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读过的书也在不断增多。这些书中,可能有像《西游记》《水浒传》那样的我国古典名著,也可能有像《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那样的外国经典作品……你都读过哪些书呢?从自己读过的书里,挑选一本喜欢的向同学推荐。  相似文献   

2.
语文园地八习作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读过的书也在不断增多。这些书中,可能有像《西游记》《水浒(hǔ)传》那样的我国古典名著,也可能有像《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那样的外国经典作品……你都读过哪些书呢?从自己读过的书里,挑选一本喜欢的向同学推荐。我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一本新书——《小故事大道理》全集。带着爸爸的期待和祝福,我开始仔细阅读这本书。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深深地体会到爸爸送书的目的,心想: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小故事大道理》一书共收录了近1000则小故事,分成习惯养成、交际处事、心…  相似文献   

3.
张曲 《初中生》2007,(12):10-11
我一直为自己的浅陋而苦恼。小时候,虽然也读过诸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类的句子,但并不懂深意;读过几本《作文通讯》、《儿童文学》、《小溪流》之类的刊物,至于名著就只翻过几遍《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4.
王宝琪 《下一代》2012,(7):33-34
你读过《爱的教育》吗?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谁没读过呀?小学课本里就有。”不错,小学教材里的《争吵》、《小抄写员》两篇课文就选自于这本书。《爱的教育》是流传世界各国的一部儿童名著,它和《木偶奇遇记》一起成为当年意大利最著名的两部书儿童读物。同样这部书也打动了各国的小读者和大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曾说过:“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做第五才子书法》)金圣叹说的是前朝的事,但这种现象现在也很普遍。  相似文献   

6.
雪泥鸿爪     
少年凭兴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少年维特之烦恼》。走进书门,读大学和研究生也是狂乱地读小说、读细节。等到中年读数育书,读哲学书,才真正懂得咀嚼书的学理。朋友送我《传世藏书》120卷,读过的不多,赶紧读吧。读一本书经历一次生活拷问!  相似文献   

7.
周倩 《学语文》2004,(6):44-44
苟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可算独树一帜。它既不像《庄子》那样玄之又玄,诡谲浪漫;又不像《论语》寥寥数语,微言大义;也不像《孟子》雄辩磅礴,浩荡大气。《苟子》是严谨的、踏实的,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苦口婆心向人讲授道理。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出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有《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等,分别出自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前三课的内容都是本部书中的主要人物(或能表现主要人物性格)及书中的重点章节;最后一篇乍看题目,没读过原著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是出自《红楼梦》的片段.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很多中外名人都给出了很有见地的说法。在此,我不予评判,只提出一些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有些书,读了之后是不会后悔的。例如那些立意和内容都很深的书,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那样的巨著,我都读不太懂,甚至很不懂,但仍会硬着头皮读下去而不后悔。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那天,我给学生上《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结束讲课前,像以往那样,我微笑着问学生:“大家对这节课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写到:"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本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1]如今金圣叹批评的读过书之后"只记得若干事迹"的中学生多矣!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化浅阅读为深阅读呢?评点是个好方法。所谓"评",就是评论,或言简意赅或洋洋洒洒;所谓"点",意即圈画标点,留下印记,突显阅读直感。  相似文献   

12.
买书     
朱自清 《新读写》2009,(7):70-70
以译《鲁拜集》传名于后世的Fitzgerald,有一天呆坐在他的小书房里,怒视着围绕他的书。愤怒之下,致书友人云:“我写这信告诉你我最近的决断。我想把所有的书都卖出去,或烧去,只留下《圣经》、字典、《失乐园》、颇普的诗各一部,放在我书案上,最好都就在手边,那样,我再不会找不着我要的书了,至少我会知道我此处只有这四部书,别的,世间别的书都在别处,不在我的架上。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读书,我随便说一点。 我读书不是读得最好的,有很多书别人读过,我都没读。还有别人非常热爱读的,我老读不完,比如说《战争与和平》,写得好,我也看过多次,但是读不完。还有《百年孤独》,我也读过,有一次都读到五分之三以上,快到五分之四了,我死活不读了,因为觉得这位大师的路子已经被我给掌握住了,就不想再看了。当然还有《追忆似水年华》,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没有读完。  相似文献   

14.
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而笔者在农村从教多年,发现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小,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课外书,即使有也只是一两本作文书。我国的四大名著他们几乎都没有读过,更不用说《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些书了。由于阅读面窄,课外知识匮乏,  相似文献   

15.
晚明笔记小品《悦容编》记载了封建社会侍女闺秀在园居、陈设、服饰、仪态、素养等方面生活模式的追求和审美情趣,有不少地方与《红楼梦》相合,可以从中窥见《红楼梦》的某些化渊源。曹寅《楝亭书目》收有《悦容编》的改编本,曹雪芹很可能读过此书,而在创作《红楼梦》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谢宗玉 《成长》2007,(2):3-94
习惯睡前读书。习惯躺着读书。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终于被我在这种温暖的时段、以这样慵懒的姿态读完了。《第二性》本是一本社会哲学书,但我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本小说读了,就像读《红楼梦》一样。与《红楼梦》相同的是,《第二性》也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大观园”,里面形形色色的女性的才情、个性、感恩、经历等方面与《红楼梦》里的女人并无二致,只是更显直接,深入,动人心魂。她们不像《红楼梦》里的女性那样有名有姓,她们闯入我的视野就像一个梦境,也像陌生街头那些柔美而神秘的笑容,更让我感叹万端,凭借想象,她们花雨般的心思和言行全都在我心灵的某处嫁接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铁凝 《新读写》2011,(7):82-84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日: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相似文献   

18.
邓博洋 《新读写》2010,(1):59-59
一位哲人说过,《瓦尔登湖》是一本安静、寂寞、孤独的书,是属于一个人的书,需要静下心来,否则你很难融人书中。当你的心静下来以后,就会有昕思考。不错,这是我读过的最值得咀嚼的一本书,走进瓦尔登湖的世界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19.
<正>《神的一滴》是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材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大地的眼睛"板块的一篇课文,选自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名作《瓦尔登湖》一书。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将《瓦尔登湖》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之首。课堂教学中对于选文的解读往往仅从专题和板块的角度出发,即人与自然的关  相似文献   

20.
李绂是清康雍时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在程朱理学盛行之际,他专治陆王之学,学术上独树一帜。不仅如此,李绂的古文思想也与众不同,既不像其他理学家那样重道轻文,他注意到了古文本身的独特性,也不像其他古文家那样以义统法,而是着重寻绎古文创作的文法经验。李绂的《秋山论文》及其文集《穆堂初稿》、《穆堂别稿》等,都充分展现了李绂独具特色的古文思想。文章通过对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欧文书》的解读,来探讨李绂的古文思想及其在清代散文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