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学细节是指教学行为中的一些细小单元,它往往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对教学具有推动、激活、联接和延续作用。让教学细节充满生命活力的策略有:挖掘教材,预设细节;了解学生,把握细节;有效指导,做实细节;抓住时机,生成细节;讨论互补,放大细节;捕捉信息,做亮细节;巧妙评价,提升细节。对于教学细节的精妙处理,体现了执教者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2.
杨武鹏 《考试周刊》2008,(1):108-109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教学思想、目标和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作业、教学评价;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复习巩固与小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优化英语课堂结构.  相似文献   

3.
体验式教学强调模拟性、趣味性,广泛应用于团体辅导中。在阐述团体辅导与课堂教学的差异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心理学课堂教学应用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步骤:第一步,是引发感性体验;第二步,是学生上台分享体验;第三步,是教师总结点评和理论讲解。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培养学生的能力;心理教育效果更好;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乐趣、教学技能和教学成就感。  相似文献   

4.
谈语文教学     
由于语文教学存在教学基本功差、教学艺术性差、教学理念落后、考试制度落后等问题,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要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改变试卷形式;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5.
有效教学是对中小学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要求。所以说,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教师。目前,很多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有效教学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导致教学随意化、去目标化等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基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主要策略有:理清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教科书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有效承载教学目标;分析学情,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将其运用于排球教学中,提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自我学习的情境;提倡随机通达教学;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学中的社会性互助效应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浅谈“目标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教学法具有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大要素。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实施目标教学 ;评价教学目标 ,达到教学所期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走向对话教学——对话教学基本问题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授受教学、导学教学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的游戏隐喻表明了对话教学的生成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对话教学,在教学目的上,指向师生的自我实现;在教学过程上,走向教学合作;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交往生成;在师生关系上,注重融洽而深度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教学模式·教学个性·教学艺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教学模式是指教学的共性、规范性,是教学程序的提炼与固化;教学个性是指教学的内格、个体性,是教学模式的变式与活化;教学艺术是指数学的审美、趣味性,是教学个性的升华与美化。教学是一个创造,教学模式、教学个性、教学艺术是相互联系、不断创造的3个层次。提倡研究教学模式,但不是模式化;教学追求的是个性和艺术。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反思教学成功的经验;二、反思教学中的遗憾和灵感;三、反思学生的智慧火花;四、反思教学上失败的事例;五、反思教学过程并对课堂教案再设计。  相似文献   

11.
对话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昌在<对话教学初论>一文中提出,对话教学有如下特点:①对话教学是平等、民主的教学;②对话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③对话教学是互动、交往的教学;④对话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⑤对话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教学幽默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活跃课堂气氛;可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教学幽默,努力挖掘教学中的幽默因素,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教学活动存在着从追求功利性到追求教育性、发展性和解放性的变化过程。从而功利性的教学、教育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解放性的教学在历史过程中依次出现。功利性的教学指向受教者、教者以及社会的利益;教育性的教学,一是让受教者好,二是为了受教者好,对于受教者来说,是一种关怀性的干预;发展性的教学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不仅好,而且聪明;解放性的教学是培养主人的、培养主体的教学,它把师生置入无压迫的行为结构中,遵循对话的逻辑,追求人的自由和创造之境。  相似文献   

14.
教学想象是教师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理念认知对教学进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的预判、理想化设计和虚拟性实施的心理活动过程。在现实教学中存在不知有、不会用、不敢用教学想象的现象。教学想象可以活化知识,让学习内容更有意义;改变学习体验,让学习过程充满生命关怀;彰显教学风格,让教学更有魅力;提升教学品质,让教学有更高效的价值。在教学中可以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氛围营造三个方面更好地应用教学想象,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北京大学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多维度反映北大教师的教学现状。研究发现,北大教师教学总体现状良好,在性别和教龄上呈现教学水平的显著差异;学历与职称不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显著因素。教学态度、教学投入时间与教学学术水平呈现正相关;教学生态对教学现状与教师发展影响重大。研究建议,应对制度进行改革和设计,构建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教学改革应坚持多元化的理念;追求卓越的教与学是大学之根本,"以学定教"是应坚持的原则;学校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思想品德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情景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一、自我教育情景;二、生活故事情景;三、悬念情景;四、多媒体视听情景;五、实践情景。活用新教材,形成了新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7.
有效教学是对中小学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要求。所以说,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教师。目前,很多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有效教学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导致教学随意化、去目标化等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基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主要策略有:理清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教科书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有效承载教学目标;分析学情,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教育教学新形态,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精准化教学、场景化教学、协同化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提供新动能、新路径。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暗藏风险,诸如弱化教学对象的发展与权益,导致其元认知能力降格、教学主体交互疏离;忽视教学知识、教学价值与现实生活,使得教学及其内在价值与生活意义不彰;阻碍教学队伍的创新思维,使其沦为教学内容的“搬运工”、信息技术支配下的“依赖者”与“无思者”;诱致学生课堂自制力削弱、教师话语力相对式微,从而消解教学实效与身份认同等。当前,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着力用好数字教育技术,努力纾解教学风险,尤其要关切教学对象,从信息技术的应用、角色、边界等方面优化技术服务以促进人技协同;聚焦教学内容,构筑合宜场景并正确导向以凸显内容与现实;激活教学队伍,锤炼创新能力以夯实平台共建;提升教学实效,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教师课堂管理和钻研业务的责任以深化混合式教学。  相似文献   

19.
姜艳  李如密 《教育科学》2020,36(1):22-28
教学想象是课堂教学中一项蕴含艺术性的活动,富有想象的教学过程会促成教学美。教学想象中蕴含的美是基于教学构成性美的综合考量,包括要素、过程、形式与风格的美;它是指向教学生成性美的全面激发,表现在教学动态生成与发展中。教学想象之美表现为:借助教学想象达成教学目标的优化;依托教学想象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化;凭借教学想象彰显教学主体的互动;依仗教学想象呈现教学过程的创生。为构建教学想象美化教学,需通过教学想象之外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形式美;教学想象之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确保教学内容美;批判已有教学想象给师生留有深度想象的自由,达成教学过程美;教学想象之上充实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审美的品位。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教学观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自身的发展经历了自在、自为和自由阶段,相应的教学观也随之进一步发展,自在教学阶段的教学观是一种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生活教学观;自为教学时期的教学观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知识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忠诚于知识,却背弃了人的需要,扼杀了人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精神交往,并将人异化为一种工具;自由教学时期的教学观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整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是真正以人为目的的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教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