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佩云 《华章》2007,(9):91-91
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OFFICE软件报表制作与设计实例法教学的思想,详细介绍了实例法教学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3,(64):93-94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任务驱动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符合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此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在教学中逐渐转变为教学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在计算机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宦培莉 《考试周刊》2014,(81):118-118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目前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本文分析了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必要性,探究了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蒋德见 《时代教育》2009,(10):226-226
计算机教学在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如何有效的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效率,本文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给予了探讨.教学手段上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方法上推荐介绍了几种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方法:如实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立艳 《成才之路》2010,(7):I0020-I0020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以及它在信息技术中的位置,恰恰体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具体途径,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下面从“任务驱动法”在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面.总结我几年来在教学方面的一些心得.希望得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简要分析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内外著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结构,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实行分类规划、分层教学的指导原则。在教学内容上用“积木”方式重组建构,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驱动”模式为主,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建设,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效率不足、教学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将混合式教学实践纳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综合质量,进一步弥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不足.基于此,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展开研究,并提出混合式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和《计算机图形学》这三门课程为切入点,分析了数学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对于这三门课的教学衔接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Photoshop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驱动法是适用于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允其是适用于计算机软件方面教学。结合课程Photoshop的特点,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可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务驱动法是适用于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尤其是适用于计算机软件方面教学的一种教学法。结合Photos hop课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课程教学,可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以下放权力为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对推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权力失范,腐败现象呈蔓延的趋势。权力制约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是规范权力运用、遏制腐败蔓延、实现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谈《水浒传》的题材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反映的却是封建社会忠奸斗争的主题。原因是《水浒传》没有写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作者是市井中人,不熟悉农村,农民生活;水浒故事在长期流传中被市民化了,书中的主要人物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梁山起义队伍的军事活动不具备农民革命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法律移植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法律制度互相借鉴与取舍的过程,只要国家或民族间彼此发生了关系,都将会造成文化上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自有国家以来,几乎任何形式的法律文化都避免不了法律之间的移植问题,所以说法律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国家和民族间创造性地移植和借鉴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我国目前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移植或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法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法律移植的理论评析,着重论述了进行法律移植的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18.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20.
课外体育运动是对体育课程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帮助体育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现代化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和谐校园发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出具备较好身体素质的新时代人才的必经之路。文章对影响高校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加入健身行列,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