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所谓"穿越小说",指的是小说主人公因为某些原因,从自己的时空转换到了另外一个时空,这类题材在网络小说创作中十分常见。前不久,某民办中学初二年级班主任汤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主题是"命运",没  相似文献   

2.
在英文里,有一个词叫做"Edge",原意是指边缘,或者锋利的意思。但现在却被人们用来形容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说到Edge,在100多年以前的德国,就有一位很"Edge"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作为国王,他恐怕是没有什么治国之才的,却充满了艺术气质,是一位难得的建筑师。他亲自参与设计了天鹅堡,把他自己的童话梦想在德国南部化为了现实。在浪漫横行的欧洲社会里,德国人一直都被看作异类,刻板、顽固;而德国的大多数风景也一如它的居民,井井有条,一成不变。唯独在德国南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巴伐利亚自由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近代到现代到当代,不管当时人们是将与科学有关的小说称作"科学小说"还是"科学幻想小说",始终有更偏于科学写实的小说文本存在;而在国外,从凡尔纳与威尔斯的硬/软科幻分野,直到今天杰拉西试图以"science-in-fiction"来拉开自己的作品与其他"science fiction"的距离,可以说,更偏于科学写实的小说文本也一样存在。基于"科学小说"文本事实上的存在,也基于它们在事实上形成的却未被完整梳理的隐性文学史,将偏于科学写实的小说作为学术研究对象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本身的而不是对神的感情.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古人借"立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扬雄将自己的哲学代表作叫《法言》.在明代,小说家将小说或小说集叫做"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阐释哲学观点的说体文有渊源关系,在古人眼里,可以用小说来反映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正>"表现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expressus",具有"抛掷出来""挤压出来"的意思。表现主义思潮最先出现在绘画界,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表现主义文学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后成为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涉及到文学的各个领域。表现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金大奶奶>到<闷雷>再到<玉卿嫂>,三篇小说一方面展示了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为主角的世情生活景观,展现了女性主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代的叙述技巧与价值意念确立了自己的现代小说品质.  相似文献   

7.
村上春树的早期小说《1973年的弹子球》多被认为是一部"寻找"主题的小说。在梳理相关研究基础上,本论借助文本细读等手段,认为这部小说的主题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寻找"之上,而是通过"如何寻找",最终寻找到迷失的本我,让小说人物在进去每一个"入口"后都顺利"寻找"到"出口"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朗读者》的“成长”书写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者>叙说了15岁的德国少年米夏的成长史,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成长小说文本.本文通过解读主人公米夏成长的失位和复位,进而探究隐匿于米夏成长事件之中的深刻的"历史寓言",并观照了作品对德国成长小说"宏大叙事"传统的承接与超越,以及作品所具有的诗性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9.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新小说派"中最杰出、最激进的作家,被公认是"新小说派"的领袖人物。他宣称的"客观写物论",掀起了一场颠覆传统小说以人为中心观念的"小说革命",并在创作实践中探究了新的写物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出发分析小说《贵妇人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心理历程,可以看出伊莎贝尔的人格心理随着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一开始伊莎贝尔的人格受"本我"支配,在这一阶段,伊莎贝尔遵循"快乐原则",先后被不同的"力比多"能量驱使而逐渐走向悲剧。之后伊莎贝尔的人格发展为由"自我"掌控,遵循"现实原则",开始认清并接受现实。在小说最后,伊莎贝尔的人格蜕变为由"超我"主导,遵循"道德原则",从而实现了人格上的升华。亨利·詹姆斯作为心理描写大师,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洞悉詹姆斯笔下的女主人公更能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凸显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成长小说的西方渊源与中国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小说最初源自西方,基本遵循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演变的内在发展规律.西方成长小说从德、英两国的"古典传统"到美国"现代流变",走过了整整三个世纪漫长历程.中国清末民初因"救亡"需要引入成长小说,与18世纪德国的情形相似;"大革命"到"文革"期间,严肃刻板的政治教育笼罩一切,与英国道德训诫传统相近;"新时期以来"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个性成长又与美国的发展模式相合.  相似文献   

