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东尼·凯利(Anthony E.Kelly)博士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教育和人力发展学院教授、教育技术项目主席,曾长期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专家,多家正式、非正式学习研究机构和教育与人力资源部项目经理。他还担任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客座教授。多种工作角色与经验使得凯利教授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较高成就,是2009-2010年度“富尔布赖特新世纪学者计划(NCS)”的获得者。他还受聘为《教育研究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教育技术研究与进展》、《学习科学杂志》等多家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或评论员。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主义学习模式到认知学习模式,再到建构主义以及协作学习模式,教学的有效性是个永恒的话题。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技术、学习模式和学习理论的创新和相互影响,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我们所期望的学习目标也变得模糊起来。本期高端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世界知名教育心理学教授保尔·科士纳( Paul Kirschner)博士来分享他关于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洞见。科士纳博士是国际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荷兰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和学习与认知项目负责人,芬兰奥卢大学教师教育研究访问教授。他曾任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CSCL)委员会(属于学习科学国际社区下属组织)及学习科学国际社区执行委员会主席(2011-2012年)、《计算机辅助学习》期刊主编和《计算机在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期刊副主编,出版畅销书教学设计专著《复杂学习的十个步骤》(目前该书已是第二版)。他还与人合著《论证的可视化》、《我们所了解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领域包括终身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电子学习环境和其它创新学习环境设计、开放教育资源、教育媒体应用、教师教学资源开发、认知技能和能力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领域已存储并记录了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海量数据。如何挖掘、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为教与学提供可靠依据和参考已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学习分析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策略。目前学习分析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学习分析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学习分析与教育数据挖掘的区别如何?学习分析过程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国际知名的学习分析研究专家、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George Siemens教授进行了访谈。George Siemens教授是国际知名学者,关注教育领域中的学习、技术、网络及开放性等问题。他著有《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Knowing Knowledge)和《学习中的新技术手册》(The Handbook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其中《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一书对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展开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理论——连通主义。该书已经被翻译成中文、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波斯语、匈牙利语等多种语言。Siemens博士目前担任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技术促进知识研究院副院长,学习分析研究团队负责人。他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表过关于技术和媒介对教育、组织和社会影响的主题演讲。他的研究工作曾在国内外的报纸(包括纽约时报)、广播和电视做过介绍。由于研究成果突出,他被授予许多国内和国际奖励。鉴于他在学习、技术与网络方面的杰出工作,被圣马丁大学(秘鲁最著名的综合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Siemens博士是学习分析研究协会(The Society for Learning Analytics Research,SoLAR)的创立者之一。自2008年以来,他一直担任教育媒体与技术世界大会(ED-MEDIA)指导委员会委员。他也是《在线学习与技术》(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JOLT)、《教育中的交互媒体》(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in Education,JIME)等许多杂志的编委。  相似文献   

4.
