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会刚 《时代教育》2012,(9):185-186
党的十七大和四中、五中全会都强调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作者从我国村两委的现状、现实中的做法引发思考,对搞好党对农村的领导和村两委关系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层党建,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是基层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组织及力量保证。党的基层建设作为党的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基层政治民主化、实现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基层党建的运行困境主要表现为党政关系不够畅通、党建方式过于模型化、党建措施缺乏规律性。破解基层党建运行困境,应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掌握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格局,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形式的区域化;掌握基层党建的特殊规律,努力实现基层党建措施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重点突破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在于把握重点突破方向,包括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科学配置、双向流动的城乡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创新党员管理机制,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建立有机衔接、强化服务的城乡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建立以城带乡、互帮互助的城乡基层党组织运行体系;创新党建工作支持保障机制,建立集约利用、成果共享的城乡党建资源整合体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城乡基层党建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它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破解这个问题,需要总结实践经验,重点是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机制、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基层党组织组织工作机制,破解支部设置难题、党员与基层组织的疏离难题以及基层党组织活力难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城乡统筹发展能力的内涵和动力机制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能力进行动态的综合评价,并从统筹城乡政策与决策支撑能力、经济协调发展能力和社会协调发展能力三个层面来对四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能力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四大区域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各方面的差距以及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该时刻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思想体系,在改革创新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  相似文献   

7.
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是各级党委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目标。我们结合城乡基层党建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按照保持党组织先进性的要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逐步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目标。  相似文献   

8.
努力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大学生党组织,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肩负着新时期高等院校把优秀大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为党培养后备人才,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坚固党的政权的一个重要环节.发展和建立基层大学生党小组和大学生党支部,扩大党的工作在高等院校中的覆盖面,形成大一有党员、大二有党小组、大三大四有党支部,把党建工作重点转移到基层大学生党建工作上,构建基层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本文从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出发,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重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推动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实现对高等教育全面领导的执行机构,党中央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为校园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创新发展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新理路。在把握以校园融媒体赋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价值,诊断现实梗阻的基础上,从培育以融媒体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动意识、多举措推动基于资源共享整体统筹的高校融媒体建设、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等维度革除梗阻,探索校园融媒体赋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它是我们党全新的执政理念,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新时期,只有实现党建科学化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必须准确界定党建科学化的内涵和理论体系,明确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要求,进而在这样的逻辑起点上探索党建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这些理论对党建实践产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为此,认真梳理、总结和学习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进一步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重要任务。企业基层党组织可以借鉴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科学理念,结合企业党的建设实际,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制定了以党建带动其他各类建设的措施.文章分析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主张通过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和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贡献。《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初步构建起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框架,大大拓展和深化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一系列党的建设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全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从同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总结党的执政经验相结合、坚持创新、解决执政党建设的现实问题、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融入危机意识和民生观念七个层面全面揭示了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为基础"构成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个总体布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了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布局,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初确立了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立足新的执政历史方位又逐步确立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这些党的建设结构性要素的有机融合贯通,就形成了当前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8.
执政党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完整的党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提出了执政党的三大建设思想:一是执政能力建设思想,主要是党领导和驾驭经济建设的能力、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拒腐防变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社会整合能力;二是先进性建设思想,包括用发展着的新理论指导实践的理论创新、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不懈努力的目标追求、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斗争的经常性党员教育;三是制度建设思想,如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等。这三大建设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也都是综合性的建设和长期性的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它将在党的执政实践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并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组织建设、加强作_风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等五个方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来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再一次向全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学习型政党,是在借鉴国外现代教育学、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提出来的一种政党建设模式,意义非常重大。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党的能力水平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地方崛起的重要推动。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现实中的问题。建设的路径建议,思想理论建设是基础首位;党的学风建设是关键环节;学习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是重要载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