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际澜  郭权 《体育学刊》2024,(2):134-141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中外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对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发展困境和路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高校体教融合倡导方式和责任主体维度组成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比较框架之下,美国是体育经济产业驱动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欧洲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有政府集中规制模式、政府辅助资助模式、体育联盟居中协调模式和自主协调模式,中国是政府规制多方协同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当前我国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存在强政府集中规制,弱社会促进环境;多职能部门行政管理,少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教育资源投入,低体育氛围建设;重学生准入资格,轻运动员个人成长等困境。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应从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引领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社会需求;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提升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竞技水平;涵养高校体育文化,推动建设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友好环境;夯实高水平运动员全面成长理念,实现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任务及措施。存在问题:教育理念落后,教学体系有待完善;思政引领不足,元素挖掘和融入有待加强;场地设施薄弱,师资建设有待强化。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切实发挥体育增强体质的基本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体育育人的独特价值;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化体教融合。提出改革措施:贯彻新时代体育教育理念,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发挥体育育人独特价值;聚焦"教、练、赛",深化体教融合;改善场地设施,加强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3.
体教融合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强调体育回归教育本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力求释放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并解决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已成为助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认为:体教融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导向体现为推进“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正确贯彻;推进“教会、勤练、常赛”有效落实;推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体育人文内涵流失,育人环境有待改善;课程内容缺乏特色,专业特点有待凸显;竞赛体系不完善,覆盖面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合理性有待提高;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缺乏系统培训,教学能力有待增强。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路径选择为构建体育教学人文环境,增强以体育人实效性;打造强特色体育品牌课程,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完善竞赛体系,激发资源整合与协同育人活力;构建多维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建立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过渡期培训体系,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促进瑜伽深度融入我国学校体育。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状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高校瑜伽课程已演化为一种以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校园为传播范围,以瑜伽体位为主要练习手段的体育教育过程。随着我国“瑜伽热”辐射范围持续延伸,瑜伽的教育价值受到高校广大师生一致认可。在高校,以体育课堂教学、课外运动竞赛、体育社团和体育专业培养为主要形式的多位一体的瑜伽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结论: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较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校园瑜伽运动组织管理体系、瑜伽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等3个方面是当前国内高校瑜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瑜伽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整体理论构建欠缺,政府层面对瑜伽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的力度不足,高校瑜伽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5.
深化体教融合是以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立足于新时代体育事业转型发展要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推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国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发展瓶颈,在树立体教协同育人、多元开放融合的现代化治理理念基础上,研究建议从目标、资源、措施的一体化融合上改革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旨在深化体教融合的理论研究、探索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此目的,该文首先阐述了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设计;最后,强调了校级部门协同创新在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性。期望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一些浅薄借鉴。  相似文献   

7.
罗燕  柳孟利  左晖 《体育科技》2023,(6):159-161
如何通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增加课外运动时间,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难题。文章以贵州大学为例,归纳总结该校公共体育课程《瑜伽》近五年创新教学模型构建的成果:课程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创新的全过程,并坚持以“术理兼备,以体铸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构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四大模块”教学内容、“过程性”多元考核评价、课程思政全程育人的创新体育课堂。《瑜伽》课程的创新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牟歆 《当代体育科技》2024,(6):54-59+65
该文从学生维度、教师维度和人才培养维度剖析高校网球教学痛点,结合本课程实操性强的特点和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打造多元化教学方法,主张将网球专业理论知识与吃苦耐劳、敬业奉献、拼搏进取精神等方面有机融合,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通过深化体教融合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要求,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高质量课程思政达到以体育人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梳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特点、类型、条件与要求。旨在把握体育课程思政的学科融合契合点,发挥体育课程思政促进学生身、心、行共同进步的价值意蕴,同时依据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特征,探索二者协同育人的实践逻辑,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教融合这一理念的提出,可谓是我国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顶层设计与部署。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深化体教融合、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改革与发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所以本文也就此展开了具体的探索,希望借此来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21,(5):457-46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隐性教育理念的研究视角剖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现实价值。结论:通过加强学校组织领导,建立校党委、教务处与学院的三级联动建设机制,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建立评价监督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合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育体与隐性育人功能,提高体育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与育人主观能动性。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高校体育与思政协同育人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何晓燕 《体育风尚》2023,(11):89-91
近年来,国家与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专业阵地,肩负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为了更好的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需要结合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加强“学练赛评”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通过从实践展示、主题教学、活动开展各方面出发,更好的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本文通过概述“学练赛评”教育模式,分析核心素养下“学练赛评”的教学价值,从而探究出科学有效的“学练赛评”教学模式创新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由“体育大国”转为“体育强国”,各大高校作为贯彻落实总体战略、实践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要在立足于当前高校教育实际的基础之上,深刻理解体教融合内涵与目标,不断探索体教融合“一体化”的实践路向,解决体教融合实践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普通高校在体教融合“一体化”实践路径的过程中,要从体教融点出发理顺培育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好资源建设与项目多元化建设,将体育强国战略贯穿体教融合举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马波 《精武》2011,(A1):86-86
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应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最佳模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其内在动力,体育部门提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两个部门存在的分歧与困惑,提出建议,认为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深化体教融合政策颁布为契机,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地梳理了过往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现实困境,同时总结了新时代信息技术、全球化、顶层设计等方面新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促进学校体育实践发展、提高学生体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目前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存在运动风险法治管理机制缺失、实践发展得不到保障;课程设置零碎化、重复化,“育人逻辑”彰显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有待优化,“育人能力”有待加强;校园竞赛体系不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缺失等现实困境。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学校体育实践发展问题,顶层设计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民众“体育无用论”观念的逐步转变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内驱力;信息技术变革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学校体育面向未来发展应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育人逻辑与甄别逻辑的对立统一和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的深度接轨的应然逻辑。  相似文献   

16.
叶蓁 《体育世界》2014,(1):137-138
瑜伽来源于古印度,是近几年来在我国一项新兴的运动。瑜伽通过古老且比较简单的身体技巧对人的身体和精神进行修养的一种运动,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瑜伽被纳入大学的体育教学课程,瑜伽主要是依靠身体体位的的调节、呼吸的控制和思想意识的冥想对人的身心进行调节。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中瑜伽课程的题为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创新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和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深化体教融合是对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回应和实践探索。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例证法,在分析体教融合协同的核心学理要义、引入协同理论的应然要求和理论预期基础上搭建其理论框架,透视育人目标一致性、正式规范、权利共享和公民体育意识等堵点,提出培育协同社会资本、完善协同治理法规制度、规范责权体系、构建体教融合协同治理运行网络的实施路径,为体教融合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体教融合的政策文件,旨在深入探讨高校体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学效果。体教融合作为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模式,不仅在青少年健康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还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体教融合的概念,随后着重探讨了高校体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学路径,包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健全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具体分析体教融合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效果,包括激发兴趣、支持个性化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和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技能等方面,展示了该模式的多维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19.
"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79  
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应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最佳模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其内在动力,体育部门提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两个部门存在的分歧与困惑,提出建议,认为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在项群理论启示之下,对高校体育课程项目的运动规律和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在二者融合发展建设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德育属性为依据,将高校体育课程项目进行同属项群分类,并进行不同体育项群的思政育人内涵的深入挖掘,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方式4个维度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