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慧娟  孙鸿飞  孙彤  田畅 《情报科学》2019,37(5):173-177
【目的/意义】大数据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研究领域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关注国际大数据领 域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历程,分析国际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其知识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 法/过程】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方法,针对SCI和SSCI数据库中大数据领域从2012年至2016 年共五年的期刊论文,分别从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知识(主题)聚类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结 果/结论】国际大数据领域共存在九个类群体,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的结合应用及技术改进, 大数据思维及技术创新是国际大数据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肖洪  毋晓霞 《情报科学》2019,37(9):66-71
【目的/意义】随着传统知识生产机构的知识服务转型以及新兴互联网知识服务业态的兴起,图书情报专业 毕业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图书情报教育机构如何顺势而为优化人才培养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下紧迫 的问题。【方法/过程】本文以知识服务产业发展为背景,全面梳理了当前知识服务产业结构,分析了知识服务产业 发展的人才需求及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和发展机遇。【结果/结论】在当前的知识服务产业发展形势下, 图书情报教育机构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应扩宽思路、优化培养体系,在服务知识服务产业发展中不断发挥 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论文学术价值识别是科技成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利用论文内容贡献度和加权平均被引量指标 能够实现论文学术价值的早期识别,推动科技成果价值的早发现早实现。【方法/过程】本文首先基于模式匹配和共 现分析方法抽取了论文问题知识元关系和方法知识元关系;其次按照问题与方法知识元关系进行检索,构建问题 与方法相关文献集;然后基于相关文献集提出论文学术价值指标计算方法,并通过归一化贡献度-加权平均被引量 矩阵,实现了论文学术价值早期识别;最后采用图书情报领域期刊论文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 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论文学术价值的早期识别,有利于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创新/局限】后续研究将把更多论文知识元纳入计算,进一步提高论文学术价值早期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制订期刊论文作者贡献声明与署名规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合著论文作者署名方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作者贡献声明与署名规范化的关键措施。【结果】提出了制订“论文作者贡献声明与署名规则”的建议和基本内容框架。【结论】 期刊合著论文作者署名规范及其相应的学术评价应突出作者贡献声明的重要作用,应由权威学术机构制订统一的“论文作者贡献声明与署名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5.
刘莉  司莉  何依 《情报科学》2022,40(5):154-160
【目的/意义】创建“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共享服务保障机制,以提升数据共享水平,保障专题库服务质量。 【方法/过程】基于TQM理论全过程角度,对“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共享服务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服务准备、 开展、评价、总结提升4个阶段构建服务保障机制。【结果/结论】在准备阶段,要建立以目标需求为导向,以合作共建 为基础的保障机制;在开展阶段,需要数据资源、技术标准、安全风险管理等综合保障;在评价阶段,需通过用户评 价与反馈以及绩效评估机制发现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优化阶段,通过服务优化改进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局限】借鉴 TQM理论,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共享服务过程中所需的保障机制,后续将进一步 将加强不同机制间协同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孙鸿飞  张海涛 《情报科学》2018,36(11):169-176
【目的/意义】为了解国内外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情况,发现国际和国内大数据领域在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上 的异同,预测国内外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动态。【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方法,针对SCI 和SSCI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大数据领域从2012年至2016年共5年的期刊论文,分别从时间序列及被引频次分 布、国家/地区文献分布、学科和期刊分布、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定量统 计和定性分析。【结果/结论】大数据领域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大数据领域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萌芽 时期和发展时期,大数据与物联网、云计算的结合应用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金融市场是信用交易最为广泛和活跃的市场,也是信用风险的高发领域。随着我国信用交易 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专业化、智能化的信用知识服务。【方法/过程】回顾和梳理 了信用知识服务的相关研究,分析了金融领域信用知识服务的需求,将知识融合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金融领域信 用知识服务的整个流程与环节中。【结果/结论】构建了基于三层知识融合的金融领域信用知识服务模型,分析了知 识获取层、知识处理层、知识服务层的结构与功能。阐述了基于三层知识融合的金融领域信用知识服务在信用评 估、信贷风险管理、社会信用生态构建中的应用。【创新/局限】提出了基于三层知识融合的金融领域信用知识服务 模型。有待于实现一个智能化的金融领域信用知识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8.