国际教学设计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转型,其中心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研究的发源地美国。本访谈将要介绍的就是来自荷兰的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范梅里恩伯尔和基尔希纳,着重了解他们团队提出并持续20余年不断完善的"综合学习设计及其十个步骤",具体体现在《综合学习设计:四元素十步骤系统方法》一书中。两位作者曾经非常深刻地概括过这一理论的特质是:聚焦综合学习,以学习理论为厚实基础并采用高度灵活的设计方法,以有效解决当前教育培训领域的三大痼疾:学习任务分割化、学习内容碎片化和学习迁移悖论,并以此为教学设计的复兴作出贡献,回应瞬息万变知识社会的教育需求。综合学习设计代表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方法论,值得注意的是,梅里尔的"五星教学设计(首要教学原理)"和范梅里恩伯尔等的"综合学习设计(四元教学设计)"不约而同地于2002年发表在国际教育技术权威刊物《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上。严格地说,它们不是一两个个别的理论或者模型,而是一股有着共同旨趣和追求、前景广阔的教学设计新潮流。由盛群力主持翻译的《综合学习设计:四元素十步骤系统方法》(下文简称《综合学习设计》)已经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当代前沿教学设计译丛,2012年7月)。正像梅里尔对这一理论做出的评价那样:"《综合学习设计》一书是设计有效教学的绝佳宝典,综合学习设计有助于教学达到有效果、有效率和有学习参与热诚的境界。"十个步骤融合了"问题教学"与"直导教学"的各自优势,对当前不尚空谈、务实探索的各种已有成果进行了绝妙综合。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认知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著名教育技术专家理查德.克拉克曾经这样感叹道:"《综合学习设计》代表了一种非常综合的方法,即既有最佳实践的依据,又有可靠研究的支撑,体现了有关学习、培训与迁移研究的现有水准,任何涉足教学、公司培训或者培训系统管理的人士阅读本书都是明智的选择。"我们则认为,《综合学习设计》系统反映了当代国际教学设计一流研发团队的最新应用成果,是将教育技术先进生产力转化为教学实践效益的可贵尝试。如果您立志为面向完整任务、聚焦解决问题与实现学习迁移而开展教学;如果您希冀了解教学设计潮流,开发创生性人力资源,探索促进专业成长的道路,那么,就请和我们一起"浸入"!杰罗姆.J.G.范梅里恩伯尔(Jeroen J.G.Van Merrinboer,1959-)现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育发展与研究系学习与教学方向教授,曾多年担任荷兰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荷兰十所大学联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范梅里恩伯尔在特温特大学获得教学技术学方向的哲学博士学位,在认知架构与教学、综合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整体化方法和适应性数字学习应用等方面颇有专长。他已经发表了150余篇学术论文,且担任《学习与教学》等数家学术刊物的编委。他因出版代表作《掌握综合认知能力》(1997)和提出"综合学习设计"(或称"四元教学设计")被公认是世界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并曾获得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颁发的"国际贡献奖"。保罗.A.基尔希纳(Paul A.Kirschner,1951-)系荷兰开放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中心(CELSTEC)教育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学习与认知研究项目负责人、荷兰国家终身学习实验室(NeLLL)科研主任。他在荷兰开放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作为一位国际知名的学者,基尔希纳的研究擅长领域包括终身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数字化或其他创新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开放教育资源、教育媒体应用、教师远程学习材料开发、认知能力的实际应用、设计与开发电子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系统的创新与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泛在学习,并从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然而,到底什么是泛在学习,如何使泛在学习的理念成为现实,即如何根据学习者所处情境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具体情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真正发生,并让不同的学习者有着相适应的学习体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国家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让更多的民众更容易、更有趣、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作为未来终身学习的理想模式之一,泛在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随意获取信息、开展交流和进行学习的理想环境。本期,金书轲(Kinshuk)教授以泛在学习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例,介绍和分析了泛在学习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金书轲现为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NSERC/iCORE/Xerox/Markin自适应和个性化信息工业研究会主席。金书轲在英国德蒙福特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学习技术、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和位置感知学习系统、认知分析以及交互技术等。金书轲教授在国际知名刊物、国际会议和书籍著作中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经常被邀请作大会主题报告,且是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2008年,金书轲教授被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授予杰出奖。在过去的五年中,他被邀请作为多家国际知名期刊之专刊的特邀编辑,还担任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和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目前,他还担任欧盟、奥地利、加拿大、中国香港、以色列、意大利、荷兰、卡塔尔、中国台湾和美国等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资助项目的评审专家。此外,金书轲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学习技术专业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的创始人和主席,SSCI索引源期刊《教育技术与社会》(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 Joumal,2010年影响因子为1.066)的创刊人和主编,美国计算机协会ACM SIG新西兰分会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的创始人和主席,还曾经担任新西兰远程教育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6.
