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凤凰古韵     
茹翌 《教学随笔》2011,(11):26-27
街道·五彩韵 凤凰城中有清澈的沱江穿过,水流缓慢,碧波荡漾。两岸傍水而建的古老又纯朴的吊脚楼,一幢幢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吊脚楼,顾名思议,“吊着脚的楼”,吊脚楼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用几根高高的悬柱立在水中作为支撑点,就像几只大脚深深地扎在水里,看上去整幢吊脚楼悬于水面之上,充满了力量美。  相似文献   

2.
亲亲吊脚楼     
翠竹林环绕着吊脚楼,吊脚楼喜看着小溪流。银月亮追赶金太阳,咕咕咕的斑鸠唱不休!亲亲吊脚楼,亲亲吊脚楼,养育着山花般的小朋友!读书声传遍了吊脚楼,吊脚楼捧出了小歌手。新农村唱起新童谣,甜蜜蜜的日子乐悠悠。亲亲吊脚楼,亲亲吊脚楼,成长着林鸟般的小朋友!亲亲吊脚楼@丁荣华!  相似文献   

3.
吊脚楼是土家族最常见的民居形式,也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形式.它造型优美,经济适用,为土家人所喜爱.从文化形态的角度,分析土家人选择吊脚楼的原因以及土家族聚而成寨却又为何单家独存,对于土家吊脚楼的保护无疑具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天上楼阁”吊脚楼高桃芝(1)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雷公山麓,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寨内依山而建的一栋栋清一色吊脚楼或半立岩崖,或半悬空中,远远望去,仿佛“天上楼阁”耸立云霄,气势磅礴,蔚为壮观。(2)吊脚楼是苗族特有的古老传统建筑,分为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一般有三层。  相似文献   

5.
吊脚楼具有"吊脚"和"上人下畜"的特色。其中,"吊脚"最初处于湿地的环境,"上人下畜"其实是由神居住的上部和人居住的地上两个空间构成,故吊脚楼整体体现出水、地和天的世界观三分模式的特点。另外,汉字"家"与"牢"的结构构造,不仅是吊脚楼真实生活的反映,还与吊脚楼体现出的世界观三分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西江千户苗寨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县东北部,整个苗寨由十多个自然村寨组成,如硕大的瑰宝镶嵌在雷公山麓。苗寨四周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林木苍翠,溪涧潺潺。苗家吊脚楼倚山势而建,点缀于雷公山腹地。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吊脚楼是南方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之一。学术界对吊脚楼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将从土家吊脚楼的历史渊源、选址与布局、文化内涵、现代价值、营造技艺、传承及其利用、保护等角度进行综述,以达到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期待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评语     
土家人建造的吊脚楼,多建筑在风景秀丽之处。土家族建造的吊脚楼,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倘若你到过那里,你会发现,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环境非常优美:竹林掩映,绿荫如盖;溪水环流,清澈如镜;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牛哞羊叫,百鸟争鸣。其间一幢幢飞檐翘角,黑瓦自脊,曲折回廊,  相似文献   

9.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36公里处,有1000多户人家,绝大多数是苗族,所以被称为"千户苗寨"。这里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建筑以木质吊脚楼为主,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又连绵成片,房前屋  相似文献   

10.
土家人建造的吊脚楼,多建筑在风景秀丽之处。土家族建造的吊脚楼,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倘若你到过那里,你会发现,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环境非常优美:竹林掩映,绿荫如盖;溪水环流,清澈如镜;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牛哞羊叫,百鸟争鸣。其间一幢幢飞檐翘角,黑瓦白脊,曲折回廊,廊柱下垂的吊脚楼,那就是土家人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的住所,也是土家人对歌、跳摆手舞,摆古、讲龙门阵的场所。土家人世代居住的吊脚楼,已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它诠释着土家人的生活、劳动、智慧与追求。这篇《我心中的吊脚楼》是一篇中考作文。小作者对土家吊脚楼有自己的认…  相似文献   

11.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苗岭山脉主峰雷公山北麓,它的主体高高耸立在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木壁青瓦的吊脚楼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蜿蜒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属于典型的河谷地带。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这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现已被确认为一种很好的生态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2.
芭茅杆编织     
陈磊 《早期教育》2006,(10):16-17
在湘西苗族和土家族地区,修建房屋都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当地茂密的树木,修建房屋、家畜圈、粮仓等。木质吊脚楼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体现。2006年,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苗族吊脚楼设计与营造方面的教材和课程,导致其文化、技艺传承以及工匠人才培养受阻。文章以斯基贝尔克提出的情境分析模式,按照分析情境、拟定目标、构建课程方案、实施和评价与改进的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并借鉴M中职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研究、开发"苗族吊脚楼建筑"校本课程。在M中职学校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对该校本课程进行优化。实践表明:校本课程的开发对苗族吊脚楼的传承和M职校的招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麦琪 《初中生》2006,(11):F0002-F0002
小黄是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寨,一条小溪穿寨而过,四周青山环抱,几百栋吊脚楼依山傍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恰似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这里汇集了侗族风情的精华,鼓楼,风雨桥,吹芒笙,唱侗歌……尤其是侗族大款享誉国内外。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适应于高寒山区地理环境的离地而居的干栏式吊脚楼,群集而居建宅于鼓楼周围,以鼓楼为中心建寨,是湘西侗族民居的三个突出特点,也是侗族民居的一般习俗。  相似文献   

16.
民居建筑,是随着社会的演进,群体生活被家庭结构取代后出现的。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的建筑有其独有的鲜明特色。本文以湘西苗族吊脚楼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美学视角探析该民族吊脚楼建筑中所传达的美的思想及其象征意义,这将有助于民族地区艺术的发展。同时,对湘西苗族吊脚楼的研究也是深入研究苗族和南方其它民族民居建筑审美文化的基石,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解读湘西,了解湘西苗族的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适应于高寒山区地理环境的离地而居的干栏式吊脚楼,群集而居建宅于鼓楼周围。以鼓楼为中心建寨,是湘西侗族民居的三个突出特点,也是侗族民居的一般习俗。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土家族的居住空间,吊脚楼在其营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文化事项和在生活中的空间功能体现,均与土家族民众的精神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空间的物质属性、精神建构和文化认同体现了土家族群体的价值取向。吊脚楼成为土家族族群文化记忆的载体,并衍化为族群的精神符码。  相似文献   

19.
土家开胜景,风情万古传。 它是大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土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它是一首情韵悠长的诗。它,就是——土家吊脚楼。[编按]  相似文献   

20.
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个人倾斜,车过桃源,傍沅水曲折而上行,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文的领地: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是他的乌蓬船:苍崖翠壁,焰焰欲燃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随风播扬的是他热辣而沙哑的情歌;长亭外,老林边,欢啭迎啼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如他在《边城》中一咏三叹的竹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