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隐喻和转喻思维常见于多模式交际中,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主题意义.交通安全警示牌作为一类多模态语篇,通过引导受众参与隐喻或转喻的识解来实现其劝说功能.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劝谏式和警醒式两类交通安全警示牌的宣传效度展开对比研究,发现前者的言后效果更符合受众的认知心理,故宣传效度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成都市的对外宣传短视频展开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并重点探讨了语篇中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多模态批评(积极)话语综合分析框架,以积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石对所选取的语料进行案例分析,分析论证了理论框架的合理性。结果尝试将语言学界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城市形象塑造和国际传播问题结合,探讨了我国城市形象的可爱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模态理论,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大学英语词汇多模态教学,主要探索多模态对词汇长期和短期记忆的影响、对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焦虑的影响及大学生对多模态英语词汇教学的认可度。研究显示,多模态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词汇理解效果和记忆强度,能降低英语词汇学习焦虑,学生对多模态教学的认可度高,多模态在改善学生的记忆模式和学习动机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养我国大学生在各自学科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以国家"双一流"战略为契机,以教育技术和课程融合为推手,依托多模态理论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旨在迎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契机,优化教学效果,构建大学英语多模态翻转教学模式.内容主要体现在教育信息技术与多模态理论的有效融合,包括多模态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构建,多模态教学通道和方式的选择,多模态课堂和课外教学活动的设计,多模态教学评价体系的推广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王昕 《海外英语》2012,(13):256-257,260
电影海报是宣传影片、增加票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一种包括了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的多模态语篇的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泰坦尼克号》(3D版)首款海报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旨在进一步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同时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广告通过语言、图像及色彩等多种模态与受众进行交流,传达创作者的艺术诉求及思想内涵。对于公益广告来说,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程度,并改变公众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态度及行为,从而缓解或解决社会问题。中国和英国在公益广告上有着一定的差别,这会影响人们的识读能力,有必要对二者构图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从多模态理论和构图意义概述入手,以多模态为视角,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比了分析了中英公益广告多模态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时代带来的语篇多模态化为话语分析注入新的元素,同时话语分析理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如在系统功能学说上建立起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本文以青奥会会徽为例,对其进行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方面的分析,旨在加深对社会符号学的认识,了解多模态话语的表意方式,增强多模态话语的分析能力,促进语言学与社会现实的交融。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设计和构建多媒体多模态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提升大学英语学习的效率,本研究以多媒体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多模态理论为指导,探究了多媒体多模态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并利用一学年对其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多媒体多模态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多模态隐喻理论认为话语分析不仅局限于言语层面,必须考虑到多种符号资源.本文以语法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时代啤酒广告为例解读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10.
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SFL)这一理论背景,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视觉语法(Visual Grammar,VG)为基础,以O’Halloran电影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系统为工具,对电影《黑天鹅》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从语言学角度深入理解电影语篇意义建构过程,旨在验证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语篇的可操作性,同时提升电影欣赏水平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Halliday提出的语言元功能理论不仅适用于仅含语言的单一模态语篇分析,同样适用于多模态语篇分析。音乐视频是多模态语篇的典型范例之一。通过分析音乐视频是如何通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来实现其多模态意义的构建,证明了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元功能理论赏析音乐视频的可行性,同时拓展了语篇的定义,推动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对2013年2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的"光屁股小男孩抢镜李克强"的新闻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分析重点包括:语料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语料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其目的是揭示电视新闻是如何通过镜头画面在动态多模态语篇中构建意义以及多模态解读对理解新闻事件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也证明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系统的、全面的、可行的解读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国家形象建构在两极化的框架下,其一是本国新闻语境的积极自我建构,其二是他国媒体的消极他者呈现。基于Wodak历史性分析框架的批判性研究表明,在对中国60周年国庆大典报道中,中方建构的国家身份认同与美方报道呈现的国家形象存在两极化的差异性。中方语料来源于《中国日报》,致力于建构团结稳定和平独立的积极国家认同感;美方语料来源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着力于呈现具有威胁性、由政党强硬控制的负面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4.
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以KressLeeuwen提出的多模式话语理论以及Baldry和Thibault提出的意义整合原则为基础,对一则多模态公益海报进行了整体意义的分析,并探讨其社会实践性。研究发现,多种模态的综合应用有助于语篇整体意义的有效表达,构建强烈的社会实践性,该研究亦为多模态语篇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构式的动态观,可以将"连"看作表强调义构式的标记,动词拷贝型"连"字句"连V|都/也VP"因此而被重新分析为"连|V都/也VP"。该构式的前项动词与后项动词在认知上形成两个不同的"意象",分别与总括扫描与次第扫描相关。该构式由典型"连"字句和一般主谓句借助转喻"截搭"而成,表强调义的"V都/也VP"与其具有承继关系,是更为典型的构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M.K.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来研究英诗翻译的问题。通过对英国诗人拜伦的名诗When We Two Parted及其四种汉译版本的英汉功能语篇的对比分析表明:(一)功能语言学在研究英诗汉译问题方面同样是适用的;(二)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往往不是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对英诗翻译的评判不可机械地要求译文的形式必须和原文“一一对等”。  相似文献   

17.
SDRT的核心概念是修辞关系,认为话语意义受制于话语自身的修辞结构,即话语语段之间或者话语序列之间的逻辑结构,包括叙述、解释、详述、因果、背景、对比、平行、纠正、证据、反证据等。所有的真实修辞关系符合真实修辞关系满足图式。满足图式确保只有当被关系的自变量所标记的内工容和φR(π1,x2)中被明确的“额外的内容”把输入语境和输出语境关联起来时,真实关系才把输入语境和输出语境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在西方兴起,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克瑞斯和勒文。他们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文章以Kress&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基础,结合语料和理论,以电影《一代宗师》宣传海报为例,探讨了图像、语言及其他符号模态的互动意义、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分析了怎样用多模态手段来解读电影海报和电影主题之间的关系、图像和文字如何在海报中构建完整语篇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筑学术语篇作为特殊的学术语篇形式,具有多模态性。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性可通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体现。以一篇建筑设计语篇为例,对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探求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分析框架,提高读者对学术语篇多模态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福柯的话语建构理论和费尔克劳夫"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话语分析框架的文本解读表明:从清朝、民国到当下的黄帝祭祀文化认同话语建构具有明显的嬗变特征。清朝(1723年)黄帝祭文互文性不明显,其典型的中国传统话语建构了"天子-家国天下"文化认同;民国(1912年)黄帝祭文具有明显的西方话语与中国传统话语碰撞产生的互文性,所建构的"中华文明古国"认同带有认同焦虑;当下(2011年)黄帝祭文中丰富的中西话语互文性建构出自信、复兴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