洪明 《中国教师》2005,(6):30-32
滕星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香港苗圃基金会顾问,《民族教育研究》主编;曾受聘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国、美国、日本等国际组织担任项目负责人、顾问或专家,并主持和参与国内外10余项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曾获美国富布莱特(Fubright)高级学者基金、霍英东高校青年教育研究基金和“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曾任美国加州伯克力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其学术专长领域:民族教育学、教育人类学、国外多元化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克里斯多夫·迪德(Christopher Dede)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蒂莫西·沃斯(Timothy E.Wirth)教授,也是学习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他2001至2004年任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研究生院)教学主任;2007年被授予哈佛大学杰出教师称号;2011年获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AECT)颁发的卓越发展奖。迪德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新兴学习技术、教育政策以及教育创新中的领导力等。迪德教授多次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盖茨基金会资助,项目包括沉浸式模拟、虚拟环境中的人际交互和在线专业发展的设计和研究。其中,新兴学习技术研究包括多用户虚拟环境(Multi-User Virtual Environment,MUVE)、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社会网络、远程教育、Web 2.0工具等;领导力研究关注创新应用以及扩散推广;政策研究着重于国家教育改进策略。迪德教授还长期为美国政府、企业及专业组织提供学术咨询,是美国国家科学院教育和心理评价基金委员会成员、美国教育部技术专家组成员,参与了美国《2010教育技术规划》(草案)的制定。近期著作有:《成果推广:基于技术的教育改革中获得的经验教训》(2005年)、《教师在线专业发展:新的模型和方法》(2006年)、《数字化教学平台》(2012年)。  相似文献   

8.
普朗普(Tjeerd Plomp)博士是荷兰特温特大学教授,1982-1985年任特温特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1990-1998年任课程系系主任;1989-1999年任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主席,担任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小组负责人,主持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IMSS))和第二次教育中的技术国际研究(SITES)项目。他是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SITES 2006研究项目的主任,领导了对学校以及数学和科学教师在学校中使用ICT及其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普朗普与人合著、主编多本著作和会议论文集,其中包括:《国际教育技术百科全书》(第2版,1996)《教育中的计算机政策与实践》(1996)《教育技术经典著作》(1996)《世界范围学校教育与ICT使用:来自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SITES 2006项目的研究结果》(2008)《跨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政策与实践》(修订版,2009)以及《教育设计研究导论》(2009)。访谈者于2010年6月在荷兰特温特大学与普朗普教授就信息技术教育以及评价等有关问题进行了面对面地交谈。  相似文献   

9.
正个人简介:教育学博士、教育技术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副主任,师从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和美国匹兹堡大学Alan lesgold教授。广东省财政厅、广州市科信局和广州市财政局评审专家,全球华人教育技术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移动学习、思维可视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等。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研究20余项,出版专著《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设计》,参编教材和教辅资料5本,在《电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AECT(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编撰的《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在国际教育技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2008年发行的第三版,由于主编及撰写团队的阵容强大,其内容更具创新性。文章首先介绍了《手册》第三版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以及其中哪些论述使我们最受启迪与教育。然后,着重对被《手册》第三版列为过去五年教育传播与技术领域"两项重要研究发现"之一的"关于建构主义学习原则认识的深化"和被《手册》第三版列为过去五年教育传播与技术领域"四项重要进展"之一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工程型教学设计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个人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开始流行全球。移动学习是跨越多个情境的学习,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支持非正式学习意义重大。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移动学习领域国际著名学者、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Mike Sharples)教授,介绍和分析移动学习的国际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迈克·沙普尔斯现为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FutureLearn公司的首席学术顾问,主要研究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和新技术设计。他发起了一系列的移动学习国际会议,是移动学习国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obile Learning)的创会会长,还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副主编,承担科学教学的国际虚拟实验室(Wolfson OpenScience)、通过视频帮助理工科学生理解复杂的课程内容(JUXTALEARN)等重要项目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计研究——荷兰土温蒂大学Sanne Dijkstra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anneDijkstra是荷兰土温蒂大学教育科技学院教授。他的主要专业领域是工业、实验与教育心理学。他的主要研究性论文与著作大多数是有关内容领域概念学习的教学设计。目前 ,他最感兴趣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问题解决掌握知识与技能。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涉及工业组织中的培训和交流。他还就职于培训化学、物理和数学教师的研究生院。作为当代教学设计领域的国际级专家 ,他参与了《教学设计———国际观点》上下两卷的主编工作。这次 ,他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我所首届课程理论国际研讨会( 2 0 0 0年 1 0月 9— 1 1日 )并为会议带来了反映自己在教学设计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认识论、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领域的历史发展阶段 ,也为了更为详细地了解当今世界教学设计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SanneDijkstra教授本人所提出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 ,我们特此刊登了高文教授对SanneDijkstra教授的访谈录。  相似文献   

13.