12.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和中国当代"新写实"小说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小说形态,相距甚远但二者却是一个可比的题目他们都把"存在"作为自己创作的出发点,都以自己的文本勘探"生存",破译"自我",或强或弱地奏响了存在文学的旋律,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家佐佐木赫子写过一篇幻想小说《遥远的声音》",我"是正彦的表哥。正彦的时间不是自己控制的,做什么都得请示妈妈。假期来临了",我"悠闲地去钓鱼,而正彦却被妈妈逼着每天坐一个小时的  相似文献   

14.
继伟 《小学生》2015,(Z1):85
喜爱写作的同学们,有没有想把自己的故事写成小说的"冲动"啊?曾静思是一位长相乖巧、喜欢历史、热爱化学、对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被人夸"长得帅"的小女生。过去三年时间,曾静思共写了五部小说,每篇小说3万字以上,眼下还有四五篇小说仍在创作中,已被多家网站预订或买断,累计创作总字数已超37万字。在网上输入"碧雪淑薇SJ",就可以查到曾静思的《随心小记》《终极幻风》等几部网络  相似文献   

15.
杨争光其前期创作的一系列乡土和民间题材小说作品,强有力地牵动了评论家的批评视线和读者的阅读视线,小说被认为"融入自己的思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明显地体现出"非文化"特征:以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为表现对象的小说,表现出的却是"非文化"特征。具体来说,小说通过作家创作的"非文化"立场、人性呈现的"非文化"指涉、悲剧色彩的"非文化"意蕴等,呈现出"非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数字的意义和无意义 讨论伯尔的小说《在桥边》的意义,当然可以从选人教材的开头一句人手——"他们替我缝补了腿",根据叙述者"我"的伤残不能有大作为,以说明德国战后小人物的命运以及社会背景;也可以从小说中"我"数数字的职位,联系到伯尔曾经提及的统计部门职员身份,①以探讨小说中叙述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工作状况的联系.但是,这样的讨论,也许都比较迂回,还不如直接把构成小说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即关于"我"在桥边数过往行人的种种描写,加以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学运动历来被人们解读成新文学"自由"与"解放"的时代象征,然而仅就小说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而言,其实它不是走向了"自由"或"解放",而是走向"规范"与"束缚"。中国传统小说那种超越现实生活真实、超越科学逻辑思维的自由想象力受到了全面排弃,而被新文学作家所极力推崇的西方现代文学,其非理性的艺术想象也在中国失去了被理解和被接受的合理土壤。小说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被严格束缚在现实逻辑、科学常识和社会意识之下,最终又影响到了五四新小说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度把握和对艺术审美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8.
最初以青年文学批评家知名的梁鸿,从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开始,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文学创作,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一时间成为中国非虚构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因为兴趣、气质、写作偏好的原因,经由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梁鸿创作的体裁逐渐由非虚构文学转向了小说。2017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荣梦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这部小说被大规模修改,并更名为《梁光正的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产生了很大反响。从《梁光正的光荣梦想》的创作到《梁光正的光》的修改,这一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文本",透过这一"文本",我们可以窥视一部作品从发表到出版的过程中,作家创作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第六位密码     
军政界突然来了一位名叫哈莉的"舞蹈明星",她其实是位德国间谍。她很快结交了莫尔将军,将军原已退役,因战争需要,又被召回到陆军部担任要职。  相似文献   

20.
阜阳古称"汝阴""颍州",人杰地灵;到了现代的"阜阳"仍然人才辈出。就说小说创作,20世纪60、70年代阜阳有徐瑛,80、90年代有戴厚英,可谓领一时之风骚。然而,时移事往,旧貌已矣,新颜未至,戴厚英之后,阜阳小说在全国,几近寂寂无声。本文以"当下阜阳小说一瞥"来表达自己对当下阜阳小说的一点观察与思考,期待同道一起关注,期待阜阳小说的重新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