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广州市1334名普通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对家庭满意度的得分最高,学业满意度得分最低。女生的家庭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学业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高二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高一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家庭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高于农村学生。在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学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上,省一级学校学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市一级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学生592人,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和一般学业自我量表(G-ASCS)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年级差异显著.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大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感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感上,初一、初二年级明显高于高中各年级,初三年级明显高于高一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中学生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都显著.其中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3)中学生学业体验和学业能力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有较强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19-0.38之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以621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女生的人际协助和积极认知优于初中男生;独生子女心理韧性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心理韧性优于乡镇学生;是否留守学生其心理韧性无显著差异;高心理韧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心理韧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有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预测值分别为37.1%、14.2%、10.6%。要针对不同初中生群体开展有效的引导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探讨高职生生活事件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扬州职业大学的859名高职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袁和幸福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试。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变量问,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宽裕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上。结论:生活事件是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我县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事实依据,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我市苍南中学、龙港二高和职业中专445名高中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我市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重点高中的学生最高;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不存在专业差异;独生子女学生在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高于非独生子女;高中生对学业成绩越满意幸福感越强;家庭经济条件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中,首先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维吾尔族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际调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为《师生关系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和《学生幸福感调查量表》。采用集体测试的研究方法,问卷共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9份。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维吾尔族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倦怠与幸福感关系的总体状况,探讨师生关系、学习倦怠各维度与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师生关系亲密性、师生关系支持性、师生关系满意度与学生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冲突性与幸福感有显著负相关;学业倦怠中的身心耗竭和学业疏离维度与幸福感有显著负相关,学业成绩感低与学生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亲密性、师生关系冲突性、师生关系支持性、学业倦怠的身心耗竭、学业倦怠的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对学生幸福感回归显著,都可以预测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8名高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情况良好,生活满意度整体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其体验到较多的友谊满意感和家庭满意感,较低的学业满意感;(2)生活事件在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各个纬度上均存在显相关;(3)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压力、消极情感、其他生活事件、自由满意度、家庭满意度、人际关系、积极情感、受惩罚、健康适应。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格、主观幸福感、手机依赖、时间管理倾向、社会支持等方面。在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提出预防和干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的策略:优化个性;提升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能力;减少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四所中学271名有留守经历中学生和300名无留守经历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心理弹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维度,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心理弹性后下降.结论:心理弹性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不同方面影响了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探讨民族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作用特点.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了900名汉、羌、彝族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汉、羌、彝族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偏上水平.在整体生活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上,彝族青少年均显著高于汉、羌族青少年(P〈0.01);在学业满意度上,羌族和彝族青少年显著高于汉族青少年(P〈0.01);在自由满意度上,羌族青少年明显低于彝族青少年(P〈0.05);在负性情感上,彝族青少年的消极体验显著高于汉、羌族青少年(P〈0.001).友谊、学校、学业和自由满意度在年级之间和学习成绩优、良、中、差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环境满意度在青少年母亲职业上有主效应,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在性别、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和从事职业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从交互作用看,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维度在性别与年级、性别与学习成绩、年级与学习成绩之间和青少年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亲职业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在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之间均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北京市中小学调查数据,构建倾向分数配对模型,考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状况。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整体较高,且与非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活满意度的五个维度上,独生子女对朋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而对自我的满意度相对最低;控制了个体、家庭、学校等因素后,独生子女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而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2.
作者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具体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50名湖南省衡阳地区包括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在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见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宁波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宁波地区大学生的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平均分为73.99;女生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三学生幸福感水平最高,大二学生最低;城市与农村学生幸福感无显著差异;文科专业学生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班干部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非班干部。  相似文献   

14.
主观幸福感是测评个体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有所侧重地对成人学习者进行人格教育,本研究对291位成人学习者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成人学习者在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以及具体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独生子女的消极情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水平越高,成人学习者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越高;父母的管教程度并未能造成成人学习者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不同学业成绩的成人学习者在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具体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绩越高者,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越高,也越容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职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9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的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程度以上,专业满意程度对总体幸福感具有很大的影响;学习负担重、家庭施加学习压力、与老师关系紧张、生活习惯明显变化和不喜欢上学这五项生活事件对总体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高职生的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西北农村地区中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1187名西北农村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西北农村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较低水平;不同性别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成绩水平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和非学生干部表现出的学习倦怠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和学生干部。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市两所高校的909名在读硕士生为被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考察了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显著高于本科生,城市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计划内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计划外学生;研究生的社会支持得分较高,显著高于本科生,城市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计划内学生得分显著高于计划外学生;研究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为0.55,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其主观幸福感;在预测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时,包括导师在内的其他支持贡献最大,其次是朋友支持和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Fazio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自编的<家庭因素调查问卷>对130名中学生进行测评,探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中学生的性别、地域、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关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2)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与其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支持以及中学生本人对其父母教养方式的认同度存在很高的相关,与"家庭情感"变量的相关显著,与"家长期望"变量的相关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重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重点高中4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重点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家庭满意和正性情感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整体满意、环境满意、学业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除了自由满意外,在总体幸福感及各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经常锻炼身体的学生与没有经常锻炼身体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185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2)男女生在总体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在家庭和自由满意度方面得分高于男生,而男生在学校、学业和环境因素方面,有更高的满意度体验.(3)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4)初中生的各种生活事件中,"家庭矛盾"、"考试失败"、"讨厌上学"、"失窃"和"升学压力"这五项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