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姬沈育 《天中学刊》1999,14(1):70-72
元结在古文运动中地位突出,贡献巨大,特别是在文体的革新,即在语言体式、文章体裁的革新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可以说,元结是唐代散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李华、萧颖士、元结与独孤及乃韩愈、柳宗元之前"古文运动"的酝酿者,他们在古文理论与古文创作上都为"古文运动"高峰的到来做好了铺垫,因此,他们可以称为"古文运动"的奠基人。其中,李华可谓佼佼者。他很好地实践了古文的精神,在理论上主张复古,强调文章补世之用;创作上也实践了这一主张,尤其是"安史之乱"的遭际,李华文章风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乱前"文体温丽,少宏杰之气",乱后则其文风也逐渐变得"平易"、"朴实"。其作品也注入了更多儒家思想。李华文风由温丽到平实的转变,也正是唐代文章华丽之风逐渐向质朴过渡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业绩,而这些成就的获得都与他体内流淌的拓跋族热血密不可分。从元结家世和个人经历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文学观念可以看出,他的文学观的形成和定型,民族情结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元结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卒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享年五十四。元结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急转直下而加剧的年代.他经历了唐帝国昌盛期、由盛转衰期与衰败期.昌盛期指开元七年到开元二十二年,也就  相似文献   

5.
"次山铭叙"是元结一组共二十四篇铭文之序的合称,始见于明代《名山胜概记》各书。元结作品中以文体而论,铭文最多,这一特点与他所主张的古文运动有关。而后世将其铭文中的序文独立出来,又合编为一组,突出体现了元结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侧面,使其具有了更加鲜明的文学及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唐代散文的发展在贞元以前,可分为两个阶段。初唐到开元末,是文体文风改革的初起时期。从天宝到贞元年间,是古文运动的准备时期。韩愈维古文运动先驱之后,进一步否定礼乐对治乱的作用,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得人进贤。韩念坚决反对释道二教“外国家天下”的出世思想,以强烈的干预现实的态度改造了传统的“内圣”“外王”之学。在文学思想方面,韩愈突破了历来视文章为小道的观念,在文遣关系、作文修养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将持赋缘情述怀的功能移入向来专职论及记本的散文,使散文从应用性转向文学性;扭转了古文运动先驱以拟古为美的倾向,力避庸弱,尚奇务新,构成了韩文之变的突出现象。  相似文献   

7.
石美莹 《林区教学》2008,(11):44-46
开元、天宝时期是唐代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它走向衰落的转折期,探讨这一时期宰辅的选拔,有助于了解唐玄宗的用人方略。开元前期,玄宗励精图治,知人善任,在择相中注重协调宰相之间的关系,保证了决策效率。开元中期以后,玄宗在选人上杂用文学、吏治和将才,欲收其所长,又利用其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牵制,避免相权膨胀,由此出现了宰相之间因出身、文化背景、势力利害及个人品性不同而政争不己?格难调。天宝以后玄宗耽于享乐,懒于政事,李林甫乘机专权十六年,待玄宗认清局势后,已无力挽回。安史之乱后,玄宗驾驭宰相的政策与其朝廷一样很快就崩溃瓦解了。  相似文献   

8.
盛唐诗研究是唐诗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前人在论及盛唐诗时,往往将开元与天宝两个时期的作品合在一起论述。笔者认为,开元诗之基调与天宝诗之基调并不相同。开元年间政治较为清明,而开元诗之基调较为积极乐观。到了天宝年间,由于政局由明转暗,各种矛盾也逐渐激化,因此这一时期的诗歌也大多流露出一种忧患意识。在唐诗发展史上,天宝时期上承开元,下启大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吏部员外郎。在文学上他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今存《李遐叔文集》四卷,对古文的内容和表现都有所开拓,特别是阳刚劲健的文风对后世文坛有巨大影响。其中《吊古战场文》是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它凭吊古迹,追忆战事,借古讽今,直刺时政,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其基本内容与艺术手法被后人承袭、借鉴,从而直接开启了古文凭吊古战场之风。这一类文章的著名代表作有苏轼《赤壁赋》、黄凤翔《古陵坡吊古文》等,在李华之后可谓层出不…  相似文献   

