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英汉例句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的照应、替代、省略等手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和价值观差异,基于这些原因,英汉语篇在不同的衔接手段的使用上各有偏差。  相似文献   

2.
语言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结构反映人类思维方式,因此语言结构同思维方式是密切相关的。英汉两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结构中导致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顺序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中。试根据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针对其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进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语篇衔接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上存在着差异。英语在语篇衔接上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形合法”与“意合法”在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的使用上.由此差异导致的衔接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这大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本文期望通过对比英汉语在语篇衔接上的异同来反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并对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对学生输入英汉语篇衔接差异的有关知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  相似文献   

4.
张瑜芸 《双语学习》2007,(4M):3-4,6
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上存在着差异。英语语篇衔接上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形合法”与“意合法”在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的使用上,由此差异导致的衔接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这大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本文期望通过对比英汉语在语篇衔接上的异同来反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并对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对学生输入英汉语篇衔接差异的有关知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在差异,英语多用形合,汉语多用意合。在英汉/汉英互译时,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黄婕 《英语广场》2020,(8):45-48
语篇是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单位。语篇的共同属性是语言组织的连贯性和内容的一致性。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英汉语篇衔接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英汉或汉英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内容往往不能完全传递语篇信息。以机械英语为例,在实现原文语篇意义传达的基础上,译者还需要结合原有语篇模式和衔接方式来构建译文语篇,以保证其准确性和衔接性。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大致相同,但具体选用及使用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从照应、省略、替代、词汇衔接等五方面探讨英译汉中衔接手段使用的区别。分析表明,由于英汉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翻译转换过程中应做好衔接手段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篇结构、衔接手段的运用和主语主题等方面对英汉语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汉语篇之间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它们的美.因为英汉语篇的产生,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形成,英汉民族的哲学、审美习惯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成作用,同时,也能在英汉民族的文化中找到例证.  相似文献   

9.
张畇 《海外英语》2011,(10):129-130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习惯用汉语的思维模式去构建篇章,因此,写作中很容易出现汉语语篇模式的负迁移。该文通过分析、对比英汉语篇构建方式差异,指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注意语篇衔接和连贯的训练,帮助其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篇的语法衔接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一差异是英汉形合和意合的辩证体现。本文对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方式进行了分析,对英汉存在的深层次思维方式及哲学根源的差异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英汉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必然在英汉语篇上有所反映。时比分析英汉语篇之间的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输入英汉语篇差异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用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来安排自己的文章,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英、汉语写作对比实验,通过分析发现,大学低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在语篇思维模式和句式衔接方面很大程度上受汉语的影响;在其英语作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用汉语思维是一种普遍现象;其英语作文还表现出大量交际策略的运用,如回避、简化和母语直译。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必要对英、汉语的特点和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英、汉语语际衔接的差异,了解英、汉语作文的语言特点和不同要求,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尹广琴 《教育文汇》2014,(23):25-28
本文基于英、汉语写作对比实验,通过分析发现,大学低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在语篇思维模式和句式衔接方面很大程度上受汉语的影响;在其英语作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用汉语思维是一种普遍现象;其英语作文还表现出大量交际策略的运用,如回避、简化和母语直译。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必要对英、汉语的特点和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英、汉语语际衔接的差异,了解英、汉语作文的语言特点和不同要求,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逻辑连接是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因素。人类思维的普遍性确保了英汉语篇逻辑关系的基本一致,而逻辑范畴的复杂性和语言表达的差异使英汉语篇的逻辑连接手段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显明性和隐含性的差异。掌握英汉翻译中逻辑连接的显明性和隐含性规律,有助于恰当贴切地再现原文的逻辑关系,保持译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相似文献   

15.
词汇复现作为词汇衔接的一种重要方式,增强了英汉语篇的衔接力,促进了语篇的连贯发展。本文分析、对比了词汇复现的各种形式在英汉口译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及其异同,提出了英汉语篇的口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匆匆》英译看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及处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衔接是语篇的基本特征,英汉语篇在具体使用特定衔接方式的倾向性和频率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从散文《匆匆》及其两英译文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发现,汉英翻译中对衔接手段的处理有保留、转换、增补、省略等四种方式;译者需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语篇连贯主要与内容有关,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由于英汉语篇差异,中国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出现文章句子间缺少连贯与衔接。要实现文章的连贯性,学习者需要了解英汉语篇实现语篇连贯在语篇结构、语篇话题及语篇衔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掌握英文写作过程中实现文章连贯性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邱瑾 《文教资料》2014,(34):11-12
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英汉对比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句子等传统语言层面,对英汉语篇的对比研究相对缺乏。英汉语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它们的不同点主要是由中西方思维差异造成的。中国偏向于综合性思维,而西方偏向于分析型思维,形合与意合之别是英汉语篇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汉语重意合,无须借助显性衔接,仅靠内含的意义的联系,便能构成连贯的语篇;英语则需借助显性的语言形式构成语篇整体。文章从英汉语篇差异方面的一个表现即意合与形合的对立出发,选择《围城》的中、英文本为对比语料,分析形合与意合在其英汉文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在差异,英语在语篇衔接上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形合法”与“意合法”在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的使用上,翻译时必须要注意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篇衔接方式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上有所差异,使得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手段上也有所不同。文章以奥巴马2013年总统就职演讲稿与其中译本为语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揭示出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不同的运用和侧重,并分析了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