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跃 《师道》2008,(6):37-37
现在的教研活动很多,各种研讨课、示范课、竞赛课、交流课、汇报课、过关课、特级教师演示课、青年教师拜师课等公开课层出不穷。在这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闹”,课题汇报、话题研讨、学生讨论、师生对话、网上交流、图片动画等一应俱全,一派繁荣景象。公开课的这一追求给人的感觉:“热闹”是评价一节课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一些常态课、公开课、示范课,特别是多媒体电教课,为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只求容量大、节奏快而不顾学生情趣、意志、态度、素质、修养等方面的培养的误区,进行了反思。笔者就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提出了自己对一堂真正高效率的语文教学课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自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体育的公开课、示范课等各种赛课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笔者经常参加学校和区级的各种公开课、优质课赛课,发现很多公开课的评选都注重从教师教的角度,即整个课的组织教学和教师上课的专业水准等方面来评价,而往往对学生的学,如学习参与度、自我体验、学习效果等有所忽略。那么,如何评价一堂高中体育课,标准究竟是什么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和要求,是我们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指导思想明确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常把教学活动中的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统称为公开课,它对改革课堂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起着极其积极的作用。然而,往往由于执教者的立足点、听课者的评价观等多方面因素,使公开课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一些成功的经验没能在教师中得到推广,“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笔者经常听到有些教师这样议论:“这节课上得确实好,可惜我们做不到。”“这里的学生很好,可我们的学生不行,这样的课不适合我们。”细思这些议论,我们觉得不无道理,在教研活动中“成功”的公开课并不少见,能引起教师内心共鸣的…  相似文献   

5.
顾名思义,公开课是指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整个教学活动都处在对外开放的情境中,以利于教学评论和研究。时下,公开课已成为非常流行的词了,凡是说到教学研究都要找人上一堂公开课。诚然,公开课本身并没有错。试想,如果课堂教学不对外交流,互相讨论研究,教育怎会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呢?但令人费解的是当今各色公开课为什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优质课”、“示范课”了呢。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先知”,学生是教师思  相似文献   

6.
最近 ,我校举行申报“省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汇报教学示范课 ,我组青年教师对全校教师上了一堂“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改示范公开课 ,现实录如下 .教师 :我们以前学习过圆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的定义 .学生 1 :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教师 :我们是怎么画圆的呢 ?同学们画画看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块硬纸板 ,并发给每一位学生两颗图钉及一根定长绳子 .)学生 :(动手画圆 .)教师 :“圆是动点P到定点O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说成“圆是动点P到定点O的来回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行不行 ?学生 :(齐声地 )…  相似文献   

7.
所谓公开课,即指在公众的场合,一人执教,让听课的教师“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教学之目的的课。常见的公开课类型大致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实验课”“竞赛课”等几种。“竞赛课”算作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8.
陈宏 《四川教育》2003,(12):21-21
很多教师上过公开课,很多教师想上公开课。只要是教师,就离不开公开课。然而,我们调查发现,却很少有教师喜欢公开课。公开课,越走越远,品质美味不再,风光何用?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何时脱下空有其表的华美外衣,重现“本色”?公开课,曾经很精彩!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态,公开课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不同用途,公开课可细分为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指导课、研究课、竞赛课、汇报课等多种“课型”。公开课曾备受青睐,在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推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过积极显著的作用。上过无数公开课的特级教…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一般把示范课、研讨课等统称为“公开课”。上公开课的意义在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教法、学法;为教师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指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纵观已实施四年多的新课程改革,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上的偏颇之处。一、合作学习“,闹”而无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有合作学习的环节,似乎不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改。有的课,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你喜欢哪段就读哪一段”、“用…  相似文献   

10.
李卫 《今日教育》2012,(7):61-61
自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体育的公开课、示范课等各种赛课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笔者经常参加学校和区级的各种公开课、优质课赛课,发现很多公开课的评选都注重从教师教的角度,即整个课的组织教学和教师上课的专业水准等方面来评价,而往往对学生的学,如学习参与度、自我体验、学习效果等有所忽略。那么,如何评价一堂高中体育课,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初三后期的一堂作文评讲课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在这次公开课前】称这次公开课为“刀尖上的一次舞蹈”,原因有一:一是这段日子正是公开课遭受“诟病”的多事之秋,大大小小的语报刊们似乎正联合起来炮轰“公开课”。青年教师“一课成名”自然早被抨击得一无是处.甚至连教学大师们的“示范课…研究课”等等也正遭受质疑。但中国的现实向来如此,不管理论如何肆无忌惮漫天飞舞,老百姓们还得自过自的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就像中国的校园,虽然无数血气方刚的“改革”们哇啦哇啦叫嚷着在西方发达国家根本没有“公开课”一说,但中国的校长们是不会搭理这些前卫喧嚣的时髦理论的。我敢说,公开课、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绝不会淡出中国校园。这是理论不能支配而必须靠国情来决定的中国教育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优质课、展示新课程理念的公开课越来越多。然而,反观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不禁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常态课”?如何在“常态课”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使“常态课”教学也能产生与“公开课”一样好的效果,我们该如何去耕种好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呢?  相似文献   

13.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4.
一、反思“作秀”的公开课如果将公开课定性为一种示范课,即充分和集中地展示执教者对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等的追求,供观摩者评议、学习乃至在某种特定含义上的效仿,这未尝不可;进而,如果将公开课设定为一种探究课,即通过特定课例来奉献执教者对某个教学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尤其是通过对该问题化解流程的演示来表达教研主体的课堂价值取向,并在开放的研究氛围中获得多元化评价,从而共同深化课堂教学思维,这自然更有不可小觑的积极意义。问题在于:在指令型课程与教学中,公开课本身不由自主地被异化和俗化了。首先,看开课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我以为,“公开课”就是“公开的课堂”,观摩课、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会诊课等都是公开课。时下,公开课中的观摩课、示范课最为流行,名师的课堂成为许多普通老师所不能企及的高度。有人说公开课就像时装模特身上的衣服,中看不中用,可观不可摩。这种评价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却也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近几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提高教师的素质方面很下了一番功夫,具体做法是:抓好“七课”。 “七课”就是指邀请课、汇报课、互助课、示范课、公开课、督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执教的精彩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参见本刊2005年第8期)就给我们带来了全新视角的教育思考与前所未有的心灵体验。“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所有听过黄爱华老师作课的人发自内心的“同声合唱”。两套0~9的数字卡片,一个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这是一节数学公开课吗?这是一节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在教育界对公开课指责“围剿”之时,黄老师用真实的课堂为公开课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数的大小比较”一课…  相似文献   

18.
随堂听课,顾名思义就是不与任课教师事先打招呼,临时进教室听“原始课”,随时了解教学实态的一种教研活动。随堂课(常态课)与公开课或示范课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因为公开课或示范课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有集体智慧的结晶、有漂亮的课件、有精彩的表演,可以说是经过“千锤百炼”磨炼出来的,作秀(表演)成分较多,不能真实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水平。教师也不可能总是演绎在公开课或示范课的赛场上,而是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9.
课堂以“风暴”作后缀,似乎已经预见了此三堂示范课将产生的效应。且不论课堂本身,“现场点课”的新规则就已经是最容易引爆的一根引信。“现场点课”是对当前主流的“一课打遍天下”的反动。我们希望展示一种真实的课堂,一种体现执教者本人真实水平的课堂。做假、做秀和我们绝缘。  相似文献   

20.
当你在为一节天衣无缝的公开课而喝彩,为一堂耳目一新的示范课而叫绝的同时,是否有一种憋在内心深处的疑问:你们平时也是这样上课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