10.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中。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由此可见。当时宫廷的春日散钱之风十分  相似文献   

11.
魏来 《考试周刊》2010,(11):27-30
1994年以来的元结研究较以前有深入,表现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质量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元结散文研究进一步深化。但研究范围却日益狭窄,基本上集中在元结诗歌与新乐府运动、元结散文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的研究上。本文认为,元结研究的全面性需要进一步开拓。  相似文献   

12.
"次山铭叙"是元结一组共二十四篇铭文之序的合称,始见于明代<名山胜概记>各书.元结作品中以文体而论,铭文最多,这一特点与他所主张的古文运动有关.而后世将其铭文中的序文独立出来,又合编为一组,突出体现了元结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侧面,使其具有了更加鲜明的文学及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各地志所载唐开元、天宝户口数字的源流、系年和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存唐代的户口资料比较丰富,为深入研究唐代的人口问题提供了数字依据。在现存唐代户口资料中,除了一些全国户口总数的记载以外,尚有贞观、开元、天宝和元和年间各州的户口数字。其中,尤以开元、天宝年闾的数字最为丰富。《元和郡县志》(简称《元和志》)和《太平寰宇记》(简称《寰宇记》)有“开元户”;《通典·州郡门》(简称《州郡门》)有开元的户、口数字;《旧唐书·地理志》(简称《旧志》)和《新唐书·地理志》(简称《新志》)分别记载了天宝年间的户、  相似文献   

14.
元结,字次山,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卒子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享年五十四岁。元结生活的年代,正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加剧的年代。这个转  相似文献   

15.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始祖。本文拟从研讨由唐及宋的古文发展途径,论述韩愈的古文传统是宋代古文运动的灵魂,以图阐明韩愈对宋代古文运动的深刻影响。(一)宋代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到了晚唐  相似文献   

16.
集中论述唐代古文运动对前代文章的取舍问题,指出韩柳对前代古文取舍时将“明道”和“作文”分开是古文理论进一步成熟的标志。韩柳以前的古文家就是未能解决好“明道”与“作文”之关系,才使古文革新未能收到应有之效。  相似文献   

17.
从唐代古文运动的盛衰中,可以发现师·文·友和合增上团队对古文运动推展的重要性.师·文·友和合增上团队解散了,古文运动在唐代也就谢幕了.  相似文献   

18.
<正> 宋代是我国古代散文空前繁荣,名家辈出的时期,也可说是古代散文自觉的发展时期。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新古文运动无论在理论、创作上,还是在作家的培养上,都显示出探求规律,力追前贤,刻意创新的精神。宋人远继秦汉古文的优秀传统,近承唐代韩柳古文之优长,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宋代散文,并由此形成了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八家的作品是唐宋古文的典范,而八家中除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外,宋代的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占了六位,他们创作之繁富又是大大超过了唐人的。要而言之,宋代散文比起唐代散文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考察宋代散文的发展历史,必须从分析北宋古文运动入手,欧阳修是倡导新古文运动并使之成一代大观的首领;嗣后,苏轼发扬先师业绩,领导古文运动取得全面胜利。本文就分两个阶段来论证欧阳修、苏轼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白在河南     
李白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多次游历河南。关于李白的思想,我们认为用入世和出世相互矛盾、交互消长可概而括之。这种思想矛盾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开元、天宝两个阶段:开元中李白入世思想较浓,出世思想较淡;天宝中李白出世思想较浓,入世思想较淡。而李白在河南的生活,恰好为李白两个思想阶段的高峰期。因此,认识、研究李白在河南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代古文运动的几个先驱中,元结的诗文成就是最高的。他是一个坚定的儒者,但并没有是"文载道"、"诗言志"的路子,他的诗文风格是一致的。这些诗文可分为三类:或表现其政治理想,或反映对现实的态度,或体悟山水的情趣。这些诗文,论者或以为其风格古朴,或以为奇崛,实际上二者并不予盾,只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