特里·安德森(Terry Anderson)博士是位国际知名远程教育专家。目前任职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教授,同时任职设在该校的加拿大全国远程教育研究会的主席。安德森教授在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涉猎广泛,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并于近期与他人合著出版了两本新书:《电子研究:方法、问题和战略》(E-Research:Methods,Issues and Strategies),《21世纪的电子学习:研究与实践的框架》(E-Learning in the 21stCentury: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安德森博士是当地阿尔伯特省、加拿大乃至国际远程教育组织的积极参与者。他主要承担着远程教育硕士教学计划的教育技术课程,并具体负责主持着若干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课题。 安德森博士同时兼任《加拿大远程教育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教育中的互动媒介杂志》(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in Education)、《国际远程教育研究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DistanceEducation)、《高等教育中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 in Higher Education)、《加拿大学习与技术杂志》(The Canadian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Technology)等采用同行评审制度的多种学术杂志的编辑评审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J.Michael Spector是美国教育和通讯技术协会(AECT)的现任主席,佐治亚大学学习和绩效支持实验室(Learning & Performance Support Laboratory)教授.Spector有着丰富的任教和研究经历,他曾工作过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纽约锡拉丘兹大学均为美国教育技术学的重镇.而他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负责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项目的近四年经历让他对欧美两大洲的有关领域都有深入的了解,他在美国阿姆斯特朗空军研究实验室教学系统研究任资深科学家的经历让他对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以外的应用有着深刻的理解.Spector最近的研究兴趣是关于复杂领域学习评估、智能绩效支持教学设计、系统动力学为基础的学习环境及技术集成.他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第一线,刚于2008年主编完成<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而且将继续以开放的态度编辑第四版.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对教育研究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科学本身的跨领域性也吸引着各学科的专家协作研究,尤其是对新技术的关注,更是为教育评价以及教学设计等领域带来了高层次的变化.在这些跨学科研究项目成功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因素,又有哪些新的技术可以为教育研究所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国际知名的学习科学研究专家Roy Pea教授进行了访问.Roy Pea教授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博士专业的创办人与负责人,他于1974年在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哲学与心理学系毕业,后获得英国牛津大学Rhodes奖学金,师从著名教育心理学家Jerome S.Bruner,并于1978年获得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科学、数学学习与视觉化、基于视频的学习、学习共同体、元认知等方面,研究议题大都围绕着信息技术对学习与教学的支持及增强.在本访谈中,Roy Pea教授结合他曾参与的跨学科研究项目概述了“设计研究”这一范式在促进不同学科专家合作研究方面的潜力,还饶有兴趣地谈及了他对数据科学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关注,并畅谈了他与其合作者在视频学习研究方面的新角度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托尼·贝茨教授(Tony Bates)是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最知名的专家之一。他早年曾协助创建英国开放大学,并在该校工作近20年。1995年至2003年底,贝茨教授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担任远程教育部主任一职,同时兼任UBC的高等教育学习技术计划与管理国际中心主任。2004年,他创建了专门从事网上学习及远程教育的规划与管理的托尼·贝茨有限公司(Tony Bates Associates Ltd.),并担任董事长及行政总裁。目前,他还担任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的网络学习研究中心主任一职。此外,贝茨教授多年来还一直在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全球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及政府部门担任顾问工作。贝茨教授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至今共发表了350余篇论文,出版了9本有关远程教育及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的著作,他的研究涵盖了远程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ACTIONS媒体选择模型和关于远程教育成本一效益的研究。此外,他还是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内6本学术杂志的编委。目前,贝茨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传统大学中网络学习的应用及其成本-效益问题,网络学习的多元文化问题,以及网络学习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7.
