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清真调,即周邦彦词.周邦彦乃北宋一代名家,但古今对其词的评价,都大相径庭.自南宋直至近代,词学界对他评价一直都很高.把他说成“集大成”、“词中老杜”;解放以后.在五、六十年代,周邦彦及其词作却遭到空前的批判和否定.论者或斥之为统治者的“御用文人”,甚至有的论者认为周邦彦在词史上起过反动作用.从艺术形式上肯定清真词成就和作用者也不多见.八十年代以来,对周邦彦及其《清真词》的全面评价渐次展开、有的论者充分肯定了他在词史上  相似文献   

2.
句秀、骨秀、神秀之我见——温、韦、李三家词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安云:“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一 何谓“句秀”?很多人都看到它,“工于造语,极为绮靡”,看到了它“往往以非常繁缛的辞藻体现极为微小的意思”,看到它“是御前供奉,不能不刻意为之,故铺陈辞藻,富丽精工,雕镌声色”。 其实,在飞卿那些“神光离合,乍阳乍  相似文献   

3.
西麓,本名陈允平,号西麓.他在世时,词名已然不小,时人将他和吴文英并称.虽然西麓词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及当时的王沂孙、张炎、周密等词家,但西麓词对后世词家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小的.一是对清代浙派词人和常州词人的影响;二是在考证清真词的原韵上,对于佐证清真词、规范清真词之格律有一定的价值;三是历代词人词评家对西麓词有所偏爱,或称赏其词或品评佳句.  相似文献   

4.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集婉约大成的重要词人,其集大成主要在艺术上。他在吸取温、柳、秦、苏等优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了“富艳精工”的特有词风。通过具体词作的比较,分析清真词是如何继承发展温、柳、秦、苏等人的长处,成为一个集大成词人的。  相似文献   

5.
周邦彦的咏物词,论数量不足二十首,不及《清真集》的十分之一.与北宋的词人相比,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是最多,远比不上苏轼和赵长卿,但是它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他们.在开以咏物为词题的风气,把咏物作为词作的重要内容,显出宋词自己特色的发展流程中,周邦彦的咏物词的成就与影响是不容低估的.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周邦彦的咏物词贬斥颇多:《清真集》“有许多是写景咏物之作.……说明了宫廷词人生活的空虚,只能把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词人中 ,周邦彦是一位争议很大的词人。词学家张炎、刘熙载、王国维都对周词的主旨作出否定的结论 ,这导致了近世对周词的贬抑 ;新时期以来某些词学家以寄托论词 ,发掘周词的政治寓意 ,给周词以肯定的评价。这两种评价都脱离周词实际。其实 ,周词的主旨是表现美好情感失落的悲伤。这虽然是宋词艳科习见的内容 ,但有周邦彦个人的特点和时代的特色 ,使我们在富丽精工的形式里见到一种活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西麓,本名陈允平,号西麓。他在世时,词名已然不小,时人将他和吴文英并称。虽然西麓词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及当时的王沂孙、张炎、周密等词家,但西麓词对后世词家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小的。一是对清代浙派词人和常州词人的影响;二是在考证清真词的原韵上,对于佐证清真词、规范清真词之格律有一定的价值;三是历代词人词评家对西麓词有所偏爱,或称赏其词或品评佳句。  相似文献   

8.
周邦彦{1056—10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任地方官职多年。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常能变化六朝小赋和唐诗语言、意境入词,且出以新意。所作以羁旅行役、离别相思题材为主,善于铺叙,语句精工,风格典雅。所作词上承温庭筠、柳永之风,下启姜夔、吴文英一派,影响甚巨。有《片玉集》(又称《清真集》)。  相似文献   

