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公共性是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属性,也是现代社会对课程的必然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公共性表现为课程开发是一个多主体协商对话的过程。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公共性面临来自公共性实现的前提、单一取向的课程开发以及后现代哲学的挑战,针对挑战提出通过开放课程开发、觉醒教师和运用多种课程取向开发课程等措施来保障教师教育课程公共性。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当代幼儿因课程的基本属性.幼儿园课程在课程价值观、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实施等向度上表现出公益性、公平性和公开性等特征.由于市场元素的渗透、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相对封闭性以及幼儿教师、家长等私人领域发育不成熟,幼儿园课程在公共性上面临挑战.保障幼儿园课程的公共性.需要强化政府部门的"公共责任",扩展幼儿园课程的"公共空间"并培育幼儿教师、家长参与课程的"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3.
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生 《教育探索》2008,(10):107-108
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规模在迅速扩大,但人们对其效果并不认同,这与原有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知识取向、技术取向、接受取向、经验取向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朝素养取向、实践取向、建构取向、研究取向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跨学科综合课程开发,是一个基于全院整体教育资源。集教学、管理、研究三位于一体的大型教改项目,意在探索和创新。时代要求教师教育院校打破封闭的专业结构和学科壁垒。提供开放的跨学科培训。因此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便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域改革的当务之急。实战与研究证明: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仅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而且是串联各学科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更体现了以综合为特征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理性、行为主义与符号认知理念的传统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模式既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不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严重制约了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学习型课程”模式则避免了这些缺陷。因此,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应以“学习型课程”模式为取向。在学习型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中师生角色、地位和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变,转变的方向是“批判式的共同探索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及其师生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是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向。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学习型课程”既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成人教师的特点,因此,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学习型课程”为取向。在“学习型课程”中,教师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建构意义的中介者以及课程的开发者。与教师角色转变相适应,学习型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践中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批判式的共同探索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面对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的全新要求与挑战,教师继续教育应采取主动回应措施,保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步发展。本文分析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提出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教师继续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的重点在于课程建设课题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继续教育课程质量,才能适应教师继续教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趋势,下面谈谈“十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类课程开发的十个方向,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师的发展更加需要关注。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情况与需求进行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与学生的需求、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课程理论与新课程的理解不透彻。因此应该设立农村教师异地交换学习与培训制度,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空间;完善课程开发机制,系统规划各类课程;强化与深化课程理论培训。  相似文献   

10.
课程建设是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专业选修课的建设与幼儿园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的满足和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在整个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中应占据重要地位。深入分析上海市某区"十一五"期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专业选修课的内容,我们发现,涉及五大领域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占一定优势,但领域之间在结构上严重失衡,涉及游戏指导类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很少。为此,我们认为,要构建一个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注重规划,统筹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类型,创新课程形式;提供引导支持,以切实提高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重要的改革之一,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着领导重视不够、课改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对新课程不适应、班额过大制约新课程实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加大新课程的宣传力度、建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推广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实施发展性评价等具体对策。此外,还就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仲红俐 《成人教育》2021,41(3):33-40
社区教育属于继续教育的一个分支,它大力推进了终身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终身教育的内涵。高校开展社区教育,具有环境、政策、路径的可行性,能够在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关键要在制度建设、章程制定、资源统合、师资培育、课程开发、送教社区、项目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问题,开始加强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1953年至1957年,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与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劳动技术教育明显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978年后,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的指引下,劳动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学科和课程地位再一次得以确定。1993年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劳动技术教育给与了充分的肯定。新课程把劳动技术教育变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客观上削弱了它的课程地位。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要素,应还原它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创新创业课程经历了基础教育领域初具雏形、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推进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历程中,存在层次结构较为合理,但课程模式较为单一;课程形式较为多元,但课程类型过于理论;课程体系相对完整,但衔接性有待提高;普及程度有所增加,但专业学位合法性机制有待完善的现实问题。选择独具特色的课程组织模式,搭建交叉融合的课程形式类型,形成完整有序的课程架构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合法性机制,是加快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学习领域课程从开发到教学实施都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它以工作过程为逻辑进行开发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逻辑课程相比更适合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文章根据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设计及其教学实施的内在逻辑,对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及其教学实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系统化研究,构建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施系统,并提出"职业活动-学习活动-职业活动"所包含的两次转换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及其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职业教育在新的“学习领域”课程指南中明确规定,“学习领域”课程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而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设计必然要注重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过程进行工作情境设置,以明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其目的在于使职业教育培训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发展中注重工艺流程过程的需要,以及技术创新和机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在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作了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设置儿童学课程是重塑教师专业素养、顺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应对教师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其设置需要超越学科体系的组织线索,以问题领域为核心组织课程模块;超越心理主义的课程内容,彰显课程建构的社会文化视角;超越对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依循,关照儿童个体差异。儿童学课程要设置如下课程模块:儿童身心发展、儿童发展与社会、儿童研究方法、儿童研习实践。  相似文献   

18.
对造成当前社区教育实效性发挥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思想上重视不够、政策法规滞后、经费保障不到位、宣传渠道及方式狭窄单一、学习资源缺乏有效共享及课程设置缺少针对性等问题。今后可从引导树立“终身学习”的大教育观、加快社区教育立法进程、增加财政经费保障、拓宽宣传渠道、灵活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促进社区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虽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仍然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不断地变革:一是要确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标准;二是要立足于区域发展实际,调整课程比例,优化课程内容;三是要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注重教育实践体验;四是要努力实现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