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主编《教育技术教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初中信息科技》、《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等,发表研究论文和文章60多篇。目前担任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基础教育项目专家组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评审专家,美国“英特尔R未来教育”全球教师培训项目中国专家组专家。  相似文献   

18.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下,工作场所自然成为学习的重要空间。一般而言,工作场所学习的时间比学校学习的时间还要漫长,因此,对工作场所学习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个体可以通过工作场所学习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其生涯的发展;组织可以通过工作场所学习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和实现其持续性发展;当社会的经济和结构处于转型阶段,工作场所学习更成为促进个体和组织适应环境变化和主动创新的重要措施。借在美国学习的机会,笔者访谈了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著名学者雅各布斯(Ronald L.Jacobs)博士,他在访谈中论述了多个与人力资源开发专业相关的问题,并认为工作场所学习与绩效咨询是人力资源开发重要的实践领域,他整合了在该领域的教学经验、研究主题和咨询项目,实现了三者的互动和连通,多维度地促进该领域的发展。雅各布斯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简称UIUC)人力资源开发专业教授,另外还担任该校教育学院国际事务处主任一职,他在各类期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出版了六本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书籍。1994年,雅各布斯博士获得了由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颁发的教学科技研究奖;1995年,人力资源开发学会(AHRD)表彰了他在学术上对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卓越贡献。从1998年到2001年,他担任《人力资源开发季刊》(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SSCI来源期刊,且为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主要学术期刊)的主编,现在仍担任该杂志的客座编辑。雅各布斯博士还担任ASTD工作场所学习与绩效(Workplace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认证机构的顾问委员,并于2012年当选为新一届人力资源开发学会主席。雅各布斯博士早在1987年就提出"结构化在职培训"这一概念,并著有《员工岗位培训手册》(StructuredOn-the-Job Training),该书成为很多人力资源开发实践者和培训师的参考书,且被翻译为简体中文、繁体中文、韩文与阿拉伯文等多种语言,他早期的研究着重于研究结构化在职培训的经济效益,协助组织做出与培训相关的决定。目前,韩国就业及劳动部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规模"结构化在职培训"试行计划,以帮助本国中小型企业提高竞争力。雅各布斯博士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整合了系统理论、工作场所学习、绩效咨询等理念,并在ISO10015培训质量标准中完善了绩效分析与投资报酬率等概念。雅各布斯博士曾受邀至荷兰乌特列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他有三十多位博士学生现供职于全球各大学人力资源开发及相关领域的教授。雅各布斯博士多年来积极参与对实践的指导工作,他为许多企业组织与政府机构提供过咨询,包括通用汽车、荷兰航空公司、雅培、现代汽车、希捷、莫顿盐业、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等。雅各布斯博士参与的咨询项目通过开发工作场所绩效系统来满足对员工的能力需求,擅长采用合作研究整合其咨询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学为一体。雅各布斯博士喜欢航海、高尔夫,以及他在伊利湖畔别墅的夏日时光。  相似文献   

19.
布卢姆的教育理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杰明·S·布卢姆(Benjamin S·BIoom)博士是当代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职业教授。他还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会长和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评价与课程专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以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  相似文献   

20.
火炮与弹道学专家、南京理工大学校长李鸿志教授李鸿志教授是国内知名的火炮导弹道学专家,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他长期从事兵器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担任弹道学会主任委员、《弹道学报》主编,并担任国家教委军工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