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集聚外部性、环境技术效率与节能减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礼琼  李伟娜 《软科学》2011,25(9):14-19
利用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由专业化集聚带来的马歇尔外部性和由多样化集聚带来的雅各布斯外部性对环境及工业协调性的影响,试图寻求新的节能减排的政策着力点。研究发现: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都与代表环境及工业协调性的环境技术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会对环境及工业协调性共同起作用。建议政府积极利用这两种外部性正效应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
于立宏  王艳  陈家宜 《资源科学》2019,41(12):2155-2171
中国采矿业具有代际负外部性和环境负外部性特征,但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不考虑负外部性影响,而现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也仅考虑环境污染,难以真实衡量采矿业的效率与绿色技术进步。本文构建了考虑双重负外部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基于2005—2015年采矿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其变动率,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代际负外部性、环境负外部性等,以考察其关键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结果显示:①考虑环境和代际双重负外部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果。②采矿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开采业增速最快,其次为煤炭开采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业,油气开采业最低。③代际和环境负外部性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皆呈现抑制作用,但对不同产业的抑制程度存在异质性。环境负外部性对煤炭开采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而代际负外部性对油气开采业和黑色金属开采业的抑制作用则高于其他采矿业。  相似文献   

3.
老工业企业搬迁是解决城区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而新厂址选择则是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在对同一污染物由于区位因素引起的环境外部性差异进行细化与分类后,构建了区位差异条件下的排污企业环境外部性度量体系,并利用AHP模糊优先规划对4个拟搬迁厂址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可以较好地度量排污企业区位环境外部性程度,为老工业企业搬迁选址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内生增长模型对同时存在资源与环境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经济落后地区进行分析,出发基点是经济落后源于资源短缺,环境恶劣,教育落后,而引导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教育外部性和资源与环境外部性,以及因经济落后所形成的短视行为,通过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教育外一相对于资源环境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最后对求解问题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构建应对环境恶化的知识产权外部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知识产权环境外部性、资源外部性、社会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不同知识产权外部性的评分定级,建立知识产权黑名单制度。最后得出主要结论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时期,要有效应对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等刚性约束,必须探索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发明创造。构建应对环境恶化的我国知识产权外部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知识产权环境外部性、资源外部性、社会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根据不同知识产权外部性的评分定级,建立知识产权黑名单制度,最后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外部性环境,本文构建了链与链数量竞争模型,识别了纵向联盟的形成机制,给出了供应链联盟中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的选择范围,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强度系数和供应链数量竞争强度对收益共享比例范围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弱地影响竞争强度时,纵向联盟的收益共享合同能够实现零售商和供应商收益的改进;当网络外部性强度强烈地影响竞争强度时纵向联盟失效。  相似文献   

8.
外部性理论是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物流外部性是外部性概念在物流问题上的具体体现。绿色物流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物流外部性,抑制物流外部性对环境问题的危害。因此,绿色物流目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分析当技术存在互补关系且创新者在纵向结构上不对称时,网络外部性对专利联盟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内部创新者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开放式专利联盟是最优许可策略,但是并不是外部创新者的最优策略.当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大时,外部创新者倾向于选择开放式独立许可策略;当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小时,外部创新者倾向于选择封闭式独立许可策略.该研究为网络外部性环境下互补性技术许可策略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外部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干  陈武 《科技与管理》2004,6(3):15-19
从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现状出发,运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分析得出:生态工业园自身的特点与我国经济环境发展现状的耦合容易产生外部性,一方面使我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不能有效解决;另一方面使生态工业园的自身价值及其在未来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难以彰显;目前应从区域、企业、产品3个层而上克服建设中的外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产业聚集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空间自相关性检验表明,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产业聚集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表明当前中国产业聚集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大于环境正外部性;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最后,提出聚集区改善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军  程中华  李廉水 《科研管理》2016,37(6):134-140
本文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空间自相关性检验表明,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产业聚集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表明当前中国产业聚集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大于环境正外部性;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最后,提出聚集区改善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企业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强度为切入点,构建了以网络外部性强度为主要决策变量的企业利润模型,从而对网络外部性与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利润与联盟自身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蒋芬  邓丹青  汪平 《科技通报》2021,37(6):115-120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构建了创意产业集聚、外部性(技术外部性、金融外部性、文化外部性)与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检验了长三角创意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并考察外部性调节效应的产业差异.研究发现:(1)创意产业集聚显著地正向影响区域创新,金融外部性空间溢出效应显著;(2)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相同条件下,外部性越强,创意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强度越大;(3)创意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创新存在产业差异,其中科学研究类创意产业最为明显;(4)外部性对创意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因创意产业具体的类别而有所差异.研究关于充分利用外部性,引导城市创意产业集聚,推动区域创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西方经济学对环境公共性、外部性引起市场失灵问题的矫正思路,阐述了发达国家对环境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环境政策措施并对其作出评价,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环境政策措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曹瑞芬 《资源科学》2014,36(6):1211-1219
耕地资源既能产生生态效益,为整个社会提供生态福利,具有正外部性,同时也会因为不合理利用而损坏人类的福利,产生负外部效应。仅仅估算耕地的正外部性价值量,可能会高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额,不利于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本文以湖北省102个县(市、区)为例,分别测算了耕地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价值量,进而得出耕地的净外部性价值量;此外,通过测算各区域内部的外部性需求量得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盈亏水平,并据此实施跨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均衡各区域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①湖北省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对外界环境均起到了正面影响,但省内耕地资源的净外部性水平差异明显;②扣除区域内部的外部性需求量,湖北省共有41个县(市、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有盈余,属于财政转移支付受偿区;同时,共有61个县(市、区)耕地资源的外部性处于亏损状态,属于财政转移支付支付区;③财政转移支付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各个县(市、区)的转移支付额占当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较低,约为0.007%~5.030%,均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内。研究成果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 ,不但对网络与信息带来了巨大的外部性 ,而且使企业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主要系统考察网络经济下我国的电子商务环境 ,包括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相关方面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两难、环境承载阈值及环境问题负的外部性的存在昭示着我们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本文以兰州市为例来说明欠发达地区如何缩小经济与环境的两难区间,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谢荣辉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40-1347
论文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中国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样本分为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检验了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而技术创新在决定"拐点"的位置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均位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即产业集聚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而发挥环境正外部性,其中沿海省份比内陆省份位于左侧曲线的更高位置,意味着较高的集聚水平对应了更强的环境污染,但沿海省份技术创新的减排效应小于内陆省份,表明沿海省份的集聚正外部性正在减弱,其集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来说,波特弱假说涉及双重外部性问题,即污染的负外部性和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环境规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才能予以彻底解决,而后者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本文以SO_2排放控制技术为例,采用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结合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波特弱假说的作用。结果发现,当知识产权保护较弱时,环境规制对大气科技创新呈现负向影响。只有当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超过一定阈值时,环境规制才会对大气科技创新产生正向影响,波特弱假说成立。此外,环境规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大气科技创新的交叉效应主要出现在企业,而非科研院所和个人,创新主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