周志超  盖双双 《情报科学》2019,37(10):158-163
【目的/意义】回顾和梳理国内知识元研究的现状、理论源头和发展脉络,以期为知识元的相关研究提供参 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从时间维度系统阐述国内知识元研究的主要发展脉络、主要研究问题和特 点。【结果/结论】基本形成了基础理论来源、定义及其与相近概念辨析、结构与表达、知识网络与知识服务、科学计 量与学术评价、突发实际应急管理等五大研究分支;国内知识元研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善于借鉴知识工程领域 的技术和方法;知识元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知识链接为基础的知识网络和知识服务研究,以及以内容单 元为基础科学计量和学术评价两个方面;基于知识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国内近几年形成的独特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高志辉 《情报科学》2020,38(5):98-105
【目的/意义】知识付费带动了付费有声书的兴起与发展,有声书知识服务成为一种新的知识服务模式。对有声书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的研究有助于有声书平台提升用户服务,促进有声书市场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本文以有声书平台——“樊登读书”为研究对象,基于用户评论、用户访谈与文献调研构建了评价付费有声书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并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对“樊登读书”当前的用户满意度展开具体分析。【结果/结论】丰富了付费有声书领域的学术研究,从满意度评价角度入手,给出改进当前付费有声书平台知识服务的建议。内容与知识效用是付费有声书平台的核心竞争优势与用户吸引点,服务与价格是制约用户满意度的重要维度。付费有声书知识服务可以从赋能用户、优化功能、促进社交、丰富内容与灵活定价等方面提高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明海  杨晓农 《情报科学》2022,40(9):130-136
【目的/意义】提高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能力评价的指标合理度和结果准确率。【方法/过程】提出基于事 件树的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能力评价方法,通过事件树分析法从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未来发展潜力、示范 带动能力和产能利用状况五方面组建合理度较高的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分析法构 建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能力评价模型,实现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能力的评价。【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所 提方法选取的评价指标临界比率值、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对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 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创新/局限】本文提出基于事件树的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能力评价方法,选取了合理性较高 的评价指标,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将有效推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方法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的 全面性不足,未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行业性信息机构进行创新供给能力评价,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偏向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探究产学研机构知识消费者在学术社交网络问答服务中的行为和需求特征,以提升用户学术交流效力,为平台优化提供支撑依据。【方法/过程】本文以ResearchGate问答服务中的知识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层次聚类、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产学研机构的用户行为,并从时间维度揭示行为特征演化和需求变化趋势。【结果/结论】提问特征上,产学研机构知识消费者提问标题长度和添加标签数量及变化趋势有一定相似性。信息需求上,三类机构知识消费者关注内容较分散,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更多共同话题,但各自个性化需求占比却更高,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占比较低。在2010-2019年间,除共同高频话题呈现稳定或微弱下降的趋势外,企业高频话题多为下降趋势,高校和科研院所呈上升趋势的高频话题居多。【创新/局限】从机构视角对比研究知识消费者行为,促进用户问答效用的提升及学术社交网络问答服务的优化;本文局限性在于只选择顶尖产学研机构和ResearchGate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叶艳  张李义 《情报科学》2017,35(7):126-131
【目的/意义】此研究对于有独立的学术成果评价的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期刊甄选及阅读可提供有效的指导 和建议。【方法/过程】基于引文分析通过知识扩散因子和他引率两个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比较判断经济管理领域 的期刊影响因子和CiteScore指数的优劣。【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无论是知识扩散因子或他引率,利用影响因子排序 的期刊都高于利用CiteScore指数确定的期刊,两组期刊的扩散指标和他引率也都有显著差异(P<0.01)。总的来 说,前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准确和公平的期刊评价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研究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现状、进展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过程】以CNKI中的CSS? CI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1年-2015年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 分析。【结果/结论】主要统计了该领域研究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核心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以及论 文高频关键词分布五个方面的情况,希望对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李刚  朱学芳 《情报科学》2021,39(12):155-164