9.
白描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它指在绘画中不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后引进到写作上 ,则指不加陪衬和烘托 ,仅以俭省的文字直接描绘人物和景物特征的描写手法。由此可见 ,白描的本质特征是写实 ,有真意。正如鲁迅所言 :“‘白描’却并没有秘诀 ,如果说有 ,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 :有真意 ,去粉饰 ,少做作 ,无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唐宋词中以白描抒情 ,是词人们珍爱的手段之一。这类词 ,远去雕红刻翠之俗 ,纯用白笔勾勒 ,如出水芙蓉 ,淡雅而具自然风致 ,清新之气扑人眉宇。词史上 ,以白描抒情的名家 ,首先要…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以她的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才华,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社会。其词善于用白描手法描写环境,以景来写心中的意象,并能以景来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再加上她驾驭语言的特色等等,使她的婉约词在宋词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宋季词史作品数量虽远不如诗史,但也卓然可观,别具一格。主要词史作品有:文天祥后期词、汪元量北行词、刘辰翁入元词和《乐府补题》等。词史之作同诗史之作比较,差异在于:一是诗史完整,词史零散;二是诗史具体,词史概括;三是诗史侧重在史,词史侧重在词。  相似文献   

12.
在词史上,晏殊与欧阳修齐名,他们的词代表着宋初令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影响遍及北宋一代词家。他们的词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显示了各自的个性特征,无论取材还是表现手法,都有些微差异。从总体上说,晏词多写一己的流连光景、感伤时序,以辞采秀丽见长;欧词多写男女的离愁别恨、思恋怀想,以情致深婉取胜。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14.
沈祖蕖创作,以词作造诣最高,诗次之,新诗又次之。她有三个现象耐人寻味:1.她自称“一生低首小山(小晏)词”,其词体创作实践却与这一关学理想不符。她的婉约词,走周邦彦、南宋格律词派及清代常州词派的路线,其令词也更近温韦、南唐,而不是小山。究其原因,乃在于“时序”,“非作者所能自主也”(汪东)。2.沈祖莱词篇篇可读,集中等闲之作,置诸“他人集中仍是佳词”(汪东),而求其代表作,反不易得。在当代词的选本中,倘若没有量的保证,比较吃亏。3.在沈祖菜称不上大家的古近体诗及新诗领域,她反能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占尽风滴.  相似文献   

15.
北宋文人延续了花间词人“诗庄词媚”的词学观念,以婉约为正宗的主流创作思想在词学批评领域的集中反映便是诗词分体意识的逐步加强,和对传统词风的维护与坚守。虽然一代文豪苏轼力主词之诗化,开创豪放向上一派。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理论认可。  相似文献   

16.
明末易代之际,云间词派大放光明,一扫明词尘俗卑靡之意格,抒写身世零落之感,家国沦亡之悲,沉雄凄丽,意内言外,大大提高了词的审美品格。云间词派坚守南唐北宋词的路数,托兴深微,又胎息传奇笔法,开启了清词中兴之局,可称明清词运的转捩点。云间词派诚为清词中兴赢得了契机,但词学上的复古主义、教条主义也对清词流变带来了若干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清易代之际,云间词派大放光明,一扫明词尘俗卑靡之意格,抒写身世零落之感、家国沦亡之悲,沉雄凄丽,意内言外,大大提高了词的审美品格。云间词派坚守南唐、北宋词的路数,托兴深微,又胎息传奇笔法,开启了清词中兴之局,可称明清词运的转捩点,为清词中兴赢得了契机,但词学上的复古主义、教条主义也给清词带来了若干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词家创作了许多思想深邃和艺术精湛的作品,主要原因是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因而以写诗填词寻求感情的寄托和心灵的抚慰,宣泄心中的郁闷,补偿自我价值的失落。这也正印证了“诗穷而后工”的道德。  相似文献   

19.
宋代金陵怀古词是自唐代金陵怀古诗之后,形成的独立文学题材。北宋金陵怀古词在抒情方式上承接唐人的审美情趣,其现实情怀以忧世为特征在词中得以确立,格调含蓄而温婉;至南宋,金陵怀古词的写作多与时局相关联,其情怀更加注重批判现实,词写强烈的个人情绪,格调因伤时愤世而愁郁沉痛。  相似文献   

20.
“本色论”是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它萌芽于晚唐五代时期,“词为艳料”是这一时期“本色论”的重要内涵,北宋后期的李清照,在《词论》中是一家的“论点,阐述了词的特性,从而使”本色论”具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别是一家”标准志着这一论题的正形式,南宋时期的“本色论”在“别是一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其主要倾向表现为推崇“雅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