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60年历程的回顾,明确了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教学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更加强调"三维健康观";同时指出在新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体育课程目标泛化与均衡化、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开发原则不明确、弱化了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等问题.提出应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对新体育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加快高校师资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接轨;并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研制工作已完成,新编制的课程标准正在进行实验。为使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此有所了解,提前做好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准备,本刊特邀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博士及其小组的6位核心成员撰稿,就有关课程标准的特征,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怎样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体育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等10个问题,分别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时代在变,学生在变,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即将面世的背景下,就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与季浏教授进行了一次学术访谈。季浏教授现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为推进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20年做出了重大贡献。访谈中季浏教授从国家宏观要求到基层微观需求、从顶层课程设计到具体课堂实施,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地介绍、阐述了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相关思考与实践探究,蹊径独辟,耐人寻思。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自2004年以来,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领导下,我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这项活动业已成为各地交流体育教学经验的重要平台,起到了引领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总结前四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为推动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总结、交流和推广近两年来各地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引领体育教学改  相似文献   

5.
沂蒙山区民俗体育资源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沂蒙山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及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沂蒙山区民俗体育在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全面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弘扬、传承沂蒙民俗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育部领导的重视下、在学校体育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张筹划、周密酝酿即将面世和启动了,这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合格建设人才的重大举措,也是广大一线教师由衷地企盼。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作为全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的四省份之一,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山东省已经大面积推广,为了检查、展示山东省中小学体  相似文献   

8.
<正>中小学教学研究机构,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逐步建立起来的教研组织,是我国特有的教学和科研的组织形式。在中小学,按学科设置了体育教学研究组,简称体育教研组。其主要职能是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方法,钻研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帮助新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学校体育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对当今的学校体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对学校体育地位、学校体育"责、权、利"、健康第一、学生兴趣、体育课堂教学、运动技能、学生心理问题、体育中考等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体育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为依据,指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错位是将体育教师简单地定位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施予者,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课程的执行者。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角色应定位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终身学习者。  相似文献   

11.
体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翼虎 《体育学刊》2007,14(8):74-77
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在保持课程灵活性原则的基础上,横向以体育教材排列“周期循环”理论,纵向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来划分体育教学项目与内容,建立体育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使体育实践教学内容适度“细化”,使其安排和选择在理论层面上更加科学,在实践层面上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张兴 《中华武术》2023,(3):23-25
2022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要改变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简单、课程标准评价不规范等现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体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认真学习与研究课程标准的础上,对其中提出的有些问题一目然,同时对有些问题却产生了一些惑。为了更进一步深入领会课程标我们对全国部分省、市中小学体育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对体育课何执行课程标准做了实地考查与研在实践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列二大类认识。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肯之处1)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指体育教学,它代表着体育教学今后发的方向,这是得到认可的。世界卫生织对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是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方面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所达到的良好态”。所以说,健康不是单一层次。过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访谈、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实地观摩体育课、集体研讨等方法,对合肥市庐阳区中小学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旨在为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起探索新课程魅力,共同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15.
谢学兵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2):66-67,71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不是原来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而合并成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而是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是实施、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的主要环节、重要途径。能否上好一节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如何在体育课上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本文主要内容,本人通过第十四周公开课和参加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的尝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已经两年多了,经过分期、分批地,慎重、有序地逐步推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半数的地区进入了实验阶段。2003年11月,在武昌市召开的第一批国家级实验区工作经验交流研讨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得到了全体与会人员的极力支持,确认了课程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和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怎样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地上好体育常态课呢?笔者以为,提高体育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新研制了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并于2001年秋季在实验区开始实验,新体育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的变化和教育目标的转化,它提得要比过去任何一个大纲更加完善、先进,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过渡性教学大纲。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课程标准,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本就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可强 《体育科研》2005,26(2):78-80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分析和比较体育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在内容和本质不同的基础上,突出《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新特点,并进一步建议体育教师应如何实施新的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与教育理念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体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已经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这个标准的制定作为全国各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出现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在这样的一个宏观目标下面,如何使大学体育教育与中学接轨,从而尽快适应社会人才的需要,这一问题非常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文章从《标准》的要求来探索大学体育的教学理念,认为要以新标准、新目标、新理念的要求来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根据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要求,提升、更新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