旋转"作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数学现象,只有在运动时,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它的特征和规律。教材受到文本的局限,只能提供静止的图片,并不能准确而形象地呈现旋转变换的共同特征,如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等,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普遍感到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借助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表象,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与应用"旋转"知识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本  相似文献   

9.
【课前思考】圆的认识是一节经典老课,很多名师和新秀对此作过精彩演绎,笔者曾在《小学数学教师》上也发表过《圆的认识教学对比与反思》的文章。如今,重上这节课,在浏览了各种版本的教材发现,基本内容没有多大的改变。如何在原先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这就要从研究学生入手。于是笔者在课前对全校3个班125名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4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找准学情【设计意图: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客观存在,并被广泛应用,学生对负数并不是一无所知。关注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有了”什么,是精准施教的起点。通过《课前研究单》的方式,一是了解学生起点,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二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精神,  相似文献   

11.
第1站走向自立人生 【课前小调查】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个自立自强反馈表,让学生填写。 【导入新课】(针对课前小调查的学生实际,导入新课) 在我们班,一部分同学能够自己洗衣服、自觉学习、遇到问题有主见、敢于争先、不怕困难……这表明,正在成长的我们,渴望自立,向往自强。那么,什么是自立自强?为什么人生要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自主发现、总结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课前思考】"圆的周长"是一节经典老课。但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为背景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第五章中的5.1.3"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的内容。本节课涉及采集与加工的过程,实践性较强,宜设置以照片采集处理为主题的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分析】学生使用过画图等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并且前节课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教材通过学生熟知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引领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并发展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6~78页。【课前思考】扇形统计图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报刊上、网络中都能找到,这些都构成了本课数学学习经验的起点。但是,仅有这样的经验是不够的。如何将上述模糊的、直觉的、粗糙的经验,通过必要的数学化处理,使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教学目标】1.学习例文,掌握写游记的方法。2.回忆游览过的"尚湖风景区",写出该景区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自学本次习作例文,并尝试自主写作。【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写一篇游记。所谓游记,就是对一次游览的记录,描写在游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3页。【课前思考】本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教材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教材按照"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应用"的思路展开,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完整的过程。备课前,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情境出发?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开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活动,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这些都有赖于我们教师为学生搭建思考、表达、合作、实践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7耀78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师:同学们在课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在互相交流一下。(学生交流略)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可真不少,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百分数吗?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2.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重点】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难点】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出生时的体重、身高。2.学生搜集小时候的照片、物品。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实物,感知成长  相似文献   

20.
【课前准备】⑴课前阅读有关"重庆谈判"历史资料,了解当时政治形势;⑵查阅作者彭子冈相关资料;⑶阅读教师印发的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教学目标】⑴了解人物特写的写作特点: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⑵区别特写与消息的区别。【教学重点】体会镜头式新闻片断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特写这一体裁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