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区域社会功能的引领下,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应打破彼此间的壁垒,遵循双向沟通、共建共享、系统规范、社会服务等互动发展原则;构建资源共享、定向培养、专项服务、机构共建、协同创新等多元化互动发展模式;完善制度保障机制、评估激励机制等互动发展动态管理体系;有力地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社区教育的规范和快速发展,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区域社会功能的引领下,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应打破彼此间的壁垒,遵循双向沟通、共建共享、系统规范、社会服务等互动发展原则;构建资源共享、定向培养、专项服务、机构共建、协同创新等多元化互动发展模式;完善制度保障机制、评估激励机制等互动发展动态管理体系;有力地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社区教育的规范和快速发展,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与社区道德教育互动机制及运行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高校与社区道德教育互动机制,以建立资源共享互动、基地共建互动、教育管理互动、项目协作互动四项机制为主,整合高校与社区的道德教育资源,创新道德教育形式,推动道德教育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文化、地方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两者密切关联、互促互进、共生共荣,推进校地文化互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互动发展存在着互动的内容有待拓展、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其中制约校地文化互动推进的关键是机制建设。构建地方高校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互动的运行机制、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互动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助于校地文化互动形成体系并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基本团体或基本组织,社区的发展与稳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与保障。高校与社区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存在师资队伍、优秀青年学子、物质资源、科研资源等方面的比较资源优势,而社区在实践教学平台、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特殊师资来源等方面对高校有着一定的"反馈"作用。高校在推进社区经济建设中注重发挥"孵化器"、"智囊团"、"驱动器"、"加速站"和"思想库"作用。为此,我们可以探索从高校服务社区发展的TGIS协同发展实践机制;内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载体;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来推进高校在服务社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融合的典型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波 《教育探索》2009,(2):137-138
美国在推进高校和社区的融合发展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体现在:建立在法律和政府基础上的公共支持系统、联结学校和社区的基金会模式、高校融合计划、人员全面参与体系以及多元化合作形式等.借鉴美国的经验,构建我国高校与社区教育良性互动的机制,应着力构建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人员参与机制,推动区域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逐步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地方高校文化具有应用型、地方性和开放式等特征,它与区域经济密切关联、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当前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还存在着互动机制不健全、互动理念滞后、互动内涵单薄等问题。必须要坚持多元互动、互利共赢和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提升互动目标,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导向更新互动理念,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深化互动内涵,构建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参与的全方位互动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出来,大学与社区的互动机制已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与进程都需要完善的大学与社区互动机制作为支持与保障。创新大学与社区互动机制应着重从完善大学与社区之间的目标、合作、管理与保障等互动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9.
“校地互动”战略:背景分析、实施内容与机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校地互动发展的教育理念是顺应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而获得确立的,是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目标,提出和论述了校地互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基本内容和机制保障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晓波 《成人教育》2009,29(6):62-64
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互动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也是发展新型教育体系的前提。北美地区在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互动上具有鲜明特点和成功经验,其三层政府支持体系、社区基金会制度、高等院校的主动融合以及学校和社区间多元化的合作形式都值得总结和研究。我国学校和社区教育的互动应借鉴北关地区的成功经验,从构建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互补的资金保障机制、构建学校和社区互动的激励机制、构建促进学校与社区融合互动的教育督导机制、构建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的示范带动机制等方面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共同体"的提出旨在将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构建为一种互动的、稳定的主体间性结构.高校"师生共同体"构建,既是高等教育研究学理逻辑下的必然趋势,又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现状下的改革之举.具体教改举措包括,将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协同起来,以开放性体制呼唤师生主体性回归,用课程建设搭建师生"双主体"间性载体,提升教育教学方法,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对于实现教育资源融通共享、助推社区教育内涵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通过对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梳理和解析,从平台建设、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是与地方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如何协调高职教育与地方的互动关系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各级高职院校承担,社区学院则是美国高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从实践教学的视角分析中美高职院校与地方互动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中美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中美高职与地方互动关系在实践教学中的体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门市社区教育调查的实证分析,基层电大的转型发展,应依托基层电大系统构建地方社区大学体系,利用开放大学系统资源服务于地方社区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把自己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高校.开始重视社会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互动价值的分析、互动平台的构建和环境的营造、互动方式的适当选择以及互动机制的建设等,与社会服务形成一个服务于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体,以此推动地方高校在竞争中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如何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是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以校企合作这一研究视角,来积极探索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完善与发展的新路径,以期能对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蚌埠市七所地方院校体育资源向社区体育开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地方院校虽在体育专业人才、场地设施、教育信息等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开放场馆设施、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指导等方面力度不够。为了使地方院校体育资源更好地向社区体育开放延伸,就必须建立同社区体育联系协调的专门组织机构和培训机构,并构建合理有效的高校体育资源开放保障体系,以推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互相依赖、相互制约,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明显。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关系问题是地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需要,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与地方高校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贡献率的需要。论文提出可以通过决策互询构建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育人奠定伙伴关系,通过科研合作促进伙伴关系,通过文化互助提升伙伴关系,通过转型发展稳固伙伴关系等路径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广播电视大学对社区教育的介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使社区教育成为必然。社区教育存在缺资源、少机构,尤其缺乏实施高等教育层次的教育实体等问题,而地方电大在成人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也在为如何谋求新的发展寻找切入点,因此电大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是广播电视大学的责任,事实上也是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本文从社区教育与电大教育的发展,电大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可行胜和电大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几点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试图为广播电视大学参与社区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