【 目的/意义】探讨面向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的知识图谱构建与实现。【方法/过程】梳理图博档领域知识图 谱研究和应用现状,研究图博档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首先构建图博档知识图谱的结构模型,其次设计知识图谱的 构建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数据获取、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存储设计和图谱绘制,最后以辛亥革命主题为例设计知 识图谱的存储模式,应用Neo4j图数据库存储并实现图博档主题知识图谱。【结果/结论】图博档知识图谱能跨越其 中单一领域的知识壁垒而融合图博档资源,并能可视化展示图博档数字资源之间的语义关联,方便用户知识获取 与知识发现。【创新/局限】本文研究丰富了知识图谱的应用场景,可为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知 识可视化呈现及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服务转型背景下,为提升出版服务能力,打造学术期刊全程化知识服务生态闭环,寻求学术期刊知识服务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方法】通过生态隐喻和系统构建法,构建学术期刊全程化知识服务框架,并在明确学术期刊全程化知识服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寻求优化策略。【结果】基于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对象不同层次的知识服务需求,循序渐进地构建学术期刊知识“生产—传播—应用—反馈”全程化服务系统。【结论】进行对学术期刊全程化知识服务的深度思考,可助力学术期刊服务转型和出版服务能力提升,提升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影响力和增值能力,推动中国学术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中文科技期刊的定位和作用,为全方位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办刊能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对中外文科技期刊的定位与作用、中外文期刊论文的认知维度和中外文科技期刊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以澄清当前学界、业界相关认识误区。【结果】中外文科技期刊和中外文期刊论文侧重于不同的范畴和维度,不能只从单一的维度进行简单比较与评价。【结论】中文科技期刊应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国内科学研究,服务科技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中文科技期刊的定位和作用,为全方位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办刊能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对中外文科技期刊的定位与作用、中外文期刊论文的认知维度和中外文科技期刊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以澄清当前学界、业界相关认识误区。【结果】中外文科技期刊和中外文期刊论文侧重于不同的范畴和维度,不能只从单一的维度进行简单比较与评价。【结论】中文科技期刊应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国内科学研究,服务科技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龚花萍  高洪新 《情报科学》2017,35(10):99-102
【目的/意义】基于领域本体模型的情景分析法可以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三方面解决中小企业 竞争情报的难题。【方法/过程】以描述逻辑、语义推理和情景分析法为理论基础,设计基于领域本体模型的中小企业 竞争情报系统架构。在分析架构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本体工具以及多种推理优化规则,构建情报知识库、决策习惯 本体库以及推理模块。【结果/结论】可以实施智能推荐服务,为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工作起到显著的决策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基于用户感知视角,构建电子政务知识服务能力体系,为电子政务知识服务能力优化奠定基 础。【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构建电子政务知识服务能力体系假设模型,应用 SPSS软件、因子分析法对假设模型 进行检验,根据旋转结果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并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讨论。【结果/结论】从用户感知视角构建电 子政务知识服务能力体系,包括知识服务供给与传递能力、知识服务续航能力、知识服务创新能力 3个维度下 17个 能力因子。  相似文献   

20.
胡绍君  郑彦宁  成颖 《情报科学》2021,39(1):169-176
【目的/意义】回顾国外基于感知的期刊评价方法类研究成果,归纳梳理其研究进展和趋势,以期对国内该领 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过程】对国外近十五年来明确使用专家问卷调查法且详细说明评价过程的30项 感知类期刊评价研究进行分析,从评价期刊来源、受访者样本、评价过程及评价判据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些研究的基 本特征,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结果/结论】国外基于感知期刊评价方法已经形 成了一系列比较稳定、有效的做法,各评价要素已具备了明显的特征。目前的研究在期刊领域细分、受访者偏见的 测度与控制、评价过程的完善与规范以及评价判据的定义与理解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对此提出了具体建议。【创 新/局限】总结了国外基于感知的期刊评价方法的基本特征,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